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况下,人造地球卫星是不会相撞的,只有在偶然的情况下且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才可能会导致卫星相撞。比如2009年2月10日发生的美俄卫星相撞事件,这个事件的双方是俄罗斯的废弃卫星以及美国商用的通讯卫星铱星,此前也曾发生过法国的卫星与太空垃圾相撞的事件。这表明,即便这一事件发生概率很小,但随时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相撞过程
人造地球卫星根据其用途的不同,发射时会选择不同的地球轨道,比如高度小于1000公里的近地轨道,高度在1000公里到20000公里之间的中高轨道以及大于20000公里的高空轨道。在近地轨道中,有着大量的通讯卫星,所以在这片区域中发生碰撞的概率最大,美俄卫星相撞就是发生在近地轨道中,美俄卫星之所以相撞是因为,俄方的废弃卫星已经失去控制,处于“死亡”状态,而美国商用的铱33号通讯卫星可以正常使用,可能由于美国方面的监测不力,没有事先发现碰撞的可能性,也就没有调整铱33的轨道,导致了相撞事件。
卫星坠毁
人类对于漂浮在太空中的碎片垃圾是时刻在监视着的,只有一些体型极小的碎片垃圾由于监测不到而不在监控范围之内,在各国发射卫星时,会找出相对安全的发射窗口,避免发生碰撞事件。目前在1000公里以内的近地轨道中,地面设备可以监测得到的体型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高达1.8万个,体型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更是多达10万个,这些太空垃圾基本上来自于美俄两国。虽然太空垃圾很多,但并没有让太空变得拥挤不堪,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这些垃圾分布在如此广袤的范围内,也是极其稀疏的。
监控网络
地面上人们可以利用雷达来探测低轨道的太空垃圾,用光学望远镜监测高空轨道的太空垃圾,可以时刻的了解这些太空垃圾的动向,让正在使用的卫星很好的规避掉这些风险。像美俄卫星的相撞事件,实属偶然,美国的监控网络在第一时间监测到了碰撞事件的发生,但是却没能提前发出预警,可见即便地面部署了监控网络,监测难度也是极大的,发出预警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减少太空垃圾才是关键。
文/科学船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