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探春远嫁的悲伤堪比王昭君,道尽了女性的无奈和心酸

大山的孩子啊 2024-10-10 16:15:47

红楼梦中最动人,最催泪,最扎心的一段,无疑是探春远嫁。

由于南安太妃认了探春做干女儿,作为一个郡主去和番。无论是探春自己,还是整个贾府,都充满了一种伤离别的难过。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当分骨肉催泪的音乐响起时,伤离别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

将探春远嫁时,骨肉生死离别的痛苦,写得悲戚悲壮。就连亲自作词的王立平老先生也在完成佳作之后,抱头嚎啕大哭。

他说“一生流得不多的眼泪全都奉献给了红楼梦。”

可见探春远嫁的背后,有着多少的辛酸和不易。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这次弹得不轻。

离别之际,探春对着赵姨娘喊出的那声“娘”,这是她第一次喊娘,也是最后一次。

这一声“娘”,喊得令人心碎。

得知探春远嫁的消息后,贾府上下都有种说不出的难过和无奈。宝玉更是愤怒地说“国家有难,满朝文武都是干什么用的,让一个弱女子去和番。”

凤姐又说“她虽然是个姑娘家,可是事事明白,又比我知书识礼更厉害一层。”

探春也难掩心中的愤怒,她说道“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我一番道理。自古以来,多少豪门望族,有几个挨过了百年的,灌绛王谢方盛之时,谁又能想到日后瓦解冰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其实,在中国历朝历代,素有“和亲”的Z治联姻有不少,有许多的“和亲”女子远嫁异域。古代的王昭君也在之列,她们成为Z治牺牲品的同时,也为民族的大团结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探春远嫁,为什么会选在清明节呢?

众所周知,清明节本是祭祖的日子。天下哪个父母,会选择这天将女儿远嫁?

可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她的命运为什么会跟清明节联系在一起,这背后是巧合,还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曹雪芹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将贾探春与清明节紧密相连。

然而,在红楼梦中有很多不经意的诗词和谚语箴言,都隐藏着人物的命运,以及埋下了伏笔。

当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目睹了探春命运的预言。探春的图谶上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上还有一个泣不成声的女子,旁边的判词对上画面的内容,令人唏嘘感慨!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方一梦遥。

从探春的判词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难过和悲凉。

探春这个有才情,有柔情,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居然成了缓解家族衰败的棋子,而女子远嫁就像判词里断了线的风筝,再也回不来了,尤其是在大海上,更是有去无回。

这种远嫁,不禁让人想到王昭君主动出塞,从此告别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战场。正是由于她的顾全大局,使得匈奴和汉族和睦相处了六十多年。

但是,背后的辛酸和无奈只有她自己知道。

因此,曹雪芹也是通过清明节的风筝比喻,巧妙地将探春与远嫁的命运联系起来。而探春的远嫁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贾府走向衰落的缩影。

其实,预言探春的也不少,在一次群芳开夜宴的时候,探春抽到的签是“日边红杏倚云栽。”在签的后面有注解,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当袭人念完后,湘云抢过去看,此时的姐妹们开始起哄了“我们家已经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

还有,在红楼梦第二十回中,贾府过元宵节编制灯谜诗,探春正是以风筝为谜底做的灯谜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不仅是对探春命运的预言,也是对她未来悲剧的暗示。

后来,整个贾府从兴盛到衰败,让人的心情极度沉重。那一刻,譬如宝玉怕到外书房的心情一样......

试想一番,从古至今,不是顾全大局,委曲求全,有哪个女性愿意远嫁?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