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美国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180亿美元进口商品提高关税,涉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
其中,关于制造业的具体产品类别和关税变化为:
1、电动汽车: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25%增加到100%。
2、半导体:关税税率将在2025年从25%增加到50%。
3、钢铁和铝: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0-7.5%增加到25%。
4、港口起重机: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0增加到25%。
5、关键矿产:某些其他关键矿物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0增加到25%;天然石墨和永磁体关税税率将在2026年从0增加到50%。
6、电池、零部件: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电池零部件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7.5%增加到25%;非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电池零部件关税税率将在2026年从7.5%增加到25%;太阳能电池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25%增加到50%。
以上除了熟知的半导体、汽车等行业外,港口起重机、钢铁和铝、天然石墨和永磁体这几个不被人熟知的领域,是从0或者0-7.5%开始加征关税的。
那么,这几个冷门制造业,中国和美国究竟谁更有优势呢?
港口起重机,中国也许更有话语权?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为工程机械的重要门类,在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中港口起重机作为港口物流的重要设备,对于提高港口货物装卸效率、保障货物安全、推动港口物流升级、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为港口货物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起重机行业出口总额超过50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30%;进口总额则超过1.3亿美元以上。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从出口分布上来看,2023年中国起重机产品出口到全球195个国家或地区,印度作为我国起重机行业的最大出口市场,出口总额超过6亿美元,占比超过12%。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美国、印尼、新加坡等,TOP 5的市场出口总额占比超过40%。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从进口分布来看,2023年中国从27个国家或地区进口了起重机,德国则成为我国起重机行业的最大进口市场,进口总额超过了3000万美元,占总进口额比重逾20%。紧随其后的是韩国、意大利和波兰等市场。
另据企知道平台显示,“起重机”所属的起重机械行业,全国共有38000多家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其中江苏省的相关企业最多,达到6000多家。
而港口起重机作为起重机的典型产品,主要属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行业,全国相关企业只有40多家,其中专利申请排行第一名的中国企业是振华重工。此前,振华重工还发布公告称,公司的港机设备在美国市场占比达80%以上,产品遍布西雅图、迈阿密、长滩等重要港口。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起重机产品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属于贸易顺差,且美国处于我们的“输出”市场。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中国制造的港口岸吊占全球港口起重机市场的最大份额,更是占美国港口岸吊的近80%,大约200多台。
显然,美国的港口起重机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最大的展示窗口。
可是既然美国处于劣势,且自身要进口港口起重机,为何还要设置关税壁垒?
事实上,今年年初,美国就鼓吹港口起重机影响自身安全,赋予美国海岸警卫队更大的权力来监管港口的网络安全,并制定了一项计划,以日本起重机取代中国制造的港口起重机。如今又想通过提高关税,施压中国,同时降低中国港口起重机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为本国产业提供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
不过,提高关税并非没有代价。失去了中国港口起重机,等于失去了性价比与产能和技术优势,最终面临的可能是更高的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中国的港口起重机在这场“关税”之战中,是一场顺风局。
钢铁和铝关税壁垒,为谁而设?钢铁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材料,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对于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造业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铝由于具有轻质、高强度、导电和导热性能优异以及耐腐蚀等特点,在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家战略金属,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保障国防安全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钢铁和铝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材料。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钢材9026万吨左右,同比增长36.2%;累计钢材进口量764.5 万吨,同比2022年全年减少27.6%。
在钢铁产业上,企知道显示我国相关企业已超过2万家,单笔融资金额在经历2021年的低谷后,近两年持续上升,2023年达到320亿元左右。
出口方面,2023年,我国钢材主要出口越南、韩国、泰国、菲律宾和土耳其等10个国家,合计占出口总量约51%,其中出口到美国的钢材数量为84.91万吨,占我国出口钢材总量的比例仅为0.94%左右。
进口上,我国钢材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合计占进口总量约86%。
可见,我国钢铁产业是出口大于进口,且出口钢材呈现增加趋势,市场对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和投资信心在持续增强。由于美国市场在出口市场上占比极低,钢铁产业的关税加征影响几乎没有。
铝材方面,2023年我国铝材出口525万吨,进口铝材38.3万吨,出口主要以铝板、铝带为主。企知道海关数据显示,中国铝板出口的前十名国家分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墨西哥、俄罗斯、菲律宾、土耳其、厄瓜多尔、秘鲁、美国。
进口方面,中国主要是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口未锻轧铝和废铝,其中从美国进口的铝材占比仅在14%左右。
可见,我国铝业主要以出口铝制品为主,进口铝材则在2020年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之前废铝一直是主要的进口产品,但因废料进口政策的变化,且受限电限产及能耗双控影响,废铝进口大幅减少,市场遇冷,转向进口未锻轧铝。
企知道显示,我国废铝产业相关企业共有3000多家,近年来融资频次并不高,2021年和2023年各有两次。
综上所述,中国钢材和铝材的进口及出口上,美国市场在其中的占比都相对较低,且钢材和铝材的进口总量并不高,所以美国想要通过提高钢材和铝材关税来降低贸易逆差的愿望,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事实上,由于成本等各种因素,美国的钢材产量其实并不足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因而长期依赖国际钢材的进口。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初步数据,2023年美国钢材进口量2815万短吨左右,进口的主要来源是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另外,美国钢材产地主要集中在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这四个州的粗钢产量已超过全美产量的一半。
因此,美国在钢铁和铝产业上“下注”,更大原因是通过保护当地钢铝等传统产业,获取更多铁锈地带,如宾夕法尼亚、密歇根的选票支持。
不过,墨西哥作为中国钢铁最大的出口国,也是美国钢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家,一旦对中国征收高关税,未来极有可能会反噬自身的钢材进口价格。
石墨和永磁体,中国才是出口大国?石墨,被称为“21世纪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资源”,广泛用于轻工业、化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和新能源等领域。特别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石墨是电动汽车电池中重量最大的成分,在电动汽车的热潮背景下,石墨将极为重要。
而石墨,又可分为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来自于石墨矿,人造石墨则是通过有机物炭化再经石墨化高温处理后得到的人造材料。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数据,2022年全球石墨储量总计3.3亿吨左右,其中土耳其、巴西和中国地区的天然石墨储量较为丰富,分别为9000万吨、7400万吨和5200万吨,三个地区的天然石墨储量占全球天然石墨储量65%左右。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产量上,2022年全球天然石墨产量共计超过130万吨,中国2022年天然石墨产量为85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超过65%,长期占据全球天然石墨产量排行榜第一名。
企知道显示,“天然石墨”产业全球专利总量超过550件,中国专利总量达到360余件,占比也超过了65%。而且,中国专利授权占比还逐年提升,2020年达到最高74%左右,在全球天然石墨技术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
从储存量到产量,以及专利技术布局,中国都属于“遥遥领先”般的存在,而这也离不开国家对天然石墨行业的政策支持。根据企知道资料,近四年我国对天然石墨行业的扶持性政策力度巨大,占比均超过98%,2022年最多达到10600多项,主要集中在研发创新方向。
此外,美国目前不开采任何石墨,完全依赖进口,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2 年美国进口了82000吨天然石墨,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占比超过了33%。
那么,“永磁体”又是什么呢?
永磁体又称永磁体材料,常见的有稀土永磁体和铁氧体永磁体两大类。稀土永磁体包括钕铁硼、钐钴等,而铁氧体永磁体则包括钡铁氧体和锶铁氧体等。其中,钕铁硼被称为“永磁王”,广泛应用于电动机、发电机、扬声器、电子设备等领域,例如永磁同步电机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驱动电机,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变革。
2022年,全球稀土储量前五名国家有中国、越南、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中国以33.8%的储量位居首位,产量占全球稀土产量的70%左右,是世界稀土原料生产大国和稀土功能材料生产大国,稀土冶炼工艺分离技术也是国际领先。
根据企知道海关数据,目前中国稀土永磁体主要出口越南、印度、墨西哥、菲律宾、俄罗斯等国,美国排名靠后。但美国,却是稀土永磁的进口大国,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分别是中国、日本和菲律宾。
综上所述,不管是天然石墨,还是永磁体,中国都占据着绝对的供应优势,且美国在此,都属于进口大国,为何它还要自断“双臂”呢?
从用途来看,天然石墨与永磁体,都与电池、新能源汽车脱离不了关系,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已是全球引领者。此番关税加征,想必是有意从原材料着手,想要切断与电动汽车和电池零部件的相关供给。
美国制造离不开“中国制造”长期以来,价格问题一直是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建立制造业生产基地的症结所在。西方制造商很难在成本上与中国竞争,从产业链、成本等各个层级,中国在全球都具有相当强力的竞争优势。
于是,美国一直想方设法的制定制造业回流举措,试图摆脱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不过在此之前,能否在国内快速重建工业产业链,或许才是美国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毕竟这可能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因此,相比港口起重机、钢铁和铝的关税执行时间,美国对天然石墨和永磁体两个产业放在了2026年,为自己预留后路的做法也是再明显不过了。
过去,美国以高端技术引领全球潮流,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开始在关税问题上“大做文章”,使全球贸易面临复杂外界环境。
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一直为全世界输出各种价格实惠、高品质产品,在制造业上进行关税封锁,事实上并不会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相反,由于中国具备独立、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优势,失去“中国制造”的美国,将会面临供应链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涨,产业竞争力下降以及就业、经济增长等各方面的影响。
试想下,如果美国只对直接从中国运来的产品征税,那么中国的出口公司,完全可以考虑通过其他国家将材料运往美国。如此一来,美国需要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此前同等商品,最终受伤的只有美国自己,终究是“伤人伤己”。
(本文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研报告网、智研咨询、企知道、摄图网及美国301关税四年期复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