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绅与元稹齐名,七绝4首笔触细腻意境幽深,不输各大诗家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1-07 03:42:44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少时父仕江南,遂寓居无锡。幼孤,曾读书于慧山寺。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

李敬玄曾孙。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有集。

却望无锡芙蓉湖 其一 唐 · 李绅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

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首句“水宽山远烟岚迥”,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芙蓉湖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水面宽阔,山峦遥远,烟雾缭绕,形成了一幅深邃而辽远的画面。这里的“水宽”与“山远”相对,既展现了湖面的广阔,又突出了背景的深远,而“烟岚迥”则增添了一种朦胧、幽远的意境。

次句“柳岸萦回在碧流”,将视角拉近到湖岸。柳树沿着曲折的湖岸生长,枝条轻柔地垂挂在碧绿的湖水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的“萦回”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柳岸的曲折多姿,与“碧流”相映成趣,更添几分柔美与生动。

第三句“清昼不风凫雁少”,转而描写湖面的宁静与冷清。在晴朗的白天,湖面上没有风,因此凫雁(一种水鸟)的数量也很少。这里的“不风”与“凫雁少”相互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末句“却疑初梦镜湖秋”,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面对眼前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了幻觉,仿佛自己刚刚做了一个关于镜湖秋天的梦。这里的“镜湖”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诗人心中理想中的湖泊景象。而“初梦”则暗示了这种景象的虚幻与美好,使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梦幻与遐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芙蓉湖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与联想,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而略带寂寥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的佳作。

却望无锡芙蓉湖 其二 唐 · 李绅

丹橘村边烛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首句:“丹橘村边烛火微”,以“丹橘”和“烛火”两个意象,点明了季节和地点。丹橘是深秋的产物,而烛火则暗示了夜晚或傍晚的来临。同时,“烛火微”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情境。

次句:“碧流明处雁初飞”,通过“碧流”和“雁初飞”两个景象,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碧流清澈,大雁飞翔,不仅点出了季节的转换,也增添了一份秋高气爽的感觉。

第三句:“萧条落叶垂杨岸”,将视角转向岸边,通过“萧条”和“落叶”两个词,生动地表现了秋风中树木的景象。垂杨的落叶增添了画面的萧瑟感,与前面的静谧氛围形成对比。

末句:“隔水寥寥闻捣衣”,通过听觉去感受对岸有人在捣衣,传递出一种遥远而又清晰的声音。这不仅增添了画面中的人文气息,也凸显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关注和热爱,以及他对于自然界中细微之处的观察。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田园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风格。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秋日画卷。

却望无锡芙蓉湖 其三 唐 · 李绅

逐波云影参差远,背日岚光隐见深。

犹似望中连海树,月生湖上是山阴。

首句:“逐波云影参差远”,诗人通过“逐波”与“云影”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动态的画面,云影随着波浪的起伏而不断变化,高低不齐,显得遥远而深邃。

次句:“背日岚光隐见深”,这里的“背日”指的是背对着太阳,而“岚光”则指的是山间的雾气或光影。在背对太阳的情况下,山间的雾气或光影显得隐约可见,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深邃的美感。

第三句:“犹似望中连海树”,诗人将远处的山峦比作连接到海边的树木,不仅强调了景物的辽阔,还通过这一比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想象力。

末句:“月生湖上是山阴”,月亮升起在湖面上,映照着的是山的北面。这里的“山阴”不仅点明了月亮升起的方向,还通过“月生湖上”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这首诗通过精细的观察和巧妙的笔法,展现了诗人对于无锡芙蓉湖美景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变化,捕捉了光线在山水之间跳跃、变幻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不断移动却又不失深邃的美。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却望无锡芙蓉湖 其四 唐 · 李绅

旧山认得烟岚近,湖水平铺碧岫间。

喜见云泉还怅望,自惭山叟不归山。

首句:“旧山认得烟岚近”,诗人以“旧山”开篇,表达了对这片山水的熟悉与亲切感。而“烟岚近”则通过朦胧的烟雾,将远处的山峦拉近,营造出一种亲切而又神秘的氛围。

次句:“湖水平铺碧岫间”,诗人将视角转向湖面,湖水静静地铺展在青翠的山峰之间,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平铺”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湖水的平静与广阔,而“碧岫”则点出了山峰的青翠与秀丽。

第三句:“喜见云泉还怅望”,诗人高兴地看到云雾缭绕的泉水,这无疑是自然美景中的一抹亮色。然而,紧接着的“还怅望”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种矛盾可能源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无法完全融入其中的无奈。

末句:“自惭山叟不归山”,诗人自愧不如那山中的隐士,能够悠然自得地归隐山林。这里的“山叟”是诗人的自我投射,他通过对比自己与山中的隐士,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同时,“自惭”二字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自责与无奈,他可能觉得自己无法像隐士那样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这首诗通过描绘无锡芙蓉湖及其周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的佳作。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以及他无法完全融入其中的无奈与自责。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