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正在逃难中的林彪母亲林陈氏不忍看着路边病倒的妇人就此死去,于是用嘴将仅剩下的稀饭喂给了妇人。
但她不知道,正是因为她的善良夺走了她的生命。
那位妇人已经感染了霍乱,这在当时堪称“绝症”的疾病,已经通过口对口的接触传染给了林陈氏。
早就在多年以来的逃难生活中饱受折磨,如今又因为霍乱上吐下泻,林陈氏的身体彻底垮了。
林彪父亲林明卿虽然想救,奈何逃难路上根本无药石,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慢慢死去。
林陈氏临终前眼含泪水,她比划着两个手指,林明卿一下子就知道老伴的意思,但眼下他们也是濒临绝境。
为何林彪一家会陷入绝境?而林彪在得知母亲死后又作何反应?
林家大湾、林彪不当老师要当司令林家位于湖北黄冈县东北方向的林家大湾中。
这里在以前也不叫林家大湾,而是因为附近有一座白羊山而叫白羊山村,后来林姓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改名叫林家大湾。
林彪一家是当地的大家族,其族谱甚至记载着与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之间的血缘关系,由此可见林家在当地的威望。
但在清王朝晚期,林家也因为世道黑暗,家族没落,到了林彪父亲林明卿这一代时,家里虽然还有几亩田地,但家族人口众多,过得并不富裕。
林明卿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他却不会干农活,靠着在私塾读过几年书,长大后就在汉口大轮船上当账房先生。
也是因为这一番经历,让林明卿增长了见识,也看到外面世界的广袤。
就这样当了几年账房先生,林明卿就回到林家与兄弟们分家,并从此留在了老家与一家老小9口人一起生活。
9口人,而林明卿又不善农事,这不得不让林明卿另谋出路。
他找到了在当时算是稀少的工作——织布。
他买了织布机,就把织布厂开在林家大湾,一家人靠织布为生。
靠着精湛的手艺与经营有道,林家摆脱了贫穷,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
而林彪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他是林明卿的二子,深受父母的疼爱。
林明卿见过世面,他知道读书对孩子的重要性,于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支持孩子们读书、上私塾。
林彪兄弟姐妹6人,除了最小的妹妹被送给人当童养媳,其余人都上过学读过书。
而林彪也正因为读过书,对自己的人生有远大的志向。
但在林明卿的眼中,孩子读书是为了名利,而要讨生活还是得有一门活在身。
林彪因为读书读得好,在林明卿的预想中是当一名教书先生。
可当与林彪说起这事时,林彪却说他要参军。
这让林明卿预料不到,在他眼前,林彪多年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得细皮嫩肉,哪里像能打仗的样子。
他却不知道,林彪早就对“当司令员”有着自己的追求。
林彪参军、林家人被迫逃难据资料记载,林彪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与村里的小伙伴玩“兵抓贼”的游戏,而林彪每次都要当司令员。
因为这个游戏,林彪经常磨坏脚下穿着的鞋子,没少挨骂,但林彪始终没有放弃。
为了继续玩游戏,他找到两片铁皮放在鞋底,以此延长鞋子的寿命。
当然,小时候的游戏很难让林彪在报国这条路上走下去,真正让林彪踏上革命道路的,还是他的堂哥林育南。
林育南是我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在我党刚成立一个多月就经过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我党。
当时林育南写信回来动员家乡的人起来革命,“宁死不当亡国奴”,他的动员得到林家子弟的拥护。
他们组织起来游行,年少的林彪当时也拿着小旗子参与其中。
后来,林育南回乡办学,林彪得以接受外面先进的民主思想,开始系统学习马列著作。
自那之后,林彪渴望参军的想法就再难止住。
恰好1925年11月,黄埔军校招收第四期学员,林彪得知后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离开家乡报考黄埔军校并顺利成为军校学生。
在黄埔军校,林彪接触到了军事理论教育,这个时期的他军事指挥能力得到空前地增长,后来他有卓越的军事理论与这一段经历关系极大。
林彪走了,林明卿夫妇虽然难过,却也无可奈何,而林彪这一走就是十年杳无音讯。
一直到1936年年底,林彪才写了封信送回家中,在信中,林明卿得知儿子此时已经是红军大学的校长。
他想写信给儿子,让儿子回家看看,可当时并不通邮,他只能让儿子林育菊去延安看看虚实。
林育菊一路颠簸,但总算有惊无险到达延安,与自己的二哥相见。
十年不见家人,林彪也非常激动,他拉着弟弟详细询问了家人的近况,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临别之际,林彪告诉弟弟林育菊,革命形势严峻,自己暂时不能离开。
这样林育菊带着林彪的信息回了林家大湾。
林明卿再次听到二儿子的消息,是在1937年10月初,林彪用“平型关大捷”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他与他的115师。
消息传来,林家人倍感自豪,但林明卿却是喜忧参半。
他喜的是儿子如今的出息,忧的则是日本人来势很猛,一旦来到湖北,势必会对林家人展开疯狂报复。
果然,1938年春,日本人的脚步来到了附近,刚刚家中被劫的林家人不得不考虑接下来的事情。
林明卿认为,家人不能再在林家大湾待着了,他担心日本人的报复,更担心日本人抓住自家人威胁儿子林彪。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林明卿带着一家老小踏上逃难的路,只留下大儿子林庆佛,也就是林彪的大哥留在家中看着家里的田地。
颠沛流离、林母不幸感染霍乱林明卿本想先到武汉,再经由武汉直奔延安投奔自己的儿子。
但到了武汉林明卿才发现,日本人的攻势非常迅速,国民党一退再退,导致前往延安的火车已经被断,无奈之下,林明卿一家只能先在武汉待着。
1938年秋,日本人的脚步来到了武汉,武汉也不能再待了。
林明卿知道此时北上无路,只有南下才是出路,于是他带着一家老小往南赶。
林家一路经洪湖、监利、沅江来到湖南,逃到了湖南衡阳县,在衡阳乡下住了下来。
这里远离日本人,总算让林家人勉强有了安身之地。
林家人在这里住了几年,期间靠的是给抗日队伍缝制绑腿带和棉布为生。
林明卿经营有道,他知道一家人逃难最需要解决的就是食物来源,于是他在逃亡之际,不忘带上家中的织布机,以织布为生。
当时战况激烈,战场上需要的物资众多,林明卿并不担心销路,还因此赚了一点安家费。
一家人在衡阳这里住了3年,期间虽然条件艰苦,但总算有个安身之所。
但到了1944年4月,日本人来到湖南的风声吹起,林明卿意识到又得上路了。
他想到了更南的大本营——云南。
云南在当时是抗日队伍的大后方,当时许多北方的名校也南迁到了云南。
从湖南一路走到广西,林家众人都疲惫不堪。
林明卿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好在当时有火车通往云南,林家人跟货车司机好说歹说,总算让司机同意一家人坐在火车棚子。
火车棚子,其实就是火车顶,上去下来很困难,当时林明卿与林陈氏已经七十多岁,身体并不康健。
好在有三儿子林育菊一路上送生活所需,一家人才勉强活了下来。
但林育菊却在途中摔断了腿,他这一摔吓哭了妻子,妻子精神崩溃,不知不觉死在了孩子们面前。
这是林家人逃难以来死的第一人,似乎也意味着林家人这一路很难保全。
果然,很快一家之母林陈氏也发生了变故。
林家人乘坐的货车一路来到广西柳州,就因为前路被断没办法再前进,林家人只能下了车。
到了这一步,林家早就断了粮,好在有好心人给了点米煮了点稀饭,才让众人勉强填肚子。
而林陈氏在这时候看到一位路边的妇人,她感同身受,富有同情心的她将自己的稀饭一口一口喂给她吃。
但那位妇人已经感染霍乱,病入膏肓,林陈氏的善举不仅没能救活那妇人,反而让自己也染上霍乱。
最终,在疾病的折磨下,本就因为奔波身体欠佳的林陈氏一病不起,就这样走向了死亡。
在临终前,林陈氏已经虚弱到说不出话,但她还是竭尽全力伸出两个指头,然后就咽了气。
林明卿明白,老伴这是想念二儿子林彪。
可此时林家人都感到前路渺茫、充满无尽苦难,此时的他们已经哭不出,甚至觉得死了是一种解脱。
寻找家人、林彪的悼母诗1944年冬,从苏联回到延安的林彪收到了一封来自贵州的电报,电报很简单:
“敌伪侵袭,故土沦陷,携家人逃难在黔,亟盼援救。父。”
看到这封电报,一向稳重的林彪不禁泪流满面。
这封电报,正是林明卿让三子林育菊到独山县去拍的。
林彪心急如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写了一首诗:严父来电急,呼救难途中,慈母死荒郊,他人无消息。
当时朱德也在延安,他看到这首诗时深感悲伤,一下子想起自己的家人,并说道:
“这太让人感伤了。”
朱德找到毛主席,与毛主席说了林彪家人求助的事,毛主席非常上心,于是亲自联系在重庆的周恩来,让周恩来办理此事。
周恩来收到电报后,想到让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帮忙。
李德全当时负责国民党难民救济的工作,她得知后便全力安排人员展开救援。
除此之外,周恩来又指示重庆红岩办事处的张明(我党地下党员),让他发动国统区的地下党员搜寻林家人的下落。
但当时林家人的位置一直变动,而搜寻工作又不能明目张胆,只能暗中进行,这无疑加大了搜寻难度。
好在当时田汉先生和妻子安娥提供了信息,安娥称曾与林家人在途中相遇,还给过一些帮助。
原来,林明卿在逃亡途中,偶尔与旁人提及自己儿子是115师师长的事情。
在难民耳中这可能是在吹嘘,但在田汉夫妇耳中,他们自然知道115师是八路军,而师长就是林彪。
靠着田汉与安娥的消息,我党地下党员一路搜寻,终于找到了林家人的下落。
但当时国共之间开始产生摩擦,为防止国民党当局乱来,地下党员让林家人再忍耐段时间。
林明卿不服,认为儿子是抗战英雄,又是国共合作期间怎么不能声张?
地下党员一阵解释,才让林明卿明白了我党的顾虑,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他们接受安排,在之后被安娥接到了贵阳。
到了贵阳后,由于难民太多,安娥也无法全部顾及,于是安娥让林家的老幼住在难民收容所,至于林育菊和姐姐林宝珠这两位成年人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谋生。
往后的日子里,在我党的安排下,林家人从贵州来到延安,终于与林彪相见。
林明卿一家来到延安后,得到了毛主席等一众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毛主席、朱老总、康克清、邓颖超等都上门拜会林彪父亲林明卿,给林明卿提供了最大的照顾。
林彪听着父亲讲述一路的经历,尤其是讲到母亲林陈氏临终时还想着自己,他又哭了。
那段日子,是林彪情感最为脆弱的时候,警卫回想起当时林彪的表现,也不禁为林家人的遭遇感伤。
新中国成立后,林明卿被接到了北京,由我党中央组织部直接管理起居生活。
他的晚年生活很好,只是因为家人的相继离世和见不到儿子林彪而郁郁寡欢。
1962年,林明卿病逝,将父亲安葬在北京福田公墓,为父亲立碑。
参考资料:抗战时期林彪一家人的悲欢离合 舒云
林彪的父亲——林明卿 张延安
战乱中寻找林彪的父亲 杨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