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是又一部《749局》,《胜券在握》口碑不佳,票房一败涂地

忆丹想太多 2024-11-19 07:40:45

几乎是《扬名立万》原班人马打造的《胜券在握》上映了。

一样的资方、一样的编剧和导演,就连主演阵容也差不多,邓家佳、喻恩泰、杨皓宇、陈明昊都像是换了身戏服就进了另一个组,要不是没了尹正多了邓超,甚至都会怀疑两部电影是不是套拍的。

看过之后,全程没能入戏,有一种被诈骗的感觉,很想让导演给我退钱。

电影的故事框架很简单,邓超饰演的白胜是上市科技公司元老,手上握有公司大量期权,被郝大哥催债的他,只要在公司“苟”过100天,就能赢回属于自己的800万期权,到时他就翻身了。

然而很快白胜就惨遭公司裁员,为了那800万期权,白胜设下骗局,让公司高管误以为他掌握AI核心技术,即将到竞争对手的公司任职,从而得以重返公司。

白胜回到公司后,升职加薪,得到在公司内部创业的机会,同时他也需要兑现AI成果。而随着团队组建,他逐渐发现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骗局终究是骗局,所谓的AI,就像他的公司名“泡泡工厂”一样,是个巨大的泡沫,总有被戳穿的一天,但编剧还是生拉硬扯了一个相当圆满的结局,白胜如愿拿回期权、公司的兄弟们都有了妥善的安置和去向,公司也没有让他承担诈骗的责任,而是利用AI这个泡沫提振股价。

坦白说,大的故事框架和剧情逻辑很好,局中局、骗中骗,设下若干个故事陷阱,等着观众踩进去,于是前半段,观众会以为电影就是白胜设下骗局,从公司拿回原本就属于他的期权,但到了后半段,则发现白胜和他的团队,不过是公司高层内斗的棋子和工具。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剧情更有张力,也有更多的起承转合。

但问题出在两方面。

首先,由于编剧没进过大厂、没打过工,不了解真实职场的样貌,所以电影从头到尾都很悬浮,不干人事、不说人话、不接地气,生活底色和职场底色都没有,一分钟都没能让我入戏。

作为公司元老,白胜干了这么多年还是小技术员,不可能因为一个比他后进公司的人使绊子就造成这样的结果;大厂被电影拍的像监狱,透过栏杆和郝大哥谈话,返回公司的时候要像做贼一样,整个画风也阴暗清冷,这不是大厂该有的样子;从解雇到返聘像过家家一样,太过戏剧性。

而更离谱的是有关AI的部分。其实电影大可以设想一个前瞻性的技术来增强可信度的,但编剧和导演实在太偷懒了,只用AI去糊弄事儿,结果就是悬浮不可信。

所谓的“高精尖”,就是电影里可以对话的机器人?这玩意在快捷酒店里都普及了好吗?在AIGC大行其道的今天,还用这种过时的东西糊弄观众,实在是过分。

AI的研发需要大量人员参与、大量代码、计算、测试运行,不用说电影里白胜组成的团队,就算100个白胜那样的团队可能都不够,这是在瞧不起观众都没有一点概念?

而且就这么几个人,肯定忙到飞起,然而所有人都没有班味儿,还能一起聊天、聚餐,没事视频通话?技术骨干没几个人,柯达饰演的哈雷还那么多头发?

至于他研发的那个对话程序,简陋、廉价到不行,还不如小爱同学吧!

而且,这样一个草台班子,你告诉我一个月就做出来测试样机了?

除了从头到尾都不可信的设定,演员的表演也很有问题。

大部分演员的表演都相当浮夸,和悬浮的剧情倒是很配。比如邓超,根本就没有一点大厂技术骨干的气质和状态,他就没吃透角色。

陈明昊的几场戏一直在玩票,他的表演状态和《扬名立万》里一模一样。张本煜的状态很邪典,把“坏人”两个字直接写到脸上,这个片不但基础的美术设定不行,摄影和配乐也很拉胯,结尾那场张本煜和邓超的对决,像极了狗血霸总短剧,张本煜就是那个反派总裁,把这一段单剪出来,告诉网友说这是短剧,所有人都会相信。

综合来说,《胜券在握》就是努力想拍成爽片,但用心不够能力也不太行,没拍好,结果出来了一个浮夸、廉价、四不像的东西,如果盘点年度十大烂片,这一部绝对有一席之地。

因为问题实在太多,口碑也控制不住了。有观众调侃“刘循子墨比陆川少走十年弯路,第二部就拍出了属于自己的749局”。另一位写的是“投机YY低智自恋,一群挤眉弄眼耍嘴皮子的NPC玩职场过家家,每一个上过班的人看完都会觉得受到了侮辱。”

口碑不行票房也注定上不去。

上一部《扬名立万》可是拿到了近10亿票房,但这一部,占着超过20%的排片,票房却明显跑不动了。11月17日周日,才只拿到了2200多万票房,平台预测最终2.93亿,我觉得够呛,因为《胜券在握》碰上了年度口碑最好的女性题材电影《好东西》,等到《好东西》22日正式上映,排片占比就会被大幅挤压。

留给《胜券在握》的时间没几天了,到了这个时候,刘循子墨和邓超还敢握着拳头喊出“胜券在握”四个字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