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十多天没吃饭,终于见到了酒肉,一顿风卷残云,结果享年五十九

那年风月正无边 2024-11-29 11:47:23

《旧唐书▪杜甫传》中记载:“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意思是:“杜甫的性格褊促、急躁,器量狭小,依仗着恩宠,放浪恣肆。”少年、青年时候的杜甫,恩宠是家庭给的,官N代,鲜衣怒马,凭自己心意漫游天下;中年时候的杜甫,恩宠是自己给的,胸臆发泄于笔端;颠沛流离之后的中老年,客居蜀中,恩宠是小兄弟严武给的,那严武又是谁?

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弱冠以门荫策名,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迁侍御史。

严武也是官N代,他比杜甫就幸运多了,年纪轻轻就出来当官了,有可能是严武父亲的官职比杜甫父亲的官职要大得多,严武能以门荫出仕做官,杜甫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严武读书不求甚解,做官不受影响,反而没有那么多读书人的毛病,就是当官。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公元761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出镇成都,上奏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严武为什么要如此举荐杜甫?“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严武和杜甫的父辈就有交情,是世交,所以严武才如此抬举杜甫,给杜甫的待遇很优厚。在严武到任之前,杜甫在蜀中的生活是很辛苦的,从他的那些诗句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等严武做了兼管东西两川的节度使之后,杜甫的生活条件才有了改善,而杜甫又是怎么做的呢?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杜甫借着酒劲耍酒疯,他有意也可能是无意,登上严武所坐的床榻,盯着严武看,说:“严挺之竟有这样的儿子。”人家严武是堂堂节度使,多大的官!杜甫竟然直接称呼严武父亲的名讳,狂妄自大,而严武的性格也是褊急暴躁的,竟然容忍了杜甫这种忤逆不敬的举动,“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对于杜甫这个老大哥,严武也表现出了超乎平常的宽容,当然了,有可能是严武从小就读杜甫的诗,是杜甫的粉丝,也有可能是严武觉得杜甫确实吃了不少苦,既然是世交,对杜甫格外的包容。

细细琢磨一下,那时杜甫已经是50岁了,作为官N代,年轻时也曾鲜衣怒马,周游世界,就算没当上什么官,年轻时候的日子过得也不错。只是杜甫清高孤傲却没混个一官半职的,借着安史之乱,好不容易捡漏当了个右拾遗,又因多嘴被贬黜,时局不好,当官也吃不饱,还饿死了几个儿女,好在官N代的人脉圈子广,当年的小兄弟严武不忘旧情,提拔并照顾了他。

杜甫为什么会有那种举动?严武出生于公元726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曾经的小兄弟混得比自己好,杜甫难免心理失衡。两家又是世交,亲朋好友之间的攀比更是厉害,本来是差不多的家世,小兄弟严武发达了,杜甫还得寄人篱下,杜甫的玻璃心碎了一地。乞丐不会去攀比富豪,但是乞丐一定会仇视同行熟人比自己乞讨得多,这种心理普遍存在。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杜甫在成都浣花里过得很潇洒,在江边结庐而居,成天饮酒,长啸吟诗,和乡下野老农夫相戏谑,行为不拘束不检点,就连小兄弟严武去看他,他都不戴冠就去和严武见面,他把自己弄得高高在上,倨傲怪诞的外表之下,是一颗自卑、自负、清高的内心。

这不叫做个性,在严武的庇护之下才有这样舒适的生活,杜甫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估计在他的内心里还有对严武的羡慕嫉妒恨:为什么自己的小兄弟比自己混得好,自己这么高的才华,居然比不上处处不如自己的严武。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严武突然病死,杜甫没有了依靠,严武活着的时候,杜甫可以种竹子栽树,潇洒生活,现在大树倒了,杜甫“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等他到了东蜀,高适又死了,“既至而适卒”。

还是这一年,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蜀中大乱,杜甫又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漂泊路上,杜甫游历名山大川,终于在游岳庙途中被暴涨的江水困住,十多天吃不到一点东西,幸好耒阳聂县令得知了这个消息,亲自驾船把杜甫救了出来。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县令是好心,好酒好肉招待杜甫,奈何杜甫十多天没有进食,终于见到了酒肉,狼吞虎咽、暴饮暴食,结果享年五十九,一代文豪倒在了酒肉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