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车企自研电池蔚然成风,宁德时代急了。据媒体启动PowerOn消息,宁德时代为了巩固市场地位,已经开始梳理其电池资源产线,强行推进电池成本降低,比亚迪弗迪也于近日发布了内部通知,敦促内部团队进行电池降本。
现在包括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开启了自研电池。特斯拉的自研电池就不说了,现在吉利、上汽、广汽、长安等大厂都有自己的电池,连蔚来这个新势力都搞定了自研电池。
蔚来在引入低成本供应商的同时,正对自研电池进行投资建厂,目前已获得20亿元资金,且数额正不断增加。而实现自研后,中创新航也可能被踢出供应商,可见蔚来对自研的野心。
2022年,小鹏汽车也成立了汽车科技公司,注册资本更是高达50亿元,而其经营范围中包括电池制造、电池零配件生产等。
2023年,对锂电新能源行业来说并不好过,全行业从材料端到电池端都已经产能过剩,电池级碳酸锂一年之内从近60万元/吨跌至约9万元/吨,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一年之内市值蒸发近6000亿元。
在车企都在自研电池的当下,宁德时代可能更不好过了,甚至正在面临一场危机,破局之路在何方?
为什么这些车企要开启自研电池之路?
很显然,车企自研电池,首先是因为成本。电池可谓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一直很大。广汽董事长曾公开直言:目前光电池成本就占了整车40-50%,甚至60%的成本,这不是给卖电池的打工吗?
当然电池成本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在于,现在车企的竞争比拼与内卷加剧,自研电池可能是一条有必要走的路。
我们知道,随着国内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电动汽车造车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但是随着产品演进,每个车企都要寻求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过去燃油车时代,动力与整车制造是核心,内饰、沙发、音响、空调等配置是构成舒适性的要件。发动机与变速箱就是燃油车企阻止跨界竞争最大的壁垒与护城河。
但在电动汽车时代,核心变成三电技术、整车制造以及舒适性(冰箱彩电大沙发+智驾),从现在来看,三电都是供应商提供,制造可以外包,车企的核心都聚焦在舒适性上即冰箱彩电大沙发+智驾,卷到最后可能唯一的壁垒就只剩下自动驾驶了,但是随着产品的发展,这一块也会慢慢打平,卷到最后,就是打成本战,谁能控制造车成本,在价格战之下,还有利润,往往才有机会活下来。
但是从成本这块来看,电池成本占电动车的成本比重太高,大约是40%左右。一辆车最大头而且是绝对大头的零部件,不在自己手里,这些车企就没有议价权与定价权,它们倒不是担心供应商卡脖子,而是电池不掌控在自己手里,供应商随时可以涨价,抬高整车的成本,车就只能卖高价,因此,从未来产品演进以及控成本的角度来看,车企造电池的必要性越来越强。
电池供应商的毛利率,大概是20-30%的样子,如果按40%的比例来摊到一台车上,那就是整车成本5-8%的毛利。如果车企自研自产电池,就可以把这些钱省下来,提高自己的毛利率。
提高毛利率,就是提高车企自己的竞争力,拥有降价促销的空间,在同一价格区间,可以给出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而自研电池,对车企来说,可以告别组装厂的标签,提升技术研发力与品牌溢价。而比亚迪之所以敢称自己掌握了20万以下新能源汽车的定价权,很大部分因素在于它掌控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主导权和定价权。
“得电池者得天下”,这句话在当下仍然适用。因此,未来必将有更多车企加入电池自研的道路,完善自身供应链,以节省成本创造更大利润。
从这个角度来看,宁德时代心急是可以理解的。车企自研电池,本质是看到了未来产品演进的方向,为了活下去,只不过,一众车企都去自研电池,也造成了更大的资源浪费。
尤其是电池的研发本身也有难度,生产电芯是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蜂巢此前也出过很多问题,这还是挖了很多宁王的人来做电芯的基础上。而且电芯的差异化很大,即使强如特斯拉也卡在4680一直难以突破,cybertruck交付一直跳票。
国内的车企在自研电池上,能研发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宁德时代躺赚的时代结束了,破局方向或在固态电池
不过总的来说,在中国搞制造业,尤其是技术难度不是特别高、相对成熟的大行业,就不要指望没有竞争。以上因素决定了,宁德时代需要想办法了。
如果要延续红利,只有拿出更加先进的电池技术,对其他玩家产品形成降维打击,那个时候,市场主导权就会再度回到宁德时代手里。对于宁德时代来说,破局的方向或在固态电池。
在现在,日产松下丰田都已经宣布固态电池研发成功,大众汽车正在与法国老牌固态电池公司Blue Solutions谈判进行固态电池方面的合作,在不久的将来也要研发推出固态电池。
大众电池公司PowerCo对量产型固态电池验收测试的结果是:一辆续航600公里的固态电池汽车,在模拟行驶50万公里的充放电次数后,衰减率仅为5%,也就是电池容量上限为初始状态的95%。
对比液态电池12万公里不低于80%初始容量的标准,固态电池50万公里后还能保证95%的初始容量,相比之下几乎可以说是无衰减,也让使用固态电池的电车保值率几乎变的与燃油车相仿。
这种电池在稳定性、耐用性、安全性、续航充电、可靠性等均优于锂电池,固态电池比使用液体电解质溶液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隔膜)、低温不怕电量跳水(电解液)、循环寿命更长等。
在中国国内,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赣锋锂业、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电池企业,广汽埃安、长安汽车等也都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从国内各锂电企业公布的规划来看,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在2026年左右。
从时间点来看,中国的这个预计量产时间落后于宝马与大众,大众早前表态预计固态电池投入使用的时间将在2025年。早前宝马集团宣布,宝马将打造全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2025年推出首辆原型车。
不过,对于宁德时代来说,破局固态电池并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固态电池相对于液态电池,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宁德时代在液态电池上的成功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曾经表示:“固态电池有很多科学及技术的基础问题尚未解决,我们公司深耕10多年,仍然认为难以形成有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不过,宁德时代日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致力于解决固态电池的各种工程技术难题,并拥有大量技术储备。
如果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的风口下能够再度获得领先,那无疑就等于拿到了电动汽车下半场的门票,如果说三元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宁德时代的QQ,宁德时代能不能率先研发出固态电池并且商用,其意义不下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QQ的腾讯,率先拿出了微信。
因此,在车企自研电池蔚然成风的当下,对宁德时代造成了压力,宁德时代要么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要么提前把固态电池研发成功,躺赚的时代结束了,宁德时代若要在下半场打造出自己的“微信”,延续自己的新能源红利,固态电池的研发要抓紧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缺陷还是没有自属新能源车(独立造车)。
能发明玻璃发电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