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鼠两端,厚黑到底,职场直升机,亲手埋葬大明的“名臣”洪承畴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3-02 16:47:53

有一位人物,在明末清初这段短暂的历史洪流中,凭借媲美乌龟的漫长寿命,一人打通了这个副本。

从懒散无为的万历到崇尚剃发的顺治,他的求职履历贯穿了老朱家和后金几代人的编年史。

这位老翁,拿着司马懿般奸诈的剧本,演绎着吕布般忠勇的戏码。

▲ 洪承畴

出身贫寒,却忠实实践着清除城市化的主义之路。从出道之初,他就以镇压农民军为己任,即使跳槽后,依然孜孜不倦地与农民军死磕,堪称地主阶级先进力量的典范。然而,地主阶级却看不起这位老狗,真是里外不是人。

这个人不用我说了,各位都清楚是谁吧?没错,就是我们的松山狂飙牛头人,洪尔布特承畴。

纵观洪承畴在明朝任职的前半生,我们不禁感到震惊的是,这位老贼竟然能在以刻薄寡恩著称的魏忠贤手下,一路高升,而且一直到松山之战前,都深得皇帝的宠溺。这位老贼究竟有什么手段,让一个精神病人对他爱护有加呢?当错以为他战死松山时,崇祯皇帝还亲祭三师来哭丧。

当我们深入了解洪承畴的前半生,我们还是会在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发现这位老贼骇人听闻的关系网。今天有时间,我将与大家聊聊洪承畴胜天半子的出道生涯。我们之前讲过,洪承畴出身贫寒,当年靠在水沟边卖豆腐贴补家用。

后来考中了进士,才一路飞黄腾达。但是这样的出身,和他后来的反动行径,实在是变化得太离奇了。我又重新考证了泉州洪氏的具体情况,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我们这种从偏远山区考出来的寒门子弟,还真没法与洪督师共情。其实人家虽然小时候家里穷,但家族势力庞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名门望族的英山洪家,在福建泉州当地是相当显赫的。

天启年间,洪家与当地的土豪吕氏因祖坟争夺战结下了梁子,最终靠地方官的介入,打败了暴发户吕家,一举成为泉州最强的家族。看来,争祖坟确实是高级别的商战,最原始的动机总能引发最激烈的竞争。所以,在洪承畴成年后,整个洪氏家族在他家乡已经起飞了。

▲ 洪承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洪承畴这个出身贫寒的举人,能一路平步青云。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他的敬酒艺术炉火纯青,让领导们都赏识;二是他有人在背后给他出谋划策。否则,你以为一个福建来的书呆子,有资格和大佬们推杯换盏吗?

所以归根结底,洪督师的成功是我们这种没背景的人复制不了的。更别说在17世纪的大明,这种就业比便秘都困难的现实环境下,想走洪督师的道路更是无从谈起。大部分人的失败,不是大山困住了我们,而是缺少洪督师这样的资源和背景。

大部分“做题家”的失败,不是困于大山,而是老父实力不够硬啊。这些背景也能解释,为何洪承畴当官之后,对老百姓的态度如此爱憎分明。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地主的优秀代表嘛!即便穷过,人家是读圣贤书的君子,怎么能和几个大字不识的小人,相提并论呢?

洪承畴中进士,这年他二十四岁。公平而论,不管有没有背景,这个年纪中进士也的确是天纵奇才。或许是巧合,亦或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洪承畴半只脚踏进仕途的这一年,恰好大明的辽东发生了点小事。

大明忠臣、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给大明来了一点小小的震撼,成立了一个后世称为后金的政权。大明帝国内部出现了一个不安定因素。不过这一切,对于当时的大明职场新人小洪来说,都是浮云。小小建奴,我大明人一口唾沫星子都能淹死。

▲ 努尔哈赤

他们只等着皇帝陛下一声令下,大明天军的行动,一定能够马到成功,倒巢赫图阿拉,来个犁庭扫穴。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半生,要和这个烧杀掳掠的政权,结下牢不可破的联盟。

进入职场后的小洪,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的仕途。靠着家族的支持,和自己对酒文化的领悟,他稳扎稳打,从东南打拼到了西北,一路坐火箭升迁。按照他自己的自白书:“本职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由进士出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二任本部贵州清吏司员外郎主事,三任本部云南清吏司郎中主事,四任浙江按察司提督学政,五任浙江布政使……”

最后一路干到了陕西布政使司参政、督粮道,短短的十年时间,小洪从菜鸟混成了老手,一步就混成了这个厅级干部的待遇。并且在崇祯二年左右,以督粮道参政的身份督令,率领官兵乡勇万余人,分十二旅围龙军于云阳,追斩二百级。

从镇压农民军的战场中脱颖而出。所谓沧海横流方显狗腿子本色。洪承畴的胜利,在一堆狗屎官僚中颇显夺目本色。

他的名声也得以直达天庭。或许在每天成千上万的奏折中,崇祯帝忽略过洪承畴的名字,他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姓洪的后勤厅长。好家伙,一个管后勤的,不看《农政全书》,看上了《纪效新书》。

这一来,本着好用就随便用的原则,崇祯帝将洪承畴跨行升任延绥巡抚。这一年,洪承畴三十八岁。猛然间,他走入了高官行列。

延绥巡抚是陕西四巡抚之一,辖陕北延安、庆阳二府及榆林卫,驻节榆林镇。在职期间,洪承畴尽职尽责地稳定,发挥着爱憎分明的本色,对农民军赶尽杀绝,用鲜血染红了官袍,一路从蓝袍混成了红袍,从监司擢总制,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后又总督三边军务。

那个时候也才崇祯四年而已。三边总督辖陕西、甘肃、宁夏、延绥四巡抚之地,秋防移驻花马池。

这个时候的洪承畴,离他在明朝的仕途顶点,居然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之后,洪承畴凭借他优秀的军事指挥水平,逐渐成为了崇祯帝的心腹爱臣。要不是袁崇焕处处给他捣乱,洪承畴可能早就进入中央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老洪是块砖,大明哪里需要就哪里搬啊,到处救火剿农民军。在长期的挂职锻炼中,小洪从那个泉州小巷里的穷书生,一步一步走上了厅级干部的岗位。压力是越来越大,责任也是越来越重。

如果仅凭军事才能,绝不可能让洪承畴平步青云。在崇祯这种刻薄寡恩的领导人手下办事,所以不妨我们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洪承畴的政治素养。相较于军事才华,洪承畴的政治悟性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究其根本,是因为此人实在太无耻了。多少开国功臣都是人中龙凤,哪怕是曾剃头,也都能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占有一席之地。纵观洪承畴,他有什么值得称道?

只有卖国贼、剃头匠、汉奸这样的恶劣评价,是对其罪恶一生较为贴切的总结。这证明了什么?这家公司整体有问题,这个员工再优秀,也无法获得任何赞美。

你说自己是某大企业的什么总经理,即使你再怎么吹嘘业绩,能力,一提到你要和农民抢夺最后的饭碗,你的名声能好到哪里去?无非是大众饭后的谈资,资本家的狗腿子而已。人品归人品,我们还是应该好好讨论一下,分析一下洪承畴背后的政治势力与社会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从洪承畴崛起的崇祯四年开始分析。陕西巡抚吴牲受崇祯的委托,带着巨额十万两白银去抚恤陕西百万灾民,赈济延绥。吴牲曾经以延安府推官史可法,任南部州县,去招抚北部地区,则以洪抚院得军民之心,令其就近择人。

不曾想,史大人和洪大人之间还有这么一段。然而,招抚的结果众所周知,银子花光了如同打了水漂,整个陕北乱作一团。当时的边军皆化为流寇,边防废弛到了极点,不可复振。

特别是榆林的“荷戈健儿皆为揭竿剧寇”。崇祯勃然大怒,要求吴牲给个说法,吴牲却无话可说。涉及方面大臣时,反而声称:“督、抚诸臣以恩信维系,人心犹有固志”。

这里面以恩信为系的人,自然也包括了延绥巡抚洪承畴。而洪承畴不仅能把如此大事全揽在自己身上,可见吴洪之间的关系自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良好。不仅如此,吴牲还多次给洪承畴美言。

说他在秦中做了很多事情,等于把支持洪承畴的话直接写在了心里。另外,对于洪承畴的后勤照顾,吴牲也是十分上心。可知,吴牲对洪承畴的关照极为周到。

吴牲后来还进入内阁,担任宰相,在朝中也是洪承畴的支持者之一。不仅是吴牲,和洪承畴一起共事的文臣武将中,几乎没有不服从洪承畴调度人事安排的。比如傅文龙,福建南安人,天启元年的举人,二年进士及第,授大理寺平事。不奉承阉党,假借丁忧离职。丁忧服期结束后,补河南道御史。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上奏了数十份文书,皆被采纳,并上任陕西巡抚。

傅文龙上任后,由于是洪承畴的同乡,被洪承畴委以重任。“为总制,器重之,事多委重焉。掌兵备、清军、驿传、盐法、粮数篆等等一切选将练兵,心力除弊,习竭心力驱处之”。

凡是傅文龙需要的,洪承畴都加以关照,给足了下属肉吃。后面洪承畴欲题请擢其为边抚,然而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傅文龙居然猝死在了岗位上。死后兜里一分钱都没有,琅琅萧条。洪承畴亲自料理其丧事,才让他得以归葬。

傅启光,福建南安人,天启七年的举人,崇祯元年的进士,使三秦多警。

“弗辞艰险,疾驱视事登坤设栅,贼望风而靡。总制洪公承畴上其功,其得旨,遂以尽瘁卒于官”

这两位人才,都是老祖陕西的两位同乡聊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崇祯朝这种官场摸鱼成风,“多做传首九边,少做战死不抚恤,不做一路顺风”的风气下,在帝国矛盾最深重的陕西,竟然有这么两位于史有载的劳模。作为他们顶头上司的洪承畴,领导能力就不用说了。

同时和洪承畴一起共事的,还有咱们的熟悉的孙传庭。孙传庭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暴脾气一人,敢做敢想敢当。他就任陕西巡抚之计,手下无兵,只得自募自练,而陕西精兵全在总督洪承畴督下。

▲ 孙传庭

战后叙功,兵部对洪承畴的亲兵待遇极好,而孙传庭的部下,“反以前功碍后功”,对于这样不公正的事情,孙之不快自是难免。按照他以往的性格,肯定会和洪承畴一顿狂喷,可是事实上他却拼命实做,与洪承畴“同舟共济,一无如臣者”。可见洪承畴在共事时必然有他的长处,能让孙传庭对他都服服帖帖。

后来两人在面对后金的作战中,配合的也相当不错。所以洪承畴这个人,在官场上混的那叫一个如鱼得水,持久不懈,厉害的很呐!要不是后来那一点小差错,他在大明的成就难说会到哪个程度。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杨嗣昌。

杨嗣昌大家都知道,出了名的死心眼,坚定的奸佞之徒。他曾经因为洪承畴被闯贼突然袭击四川,打得措手不及,就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洪承畴的头上。洪承畴对此一度说出:“非杨文弱杀我,则当我杀杨文弱!”巧妙利用自己在京城的势力,四处给杨嗣昌使绊子,教训这个只知道动嘴皮子的参谋,同时又给了杨嗣昌一定的台阶下。

后面两人在共事时,却也做到了齐心协力。按照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三人关系都不见好的侧面来看,洪承畴居然能拿捏杨嗣昌这种人,其政治水平可见一斑。另外,给洪承畴卖命的官军爪牙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曹文诏、曹变蛟、贺人龙、贺虎臣这些,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骄兵悍将,放在明末,个个都是重量级的存在。

在明末的时评中有这么一种说法:“洪承畴为将,一将独运,老将久战必死,不如教养成材,代不乏人,分任将领。”这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就比如这个曹文诏,是从关宁系中爬出来的老关宁了,带兵彪悍,又治军严格,骄纵跋扈,常常纵兵劫掠,为祸地方,把老百姓搞得苦不堪言。

这里咱们得说一下,这个治军严格和劫掠百姓,他并不是一回事,这个东西他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不是说治军严格就不祸害老百姓了,这古代很多军阀,他治军严格,也就是只是说那些当兵的听他的话,至于说祸不祸害老百姓,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面对洪承畴、曹文诏这种骄兵悍将都是是随叫随到。曹文诏的两代人都给老领导打工。他被闯贼绳之以法后,他的侄子曹变蛟又继续给洪承畴打工。他的侄子曹变蛟又继续给洪承畴打工。在松锦战场上差点砍死皇太极。

▲ 曹文诏

艾万年,陕西米脂人,以武学生从军,积功至神木参将。崇祯八年,欲回乡养病,督臣洪承畴又至,他“不敢不力疾上道,寻授孤山副总兵,戌平凉。时洪承畴迫于六月灭贼之期,急促进战”在宁州襄乐这个地方被李自成埋伏,被打死了。

再比如贺人龙,但在洪承畴的督促下,却是难得地打了几次好仗。农民军前期几次关键性被打的大败,都少不了咱们贺大帅的身影。不仅是、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洪承畴对于家族关系的构建,也安排得十分有趣。

他的独生儿子洪士名崇祯四年出生。洪承畴也是这年开始崭露头角的。他在孩子出生前后,就给孩子安排好了裙带关系的链接。娃娃亲定的女子,是礼部尚书林欲辑的女儿。林家是福建泉州晋江有名的大族,曾经出过两位尚书。

崇祯十一年前后,林欲辑都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常见天颜,经常和奸佞有来往。洪承畴选择和他的女儿联姻,意图可想而知。

难怪人家能在崇祯面前各种宠幸呢,人家有熟人在圣驾跟前啊,能不行吗?

除了独生儿子,洪承畴的几个女儿,也先后嫁给了几个大官僚,为他在朝中的势力又增加了不少助力,使得他的圈子,上至中央下达地方,无不灵通。

这种用裙带关系来巩固政治势力的方法,虽然古朴,但确实好用啊!几千年来,人情社会这一招数历久弥新。

洪承畴依仗着这种裙带关系,一步一步青云直上,其政治网络也愈发庞大。

杨嗣昌曾评价洪承畴与孙传庭,将洪承畴比作“洞中古佛”,而孙传庭则为“泰山岩岩”。从前文可知,洪承畴这个人,他不仅善于运筹帷幄,杀伐决断,也并非某些腐儒所言之“不接援奥”。相反,他文武全才,不仅上阵能征战,下马亦能治国。

崇祯十三年后,凭借着镇守西北之资历,他也成为曾经想将他置于死地的阁臣杨嗣昌的智囊,也是崇祯皇帝信赖的肱骨之臣。后来,洪承畴马首东向,便是崇祯亲自点名要此人来辽东,非他不可。可见,洪承畴各方面的能力之强。

然而,如此优秀之人却行事不端,令人痛惜。从洪承畴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有才无德,二者确实可以共存。它们相互作用,塑造出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如同司马懿一般。

崇祯十二年正月,因满洲军大举南下劫掠,洪承畴由三边总督调任蓟辽总督,专门负责抵御满洲军。并受崇祯皇帝重托,寄予厚望。

崇祯皇帝还亲笔书写了端正楷书大字,描金饰龙的诏书,其原作至今仍保存在明朝档案之中。

洪承畴不仅光宗耀祖,也成为国家的栋梁。此时,他的人生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

但接下来,这位职业经理人的命运,即将迎来一个关键的分岔口:松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