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不给诸葛亮?这才是刘备高明之处

念桃说历史 2024-08-17 14:00:41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为了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位,帝王之家没有感情可言,历史上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兄弟之间可以反目成仇,父子之间也能相互算计,靠等级秩序所维持的君臣关系就更加微妙。

漫长的历史之中,不少为人臣子犯上作乱,也有不少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利而肆意杀戮大臣,当然也有例外出现,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就十分令人羡慕,百年之后第二人君臣合葬墓也成为流传于世的美谈。

事实果真如此吗?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也并非我们看到的那般如鱼得水,毫无疑问,诸葛亮是一位权臣,而刘备在临死之前却选择将兵权交给李严,这个知错曾让很多人感到疑惑,实则为刘备的真正高明之处。

诸葛亮对刘备的重大作用

无论从史书中的资料查阅,还是从小说之中的描述入手,诸葛亮对刘备蜀汉职业的建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直接做出判断,没有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就没有刘备后来皇帝的位置。

早年的刘备空有一身皇室血脉,虽有报国之心,但始终一事无成,虽然凭借自己贤德的性格将关羽,张飞,赵云等收入麾下,但无人善用,后虽结识徐庶,但对方没停留多久就匆匆离去,不过临走前,他为刘备推荐了高卧隆中的诸葛亮。

刘备不惜三次亲自前往,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这也是自己基业建立的开始。

但整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按诸葛亮在隆中的计划,刘备首先应当夺荆州为立足之地,只可惜他不忍夺同宗刘璋之基业,并未接受荆州,先后被曹操和孙权所占据。

孙刘两家联合抗曹之时,刘备虽然拥有荆州,但只是暂时的栖身之所,东吴几次派人前来讨还,均被刘备和诸葛亮拒绝,这些加深了两者的矛盾,为后来反目为仇埋下了伏笔。

赤壁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此时刘备当发兵取两川之地,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父军师庞统因刘备的优柔寡断而死于落凤坡,诸葛亮因此不得不亲自前往相助,荆州则留给关羽把守。

取川之路虽然节节胜利,但身为盟友的东吴却背刺蜀汉,派遣吕蒙白衣渡江,生擒烽火台士卒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关羽因此丧命麦城,面对后方发生的危急情况,刘备毫无办法,手下军队都被派遣至西川,根本无力回援。

好在平定西川的道路并没有太大的阻碍,成都刘璋选择出城投降,后来刘备凭借两川之地即皇帝位,奋斗了半生的自己也算是小有成就,诸葛亮被册封为丞相,负责管理军国大事。

蜀汉虽然下辖州郡不多,但兵多将广且自然条件优越,从目前情况分析,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和早期运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排兵布阵和战略指挥方面,诸葛亮凭借自身的才华,让刘备用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

对于这一点刘备也曾亲口承认过,若无诸葛亮就没有今日的他,但这句话并不代表刘备对诸葛亮的完全信任,因为在他临死之前,兵权并没有交到丞相诸葛亮手中,而是留给了李严。

白帝城托孤之谜

其实从关羽败走麦城开始,蜀汉的气运基本到达顶点,从这之后便是不可逆转的下坡路了,关羽之死激怒了张飞,他冲动之下鞭打士卒,最终被范强张达二贼杀害,刘备在短时间内接连失去了两位结拜兄弟,因此龙颜大怒并决定讨伐东吴。

这次战争和诸葛亮的计划是完全悖逆的,隆中对里“和孙权”的说法完全被抛弃,群臣劝谏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如今大军东行,是为一己之私仇,是对国力的无端消耗,然而,此时的刘备丝毫不听旁人之言,带领八十万大军伐吴。

此刻正是盛夏时节,地处南方的东吴更是酷热难忍,刘备强令进兵,贵在速战速决,不料东吴却派出陆逊为大都督,随后就采用了以逸待劳的坚守战术。

面对蜀军的连番叫骂,东吴将领全都紧闭寨门不肯出战,很快刘备军中的水资源就被消耗殆尽。

他不甘心就此回转,便告诉军中士兵,此乃东吴鼠辈吓破了胆,随后下令全军向高山树木茂密处转移,自古依山傍树而安营扎寨乃是兵家大忌,刘备却未曾意识到,陆逊蜀军向山林深处移动,便准备火种伺机出战。

识破蜀国的诱敌之计后,陆逊带领精兵直冲刘备大营,一方火起,刘备阵营大乱,面对东吴大军四处冲杀,蜀汉瞬间溃不成军,无数人马被焚烧踩踏致死,依山傍树的八百余里营寨被焚烧殆尽,诸位将领拼死保护刘备杀出重围。

身边只剩数十位残将,不过前来追赶的陆逊被诸葛亮先前所部下的八卦阵阻挡,最终放弃追杀返回,当下走投无路的刘备选择退入白帝城暂避。

本想为二位弟弟报仇的,他却遭遇了如此惨痛的失败,多方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刘备一病不起,很快他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便将诸葛亮,赵云等亲信全部召集而来进行托孤大事。

诸位大臣以诸葛亮为首,依次跪在龙榻之前,弥留之际的刘备将很多事情都交代给了诸葛亮,家事国事都不例外,首先令自己的四个儿子以“父事丞相”,话虽如此,但在场之人都知道,这是刘备将蜀汉命运和诸葛亮绑在一起。

对赵云也进行了类似的嘱咐,刘备请求他早晚照顾他的儿子刘禅,伏拜在前的赵云含泪答应,群臣叮嘱完毕后,刘备对诸葛亮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这番话也让诸葛亮冷汗直冒。

大致意思为,你的才华胜过曹丕十倍,太子刘禅能辅佐就辅佐,若其不才,你可自立为成都之主,这些话看似为诸葛亮着想,实则将后者逼到了绝路之上,诸葛亮听后十分惊慌,连忙跪地磕头,并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幼主。

诸葛亮冰雪聪明,他深知刘备此举是对自己的试探,因为刘备在说出这番话后没有别的举动,虽说诸葛亮是托孤重臣,但刘备从头到尾只提到自己的儿子和国家大事,对于兵马大权并未明确表示该交给何人,从后来众人的表现看,掌管兵权者乃是李严。

原因之所在

对于朝中那些心思缜密的大臣来说,刘备所做出的这个决定并不让他们感到意外,这也是刘备的小心思所在,他十分相信诸葛亮,但朝中所有事务不能都由诸葛亮负责,李严就是自己所安排的变数。

因为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和自己其实是同一代人,早晚有撒手西去的一天,他可以保证诸葛亮尚在时蜀国朝政趋于稳定,但百年之后谁也说不准,将所有权力都集中在一人身上似乎有些不妥。

李严和诸葛亮一样,也是刘备临死前确定的托孤重臣之一,但在返回成都之后,他的地位和诸葛亮却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开府治事,事无巨细,全都由诸葛亮裁决,李严却被留在了永安,这就决定了李严无法触及到蜀国政治核心。

随着刘备的驾崩,他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幸运的是,刘备将兵权交给李严掌管,对庞大的丞相权力来说是一种制约,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刘备的做法其实是将蜀国军政分开,此举意在通过李严来牵制诸葛亮的行动。

此行动并不是指诸葛亮在今后的北伐和南征,而是防止他作为丞相权力过大,影响后主刘禅对益州的统治,除此之外,李严对军权的掌握也能制约诸葛亮的盲目北伐行为。

按刘备最初的意思,手握兵权的李严应当是诸葛亮的副手,他这样的存在可以保证几个集团之间的平衡,因为在荆州丢失后,原本的从属官员全都并入益州,两地人员之间难免存在隔阂和矛盾,容易在朝廷之中形成不同势力。

兵权和政权的分开目的就在于平衡两股势力,对朝廷来说,军权,政权,皇权的分离,是一种对执政理念的科学定位,在分清主次的情况下,对国家进行治理,这样才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即使李严被诸葛亮安排在外,这种制约的作用依然存在。

也就是说,刘备对李严的权力赋予其实是对诸葛亮的一种监督,因为刘备自身的出发点是刘禅的顺利掌权和蜀汉的长久存在。

从后世蜀国朝政的发展情况来看,诸葛亮的确成为了权臣,他甚至可以代替刘禅下令斩首官员,好在有李严的制衡,诸葛亮始终恪守臣道,为蜀汉尽心竭力,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思佚,.从斩张任看刘备的用人策略[J].才智(才情斋),2005,(12):.

[2]郭星明,.《三国演义》刘备“仁君”形象考论——以其对《三国志》的改编为视角[J].名作欣赏,2023,(35):.

[3]巨南,.三顾茅庐: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结盟的产物[J].文史杂志,2023,(05):.

1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