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喷嚏,青霉素被意外发现,70年间拯救了上亿人的性命

霸苍笙客栈 2024-06-14 09:12:38

“阿嚏!”一个不经意的喷嚏,改变了人类健康的命运。

你能想象吗?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竟然成了一项医学大发现的起源,这就是青霉素被发现的有趣经过。

一、青霉素

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它能有效治疗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包括肺炎、脑膜炎、骨髓炎、伤口感染等。

在二战时期,青霉素曾大量用于治疗战地伤员,而在和平年代,它也被广泛用于医院和家庭,治疗从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败血症。

可以说,青霉素为人类战胜了一大批细菌疾病,极大改善了医疗水平。

虽然青霉素本身无法对抗革兰阴性菌,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化学修饰的方式,研制出了一系列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如安皿素、氨苄西林等,它们不仅能抗革兰阳性菌,且对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杀伤力。

这些药物的问世,使抗生素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外,青霉素的获得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借鉴。

由于天然青霉素的供给有限,科学家们开始寻求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人工合成青霉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青霉素能有效对抗细菌,但它对病毒却无能为力。

于是科学家们转而将目光投向了病毒感染的治疗,这直接推动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如今,用于治疗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的抗病毒药物已经拯救了大量患者。

可以说,青霉素的发现不仅是一个医学奇迹,更是一个科技奇迹。

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与微生物的斗争中取得了关键性胜利,从此摆脱了被细菌疾病困扰的阴霾。

同时,它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抗菌素,推动了生物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

正是有了这个伟大的开端,人类才有幸不断拓宽抗感染疗法的疆土。

然而谁都没想到,如此厉害的青霉素竟然来源于一个喷嚏。

二、弗莱明的奋斗人生

发现青霉素的人叫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出生于苏格兰北部基马尔诺克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洛克菲尔德。

他的父亲是一名农场工人,家境非常清贫。

弗莱明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自他一出生就伴随左右。

七岁那年,弗莱明突然失去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支柱——父亲由于长期劳累过度而英年早逝。

这个噩耗无疑给年幼的弗莱明带来了沉重打击。

从那之后,母亲玛丽不得不一个人操劳,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她在乡村四处打零工,靠微薄收入拉扯着四个孩子的家计。

尽管家境窘迫,但这并未击垮弗莱明好学上进的决心。

在那个知识分子稀缺的时代,接受良好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玛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她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树立了好学勤奋的榜样。

弗莱明自小就酷爱大自然,对动植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

每当放学后,他就和伙伴们穿梭于洛克菲尔德的原野和林地,观察各种昆虫飞禽,品尝野果,体会生命的神奇。

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为他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岁那年,弗莱明离开家乡,前往伦敦靠打工谋生。

放牧、杂役、送报,他做过许多苦力活。虽然生活窘迫,但他从未放弃过求学梦想。

弗莱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偶尔也会捉弄人。

就在他坚持打工攒钱求学时,收到了一笔来自姑父的250英镑遗产。

这对他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足够弗莱明一个人上几年学了。

母亲也坚定地支持他接受良好教育,让他有资格将来选择自己向往的职业。

1901年,20岁的弗莱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享誉全英的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

在那里,他经历了知识的洗礼和人格的重塑。

凭借过人的努力和上进心,弗莱明不仅完成了艰苦的医学课程,而且表现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减轻了家人的经济负担。

毕业之后,有很多同学选择了高薪酬的医生职业,但弗莱明并没有就此止步。

他毅然选择留在母校实验室当助教,开启了自己的医学研究之路。

从那时起,弗莱明的人生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凭借出色的医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他很快就在军队医疗领域建立了良好口碑,为日后发现青霉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一战惨况催生探索抗菌决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在欧洲拉开序幕,它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杀伤。

随着战事的持续升级,各国都开发并大量使用了新式杀伤性武器,如机关枪、坦克、化学武器等,导致双方伤亡数字呈现出史无前例的惨重程度。

战壕里、雨林中、山谷间到处是狼狈不堪的伤员,他们临终前最大的痛苦就是伤口持续流脓、发炎,患上败血症而万般凄惨。

作为一名军医,弗莱明亲眼目睹了战争对人类的无情伤害,尤其是那些原本可以避免的死亡,令他痛彻心扉。

当时的医疗水平和条件都很落后,单单是控制伤口感染就是一大挑战,更无从谈起彻底治愈。

大量伤员最终因伤口感染、发炎严重等并发症离世,令这位人道主义者深感无助和自责。

弗莱明坚信,如果人类能研制出一种高效的抗菌药物,来彻底杀死伤口中滋生的细菌,就能挽救无数宝贵生命。

于是,探索一种能有效抑制伤口感染的抗菌药物,成了他战后心头最为执着的梦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弗莱明立即投身于细菌的研究,他开始潜心分离、培养各种细菌,寻找可以扼杀它们的突破口。

四、意外发现引发初步研究

就在1928年的一个清晨,一个平凡的小插曲,引发了重大发现的序幕。

那一天,弗莱明带着重感冒来到实验室,不经意间打了一个猛烈的喷嚏,这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事,但影响却是深远和意料之外的。

当时,弗莱明正在培养一种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病原体。

谁知,那一滴喷射而出的鼻腔飞沫,竟然使培养皿中的一小块区域细菌迅速融化殆尽,而在更远一些的地方,则长出了一种奇特的发亮、半透明物质。

“这是怎么回事?”弗莱明看到这一反常现象,顿时精神一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立即按照一贯的科学精神,展开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对照实验和论证分析,弗莱明终于确认:那种诞生在偶然中的奇特物质,对许多致病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成分独特,从未被发现过。

于是,他为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1929年,弗莱明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正式发表了关于青霉素发现的论文,科学界由此开始关注到这一新型抗菌物质的存在。

这份看似简单的论文报告,却是人类抗生素时代到来的重要预兆。

尽管发现了青霉素,但如何提纯并大量生产却一直是个棘手难题。

当时的技术条件制约了它的大规模应用。

于是,弗莱明将扩大种植的青霉菌培养物,移交给了牛津大学医学团队:病理学家佛罗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三人就此通力合作,终于在1940年代中期,找到了青霉素提取提纯的方法。

他们用提纯的青霉素对白老鼠等动物做了试验,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很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士兵伤员需要救治。

得到这一研究成果的美国政府果断决策,斥巨资大规模投产青霉素用于临床实验。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如今青霉素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它每年拯救着数亿人的生命,是人类医学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五、结论

回望历史,从牛顿苹果砸脑袋领悟万有引力,到瓦特观壶盖跳动受启发发明蒸汽机……

诸多惊世发现无不印证着这一点:机遇常常潜藏于偶然中,但唯有具备知识积累和科学素养的头脑,才能转"偶然"为必然。

如果没有弗莱明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如果没有后来科学家们持续数年的努力突破技术瓶颈,青霉素也许至今还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微生物。

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机缘巧合作为风向标,更需要执着坚韧的航船人。

只有保持好奇心和勇气,才能在浩瀚的未知中开拓出崭新的航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来源:

百度百科:青霉素

百度百科:亚历山大·弗莱明

中国日报网:《人类和病毒的战争》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