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1月中下旬以来,省级两会密集召开,敲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施工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布局之年。记者梳理发现,大力提振消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各地施政发力的关键点。
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从近期地方两会来看,各地把提振消费摆在重中之重,纷纷拿出新招、实招、硬招。
北京市要求,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持续打造大运河等国际消费体验区,推动中关村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
上海市提出,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加快发展线上演播等新业态,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提升入境人士消费便利度。
福建省明确,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壮大大宗消费,助力“福品”消费,促进国货“潮品”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培育新型融合消费业态。打造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商圈、特色步行街。
……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促消费仍面临信心不足、有效需求疲软等现实问题。如何克服这些消费堵点、难点?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尤其是要关注新型消费领域;同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此外,推动消费与产业同步升级,以消费促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带动消费。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大力提振消费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和优化消费供给。
王鹏认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应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消费便利性,应完善商业设施,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优化消费供给有利于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应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发展夜间经济。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火花原子发射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土壤重金属检测仪、食品重金属检测仪、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研纳克”)的生产车间,陈列着由该公司研制的各类计量仪器。
钢研纳克董事长杨植岗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了火花原子发射光谱仪的高效性能:“一个电火花打上去,这款仪器就能快速检测分析出一炉钢的成分。目前,这款仪器已融入智能化、自动化炼钢流程,实现取样、制样、检验全程自动化。”
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钢研纳克组建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历经10年成功研制并产业化火花原子发射光谱仪。“以往因为检测流程复杂,炼钢耗时长;如今有了这款仪器,一炉钢从原料到成品的时间大幅缩短,冶炼效率大幅提升。”杨植岗说。
以上事例是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的生动缩影。过去一年里,各地加快布局新赛道、挖掘新潜能,神州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
“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效应越发明显。”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加速涌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眼下,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字频现,绘制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
上海市提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发展高质量孵化器。
浙江省提出,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做深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文章。做深做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文章。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海南省明确,着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坚持实体经济优先,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集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刘春生建议,各地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选准主攻方向;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两面。”宋向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各地应重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更新旧动能中迸发新活力;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挥新产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
当前,各地营商环境正在发生“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检查少了,指导多了,发展更好了!”宁夏益民华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以前相关部门上门往往会进行各种检查,而且检查标准不一。现在相关部门执法更规范专业,并增加了对企业合规经营的引导和帮扶力度,比如平时会发放合规经营宣传册、组织合规培训等。
“过去一年里,各地推动出台了一批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宋向清评价道。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记者注意到,新的一年多地持续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下大力气。
北京市提出,今年将谋划推进新一轮改革任务,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完善企业“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加强政策服务、数字服务、热线服务“三送”工作,优化法律、商事仲裁、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
过去一年,北京市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全面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为中小企业清欠12.9亿元;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超2700亿元。
在受访专家看来,经过多年改革,各地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民营企业的期待仍存在距离。
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未来如何接续而为?宋向清建议,多帮忙少干预,转变服务理念,畅通服务企业“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多指导少指挥,提高调研服务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保障;多担当少推诿,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等方面探索制定正负面清单。
王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各地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待遇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原标题:地方两会传递出哪些发展信号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