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普:世界炫技钢琴曲《钟》郎朗、李云迪谁弹的更好?

以莲娱娱 2024-09-13 14:57:07

在钢琴界存在一首非常特殊的乐曲,他广泛成为了古典钢琴业界公认的炫技天花板曲目,如果以我们了解的钢琴十级来判断力,那么所谓的钢琴十级是这首曲子的起点,他便是——炫技狂魔李斯特的《钟》。这首由李斯特改编自帕格尼尼小提琴练习曲的作品,因为篇幅与流行音乐(古典小品)接近,所以《钟》的演绎非常适合返场以及诸多商业演出。

很多人将《钟》这首曲子冠以“十大最难钢琴曲之一”,而这首曲子的难度是非常非常高的,几乎是目前人类钢琴的手速天花板曲目,能否演绎《钟》仅仅是钢琴十级踏入职业的一个入门标准。而能否将《钟》演绎出具有钢琴家个人艺术理解的特色音乐性版本,则是判断一个钢琴家技术手法的高超标准。

那么这首最炫技的钢琴曲《钟》,世界上哪些钢琴家弹得最好?最受到业界认同?李云迪的《钟》和郎朗的《钟》有什么不同?今天就对于这首十大钢琴曲《钟》的具体解析:

1:《钟》在演奏家历史之上,存在着三位钢琴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被业界公认为音乐性最佳的版本,分别是:

基辛的学院派风格《钟》;沈文裕的完美技术派《钟》;郎朗的个性商业派《钟》。

基辛、沈文裕、郎朗这三人都在《钟》这首曲子上创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版本和审美理解。目前《钟》这首曲目就是他们三人的演绎版本在各自的领域都属于天花板的级别。喜欢传统古典学院派的严谨,那么就是基辛演奏的《钟》最好。喜欢手速与遵循原谱的完美技术,那么就是沈文裕演绎堪称完美。喜欢听着有趣,看着好看,商业化更多一点,那么就是郎朗第一。

2:很遗憾,在《钟》这首曲子上,李云迪老师并没有成为一个非常经典的演绎版本。原因是:李云迪老师的演奏版本,并没有很好的创造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理解观念。李云迪老师的《钟》本质上是属于基辛演绎的学院派思维,但是整体性和基辛相比略有一点进步空间。稍微保守,但又没有达到基辛的层次性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单从《钟》这首曲子获得的成功效果上讲,那么郎朗的商业版本所取得的艺术性是略微优于李云迪老师的。因为艺术讲究的在技术和乐句处理之下的自信审美,而恰恰郎朗的商业版本是独一份的,世界这么多炫技派主打商业的钢琴家,唯独郎朗的《钟》让人拍案叫绝,松弛有度,观赏性极佳。而李云迪老师的演绎更多是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CD版,而这恰恰是基辛的天赋领域。李云迪老师的《钟》适合学生从入门过渡到基辛的经典作品。

3:基辛的《钟》是目前为止,公认最好听的CD版本。原因在于:基辛创造了《钟》这首曲目,最为严谨、克制的层次感,每一段每一句的力度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层次分离与情绪递进,而这一切又是在非常遵循原谱的情况下完成演绎。做到了有内行到外行,由音乐会到教育界的音乐审美大统一。温润如玉、克制、层次感、不突兀、非常丝滑与统一,让基辛的《钟》成为传统古典审美与学院派的完美之作。

不管是音乐会现场,还是商业古典CD,还是配乐、还是世界各大钢琴表演系的范本教育,乃至于审美解析与技术分析,基辛的《钟》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范本,没有之一。因为基辛的《钟》做到了没有任何短板、任何受众可以挑的出问题。当然基辛也不是完美的,不完美在于极个别的演出不可避免的错几个音,这个太正常了。实际上每一个顶级歌手都会错音,包括郎朗也会。

4:沈文裕,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是实际上中国最强的技术流钢琴家,并不是郎朗,而恰恰就是沈文裕,当然这是在王羽佳没有出现之前。沈文裕的《钟》,就做到了一种99.99%的技术准确性,基辛的偶尔失误对于沈文裕而言在这首《钟》上, 是不存在。因为沈文裕对于《钟》的演绎已经做到了非常恐怖的肌肉记忆。

钟的原曲足足有4分37秒,但是沈文裕却可以弹出3分钟的《钟》,在钢琴手速与触键技术上,沈文裕可以说达到了几乎人类的极限。尤其是在:右手的四五指的快速轮指下,沈文裕可以完成搞到220BPM的均速触键,这种做法对于基辛、郎朗而言都是无法达到的。而且更要紧的是:沈文裕对于《钟》的前奏节奏理解,是比基辛更贴近李斯特的原曲:练习曲定义。

因为《钟》是练习曲,练习曲有一个特色:怎么难怎么来。而在最初版本的钢琴谱上,《钟》的前奏其实也很难,有大量的左右手的前后节奏错位。而即使是在最顶级的大师基辛与郎朗之中,他们弹的版本都不是最难的李斯特原版,而沈文裕是最能够讲李斯特练习曲定义演绎,不断提速的技术类天花板。但是这种技术,仅仅是基于练习曲的范围。沈文裕对于自身钢琴事业的运营和商业化眼中缺乏,导致他算是沧海遗珠。

5:郎朗的《钟》,是继承了李斯特的灵魂:我就是世界上最能炫技的靓仔。郎朗走出来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让观众过瘾的商业派。李斯特是一个寻求炫技的达人天才,他的那种自信是可以完成极大的商业效果。郎朗紧紧的抓住这一点,完成了基于:强弱对比、踏板的改编、肢体、表情、乐曲创新等等细节,创造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听觉与视觉一同表现艺术张力的商业炫技《钟》。

郎朗的《钟》是一种不同于基辛与沈文裕的探究作者的服务思维,基辛和沈文裕本质上是去穿测李斯特的演奏方式,但是郎朗却直接去思考观众听到李斯特的反应。而后者才是李斯特想要的效果:拓展钢琴技术的边界,让钢琴流行起来,获得商业传播。为此,郎朗回去站在听众的视角,去创造非常容易被大众理解,却又具有完美艺术体验的炫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过瘾。

那么:夸张,强烈的强弱对比,就成为郎朗演奏《钟》的核心。所以我们会发现郎朗的《钟》极为大胆,音量、音色、踏板用的大开大合。层次的响度比基辛强了不止一倍。其中郎朗在英国的演出之中,只有短短2分钟,但是却创造了一个演绎的奇迹。这也意味着郎朗的技术性他更强在于自我的艺术改编。

综上,《钟》这首经典的高难度古典曲目,是被大众和古典业界同时认同的几乎是流行曲了。而郎朗、基辛两位是目前为止《钟》的演绎深度最高的两位,以他们两人为《钟》的最好版本。而沈文裕则是创造《钟》诞生之初的意义:练习曲的极致技术挑战。而李云迪老师的《钟》是大部分学生过度到基辛的版本之前特别适合的范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