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江竹筠“江姐”10张照,学生照、母女照、全家福、子孙家族照

长袖善舞醉霓裳 2024-12-07 12:28:17

江竹君,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可曾有人知道,这位革命女英雄的家庭背景却是十分坎坷?

1920年,在四川自流井(今自贡市)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名叫江竹君的女婴呱呱坠地。

她的父亲江上林是远近闻名的“花花公子”成天不务正业,家里的地不种,家务活不干,却端着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子。

而江竹君的母亲李舜华,则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这个女人,用“坚强”二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面对老公的不负责任,她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纺纱织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竹君渐渐长大,也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江竹君的三舅

在江竹君成长的过程中,对她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她的三舅李义铭了。

这个人,真的是了不起!

你想,那可是上世纪30年代,能考上大学的有几个?

李义铭不仅考上了,还是华西大学外科专业第一届仅有的3名毕业生之一!

这一下可厉害了,毕业后他就被重庆教会开办的宽仁医院相中,当上了月薪60大洋的医生。

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

但李义铭的志向不止于此,1935年,他在重庆创办了自己的医院——义林医院。

凭借他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口碑,医院的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李义铭也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

小竹君就是在这个时期,断断续续地在三舅家住过一段时间。

在这里,她不仅吃好穿好,还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这段经历,对她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舅家的生活,让江竹君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体面”什么叫“有尊严”。

她暗暗地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像三舅一样,成为一个有学问、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这一切,都埋下了她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伏笔。

弟弟的选择

在江竹君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的时候,她的弟弟江正榜却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径——他投身于国民党,成为了一名国民党军官。

这一决定,无疑让姐弟二人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复杂。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共两党势如水火,为不同的理想而奋斗、为不同的信仰而战斗。

江竹君和江正榜,虽然是同胞手足,却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

但江竹君对弟弟的感情,从未因此而改变。

在她心里,弟弟只是一时糊涂,被国民党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她始终相信,总有一天,弟弟会认清国民党的真面目,弃暗投明,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来。

为了这个心愿,江竹君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与弟弟沟通的机会。

每次见面,她都会耐心地给弟弟分析形势,讲述革命的道理。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唤醒弟弟内心深处的正义和良知。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江竹君所愿。

直到她英勇就义的那一刻,江正榜也没能回到人民的怀抱。

这个遗憾,成为了江竹君生命中挥之不去的痛。

革命之路

江竹君的革命之路,说来也有些传奇。

那是在她就读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的时候。

学校里有一位历史老师,叫丁尧夫,他上课的方式很特别。

他不是照本宣科地念教材,而是给学生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

从秋瑾到林觉民,从夏明翰到瞿秋白,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在丁老师的讲述下,变得鲜活而立体。

他们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江竹君的心灵。

“原来,世界上竟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求名利,不图富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江竹君暗暗地想。

而更让江竹君震惊的,是丁老师的遭遇。

有一天,几个便衣突然闯进教室,不由分说就把丁老师抓走了。

他们说,丁老师是共产党,是要抓起来的“危险分子”。

这一幕,让江竹君大为光火。

“丁老师是这样好的人,共产党一定也是好人!那些抓丁老师的,才是真正的坏人!”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加入共产党,为受苦受难的人民而战斗。

就这样,在一堂历史课的启发下,在丁老师的感召下,江竹君心中的革命种子破土而出,开始了她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秘密加入党组织

对江竹君来说,1939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她考入了重庆中国公学附属中学。

在这里,她结识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人——戴克宇。

戴克宇是学校里德高望重的学生领袖,但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在与江竹君的接触中,戴克宇发现了这个女孩与众不同的一面。

她思想进步,勇于批判时弊,对革命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

于是,戴克宇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引导江竹君。

她给江竹君推荐进步书刊,带她参加秘密的读书会,并在私下与她探讨革命形势。

渐渐地,江竹君的思想更加成熟,革命意识也日益增强。

1939年,在戴克宇的推荐下,江竹君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地下党员。

从此,她开始了双重身份的生活。

表面上,她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暗地里,她却在为党的事业而奔走。

在那个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年代,地下党员的工作充满了危险,但江竹君没有丝毫退缩。

她利用一切机会,在学生中秘密传播革命思想,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斗争。

她的机智和勇敢,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和敬佩。

就这样,在重庆这个革命的大后方,一个名叫江竹君的地下党员诞生了。

她,注定要在历史的舞台上,谱写出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壮歌。

与彭咏梧的不解之缘

如果说,戴克宇是江竹君革命生涯的引路人,那么,彭咏梧就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男人。

1941年,江竹君奉调来到重庆,担任重庆市新市区区委委员。

而她的顶头上司,正是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彭咏梧。

1943年,重庆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国民党的疯狂破坏。

为了保护彭咏梧这个重要的领导干部,党组织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江竹君假扮彭咏梧的妻子,以掩人耳目。

这个任务,对江竹君来说,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她当然知道,彭咏梧在老家已有妻儿,但为了革命事业,她必须接受这个角色。

从此,江竹君以“彭太太”的身份,与彭咏梧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夫妻”生活。

他们在人前演戏,在人后商讨革命大计,每一天,都提心吊胆,生怕露出破绽。

然而,长期的朝夕相处,真挚的感情还是在两人之间悄然滋长。

他们心照不宣,却又无法宣之于口,这种感情,注定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一个不能说的禁忌。

尽管如此,江竹君和彭咏梧还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系中,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他们以理想为基石,以事业为纽带,将个人的感情融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这段惊心动魄的“夫妻”生活,成为了江竹君革命生涯中一个特殊的篇章。

将儿子交给了谁?

1946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江竹君迎来了自己的母亲身份。

她与彭咏梧的儿子彭云呱呱坠地,带给这对革命伉俪一丝温暖和慰藉。

然而,革命形势的日益严峻,让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年幼的彭云托付给他人照料。

在这个关键时刻,江竹君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人——彭咏梧的原配妻子谭正伦。

谭正伦,这个来自传统家庭的贤惠女子,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请求,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大度和理解。

她毫不犹豫地接纳了这个孩子,视如己出,用母爱温暖着这个特殊的生命。

这一决定,不仅见证了谭正伦的高尚品德,也折射出革命年代的人性光辉。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是信仰和情怀,将人们紧紧相连,共同书写着一段悲壮而励志的历史篇章。

1947年,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为了挽救危局,彭咏梧奉命前往下川东地区,领导当地的武装斗争。

临行前,这位深情的丈夫和父亲,专门安排江竹君回重庆看望儿子彭云。

他知道,在这样的时局下,生死难卜,每一次相聚都可能是诀别。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不久后,江竹君接到了让她心碎的消息——彭咏梧,这个她深爱的男人,这个孩子的父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悲痛欲绝的江竹君,在泪水中见证了一个革命领袖的牺牲。

在悲痛中,她毅然决然地返回下川东,继续投身于革命的洪流。

然而,命运无常,1948年6月,江竹君不幸被捕。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这个坚强的女性没有屈服,没有退缩。

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用沉默和坚毅,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赞歌。

最终,年仅29岁的江竹君,以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她毕生追求的革命事业。

她的牺牲,像一颗璀璨的红星,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江竹君牺牲的消息,对谭正伦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这个坚强的女性,没有被悲伤击垮,她深知,此时此刻,自己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使命。

她带着彭咏梧的儿子彭炳忠,从老家赶到重庆,接过了年仅1岁10个月的小彭云。

从那一刻起,谭正伦将全部的爱,倾注在这两个孩子身上。

她视他们为己出,悉心抚养,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江竹君和彭咏梧的革命遗愿。

岁月流转,在谭正伦的悉心照料下,彭炳忠和彭云长大成人,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谭正伦,用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大爱。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于2023年11月27日发布的——《信·念丨托孤绝笔中的牵挂》

信息来源:七一客户端于2022年9月15日发布的——《档案有故事|④党的好女儿巴渝巾帼颂——馆藏江竹筠档案背后的故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