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沉默、焦虑、对抗……这些发育和心理问题就在身边

南蕾评育儿 2024-08-08 16:07:14

您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孩子:

活泼好动,上蹿下跳,一天到晚安静不下来;

或者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闷不作声,或者唉声叹气,不与人交流;

又或者爱说反话、脾气不好、行为暴力,尽管家长已经用尽“洪荒之力”依然效果不佳。

你可知道,在这些行为背后,孩子有可能存在行为发育或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调整,可能影响终生!

那家长应该怎么办呢?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注意力缺陷、对立违抗、抽动障碍等高频问题的处理,太原天使专家团进行了针对性解答。

Q

凯凯,男孩,12岁。平常在家脾气大的很,一点也不服管教,非常任性,如果不顺他的意,就会故意说反话或者做相反的行为。比如:

1. 他想做A这件事,我们会建议先做B后做A,但他就一定要先做A,否则就会说,那A我也不做了,然后自己生闷气或是发脾气。

2. 他知道做某件事不对,但问他时会故意说反,非说要做错的事。例如说自己就不想去上学,就要看手机,不小心摔碎了碗但偏说自己就是故意的。

3.明知道课本上不允许乱写乱画,就要这么做,越说他他越和你对着干……

诸如此类的情况太多了,请问医生这种情况属于青春期逆反吗?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心理咨询师闫欣老师:

首先,12岁的男孩子的确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会出现叛逆、情绪起伏大、追求独立、追求个性等情况。但根据家长的描述,我们发现孩子不是单纯的逆反(不愿服从家长或老师的指令,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某些事或决定)。青春期是孩子树立三观、学习辨别是非的关键时期,多数孩子虽表现出逆反,但在行为上是有分寸的。凯凯的情况明显属于“我知道是错的,但我就要这样说”“我知道是错的,但我就要这样做”。这里,家长需要关注一种疾病,对立违抗性障碍(ODD)。

对立违抗性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共患病多,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等。

临床表现主要有:

1. 对抗权威和规则的行为

很难服从管理,常对抗或拒绝服从学校、家庭的要求或规定。当受到批评时,总是强调客观,与成人争辩。

当与人发生纠纷时,不能通过谈判、让步而和成人或同伴达成妥协。时常为了逃避批评和惩罚而把因自己的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归咎于别人,甚至责备他人。

由于他们的行为不断受到父母、老师、同伴的批评、阻止,会激发他们的敌对情绪,对成人不尊重,对同伴充满敌意,通过故意的打扰、语言攻击来烦扰他人。

2. 消极、敌意、愤怒的情绪

情绪不稳定,时常感到无助,自尊心受挫,对挫折的耐受力差,常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他们有时曲解别人的意思,一句善意的话也容易惹得他恼怒。

发脾气时怨恨他人,把一切不顺利都归咎于他人,怀恨在心,心存报复。

因而常与父母、老师、同伴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攻击行为,这种攻击是由于愤怒或挫折激发的冲动性攻击,过后又会内疚和悔恨。刚开始冲突常发生在与母亲和密切照料者之间。

3. 社会功能受损

对学习无兴趣,学龄期可能出现学习成绩差。父母和老师试图通过增强孩子的努力程度来弥补,却常以失败告终。孩子的学业失败与管教者的批评和严格要求常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孩子常烦扰、怨恨、敌视他人,他们与同伴相处困难,孤傲、不合群,不愿或较少参加集体活动,与父母、教师等缺乏交流,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受损。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倾向,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Q

甜甜,7岁。无聊时就会撕纸,玩些小玩意,不愿意读书写字,经常走神。有好几次,这边还在和她说话,那边她的思绪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还有就是磨蹭,每天早上上学前能急死你,眼看着就要迟到,她还是磨磨蹭蹭,没有一点时间观念,而且丢三落四,一会儿作业本忘记拿了,一会儿又忘了带胸卡……总得反反复复这么来几次才能出门。

Q

姜姜,4岁。没有不愿意去幼儿园的表现,但在幼儿园班级里年龄最小,班上没什么朋友。

因为上课乱跑,不听老师指令,还爱恶作剧、欺负小朋友,所以班上的孩子们都不喜欢他,说他是坏蛋。

他晚上睡前也会很委屈地问为什么小朋友们都不和他玩,这时候我心里特别难受,一方面心疼自己孩子,另一方面又没有很好的方式解决,我也知道不怪人家不爱理他,他确实过分了……我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和负面情绪呢?

张新岗主任:

这两个孩子很可能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多动症)倾向。通常女孩儿表现为专注力、记忆力差,坐不住,爱丢三落四,对于文字、数字等学习困难;而男孩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还会表现出不分场合的好动、插嘴,脾气大爱冲动,社交困难等。

这种疾病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的其中一种,也是患病率较高、及时治疗疗效较好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很容易和其他疾病共病,例如情绪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抽动症、睡眠障碍等,让治疗的难度增加。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可疑的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或经常打断别人谈话、情绪波动大、学习效率低下、伴有打砸毁物或伤人自伤行为等情况,需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

Q

小咏,大约1年前开始,有2-3个月的时间经常翻白眼、挤眼睛,后来滴了点眼药水好了一段时间,最近几天又再次出现这种症状。

马上要幼升小了,我们都担心这种情况影响他上课的专注力,也担心有的孩子会嘲笑他,可是看了眼科医生说不是眼睛的问题,让挂神经科?这是为啥呢?

李树珍主任:

如果看过眼科确认不是眼睛问题,那我们就要考虑可能孩子是患上了抽动障碍(抽动症)。

抽动障碍属于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短暂性抽动障碍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抽动障碍,5%~20%的学龄儿童曾有过短暂性抽动障碍史,以简单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

运动抽动为颜面部、头颈及手臂的抽动,发声抽动主要表现为吸鼻子、清嗓子等简单发声抽动。病程不足1年,症状较轻。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指的是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病程大于 1 年。运动抽动主要涉及到颜面部、头颈部及肢体的抽动。抽动症状相对不变,部分患儿的症状在青少年后期会自行缓解,但更多的是会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约半数患儿共患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共患病越多,病情越严重。

共患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了很多困难。

治疗方法有药物和心理行为干预,具体选择哪些方法是非常个体化的,跟家长和孩子的配合度、理解力、教养方式有关。

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发育或是情绪障碍问题时,千万要重视,尽早前往专业医院进行检查评估。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同关注儿童发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