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婆婆生病后,大嫂出3万二嫂给2万,我退休金少每天在床前伺候

孔伷情情 2024-12-10 21:42:50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01

有人说:家庭中孝顺老人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老人不要计较,子女不要攀比。

深以为然!82岁婆婆生病住院,我们三个妯娌,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既让各自的老伴安心工作挣钱,又让婆婆享受到儿媳贴心的照顾。

婆婆总说自己有福气,虽然没有亲闺女,却有三个亲儿媳。

我叫周欣,今年52岁,退休2年,每月有3100退休金,独生儿子在读书。

老伴还有几年才能退休,婆婆跟我们居住在一个社区。

我上面有两个妯娌,大嫂离我们远点,二嫂跟我们相距不过十多公里。

婆婆生病住院,大嫂在家带孙,不能回来,直接给转了30000“孝心款”。

二嫂自身健康有恙,到医院看望了一趟,给我留下20000辛苦费用。

婆婆说自己有医保,卡里有积蓄,不需要她们再给钱。

大嫂和二嫂说,不能亲力亲为护理婆婆,一定要有态度,那就是多出钱。

而我是家中收入最低的,钱少就出力好了,让远方的大嫂放心,让二嫂安心。

02

婆婆年轻时是单位里的三八红旗手,工作认真负责,对人和善有耐心。

最初跟老伴回家,看到婆婆莫名有种亲切感,甚至觉得我们前世见过面。

大嫂是大学里的讲师,跟老伴大哥是一对书香门第的有情人,在我心里是文化人。

二嫂是单位里的财务主管,跟二哥是商场里的精英,在我眼中是女强人,人上人。

只有我是单位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内心多少有些自卑和不配得感。

老伴也是大学毕业,虽然没有两个大伯哥那么厉害,但在我心中,也是能人。

婆婆年轻时,先帮二嫂带了两年孩子,接着去外地又帮大哥接送一年多孩子。

等我家儿子出生,婆婆又马不停蹄地回来伺候月子,开启漫长的带娃岁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跟公婆居住在一个社区,儿子小我们一天三顿都在婆家吃。

每天老公公主动承包买菜购物,婆婆负责做饭收拾卫生,顺便帮忙带娃。

我的工作是三班倒,只要我回婆婆家,永远会有一碗热乎乎的饭给我留着。

人就是这样,不在乎别人给多少物质实惠,而是感动于一碗吃食,那是爱和在乎。

03

每到过年,婆婆更忙碌,既准备一大家人的过年美食,还提前做好给哥嫂带走的一份。

而打工人,越是到过年越忙,婆婆不仅没有嫌弃我,还总劝说我家老伴,让我多休息。

底层打工人的辛苦是坐办公室的想象不到的,三班倒的岁月,既打磨意志又摧毁健康。

婆婆心疼我,总是在我上三班的那几天,给我煲各种营养汤,嘱咐我家老伴让我睡好觉。

身边姐妹抱怨婆婆不理解,我由衷感恩我婆婆,没有她的帮扶,我也没岁月静好的生活。

老公公生病那几年,大嫂两口子没退休,二嫂两口子正是事业转型期,我家老伴没时间。

一个多月真的比减肥药还要管事,我从130斤的微胖,直接瘦到标准的110身材。

婆婆心疼我,拉着我的手落泪,我劝慰婆婆,这一切都是我该做的,还顺道减肥成功。

一晃十多年,82岁婆婆卧床,老伴着急,她知道我更年期严重,自身也是各种疼痛。

老伴的意思是给婆婆请护工照顾,婆婆也开明,没有说护工不如自家人好。

可第二天,我就发现婆婆眼角有泪痕,想是不开心,自己偷摸哭过。

04

趁护工不在,我悄悄地询问婆婆,是不是不开心,看不到我是不是想我啦。

婆婆带着眼泪花笑着点头,我瞬间就明白了,婆婆内心还是抗拒护工的。

主动留下来照顾婆婆,衣不解带,寸步不离,婆婆的脸上有了笑容。

老伴打电话说辛苦我啦,让我自己要多保重身体,不舒服赶紧休息。

每天在医院和家来回奔波,大嫂二嫂也时有视频电话,婆婆每天被三个儿媳问候。

人就是这样,不需要多少物质,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有了精神寄托,内心丰满。

妯娌间也是一样,谁有时间,谁多做些,谁有能力,谁多付出些,彼此真心,方能长久。

婆婆出院,我和老伴直接把婆婆接回家居住,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照顾。

可婆婆说想在自己的家里,我和老伴说,也很好,那我们两个人搬过去好了。

现在婆婆的身体恢复的还算可以,最起码能够自己坐起来吃饭,不再使用成人纸尿裤。

每天婆婆都给我提供好的情绪价值,只要我帮她做事,她都真诚地说谢谢。

05

老话说:穷不责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

多子女家庭,面对老去的父母,不相互攀比孝心,各尽其责,各尽所孝。

让老人在晚年能够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终。

兄弟姐妹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相互生事端,不攀比,不计较,父母必心安。

婆婆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的核心,她的一碗水端平,让子女们团结在一起。

不论大家庭里发生什么,彼此间能用关心和爱化解,彼此间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幸福的家庭都有惊人相似的地方,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做法。

但我觉得,不论到什么时候,人只要做到真诚相待,真心付出,皆能彼此相亲相爱。

我们只有今生的亲缘,来世不一定重逢,珍惜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温暖。

也许,来世在人群中多看一眼,还能相聚在一个大家庭里,拥有岁月静好的生活。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