喜峰口抗战
抗战期间,是中国货币比较混乱的时候,我们来看看那时候的货币:
一、国统区当然还是流通法币
不同的是,由于民国政府统治的区域大批失陷,尤其是财富重地江浙沪的失陷,财政举步维艰,爆发了很严重的通货膨胀,法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货币面额越来越大。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
法币最初发行时,与银元价值相等,最大面额为10元,渐渐的发行出100元,500元,1000元,10000元,50000元,50万元,面额越来越大。
法币初发行时,100元可以买两头牛,到抗战末期仅能买一盒火柴。
二、国统区也流通关金券
关金券最初是为了解决1929年世界银价大跌对关税收入的影响而发行的。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使用金币作为计算单位,称为“海关金单位”,每单位合0.601866克纯金,相当于0.40美元。关金券的发行目的是为进口商提供纳税的便利,最初并不在市面流通。
1942年开始与法币并行流通,1948年国民党政府宣布废除法币和关金券。
三、沦陷区一开始流通的是日元和军票
当时日元上面印刷有“大日本帝国政府”字样
同时,日军在占领区强制使用没有准备金,废纸一样的军用手票,直接掠夺中国人民
四、汪伪汉奸政权发行了中储券
1941年1月6日中央储备银行在南京成立,同日发行储备券,与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同时行用。面额有1元、5元、10元兑换券,1分、5分、1角、2角、5角辅币券。
不久以后,逐步以不同比价收兑法币。
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止,发行总额达43 408亿元。主要流通于华中、华东、华南等汪伪统治地区。
五、伪满洲国流通满洲国币(中银券)
“满洲国圆”是伪满洲国”的流通货币,在1932年6月到1945年8月间的官方货币单位。
发行单位是满洲中央银行。
六、伪北平自治政府流通联银券
联银券是抗日战争时期,伪政权“华北临时政府”所设“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纸币——“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兑换券”的简称。
1938年开始发行,其主要流通区域是华北日伪占领区,联银券与日元和伪满中央银行券 (中银券) 等价流通。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初期发行票钞时,因急于出笼,刻制券版已来不及,只得用过去大清银行留下来的钢版,将行名改为“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将摄政王像改为黄帝、关羽、岳飞、孔子等的肖像,分别发行一元、五元、十元等票值。
由于日方大量支取“联银券”充当军饷和抢购物资,导致币值下跌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人民苦不堪言。1941年日伪政权实行“统制配给制”,联银券进一步贬值。“联银”于一九四二年又发行百元大钞,其后,五百元大钞和一千元大钞亦先后于1944年和1945年出笼,1945年发行3000元大钞,联银券形同废纸,趋于破产,并筹划印行五千元大钞。直至日本投降,才结束这种残酷压榨的罪恶活动。
七、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则在冀东22个县流通冀东券
伪政权于1936年11月成立了伪冀东银行,总行设于天津,资本定为500万元。
次年,伪冀东银行就部分合并到了伪蒙疆银行里,其货币发行只持续了1937年这一年,1938年伪冀东政府和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并,货币发行划到了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所以其发行的货币只有一个年份-1937年(民国26年),发行额为830余万元。
八、伪蒙疆自治政府在其地区流通蒙疆券
蒙疆银行是日伪在华北、华中设立的四个主要银行之一。它与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华兴商业银行和中央储备银行并称为“四伪银行”。
1938年3月20日,"蒙疆券"一元纸币开始发行,4月15日又推出伍元券和百元券,5月25日拾元券也开始投入市场。后期日伪完成了在伪蒙统治区内将币制统一于"蒙疆票"的任务。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在该地区的货币尚未统一,因此一个时期内,蒙疆银行纸币成为了当地流通的主要货币。
九、抗日革命根据地流通抗币
根据国共两党的抗战协议,国民党政府应该向八路军新四军提供经济支持,发放军饷,但在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政府就停止了军饷发放,抗日根据地不得不自己发行抗币。
1、法币为主,辅之以光华券
1938年边区银行以光华商店名义发行“光华代价券”。使用至1941年。
边区银行成立于1937年10月,初期没有对外公开,它的主要业务之一是经营光华商店,并以光华商店名义发行了“光华代价券”。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法币是边区的本位币,但国民政府发给八路军的军饷均为元以上的整币,这就给边区市场贸易带来极大不便。
2、1941年陕甘宁边区发行边币
2月18日陕甘宁边区发行货币,22日废止法币的使用,法币地位为外汇。
1941年3月18日,边币正式投放市场,至1944年7月退出市场,这期间发行的币种有1角、2角、5元、1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十种,另有本票500元、1万元、5万元三种。
边币发行时,没有等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金,主要以法币作为保证金。
3、抗战后期,由于货币发行量较大,西北经济状况不好,边币信誉下降,边区又发行了流通券
流通券1944年发行,1948年1月停止,在1945年以前发行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七个币种。
流通券发行时期,整个抗战局面与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边区对外贸易方面保持了出超,“大公家控制了大量的特货,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换进了足够供给边区的物资和外汇(法币)而有余”;财政上不再以银行发行解决,而依靠税收,“(特货)贸易税收了百分之二十,其次收了大量的盐税,不依靠发票子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