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出差,他把液体灌儿子嘴里,然后含泪亲吻儿子:爸爸对不起你

商业纵横 2024-09-13 10:29:27

1959 年,一位父亲做出了一个不平凡的决定。

他趁着妻子出差,独自面对刚满周岁的儿子,眼中满是不舍与坚定。他轻轻地将一管液体送入儿子稚嫩的口中,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随后他深情地吻了吻儿子,低声呢喃:“爸爸对不起你。”然而,正是这一举动,在日后成为了无数中国儿童生命中的守护神。

在我国,有句俗语叫 “虎毒不食子”,若非迫不得已,没有人会不顾及自己孩子的安危。

那么,这名男子究竟是谁?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1995 年,江苏爆发了一种 “怪病”,1680 人突然瘫痪,其中多数为儿童,死亡人数高达 466 人。紧接着,“怪病” 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一时间,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都紧闭门窗,不敢让孩子外出。而在这一年,一位名叫顾方舟的医学专家,刚刚获得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学成回国。他临危受命,与团队迅速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据临床医生介绍,这种病在医学上被称为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发病前症状与感冒相似,但一旦发作,孩子的手脚将无法动弹,严重的还会危及脑部,甚至危及生命。顾方舟深知情况危急,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与团队成员就成功分离出了 “脊灰” 病毒,为疫苗生产奠定了基础。

然而,“脊灰” 疫苗分为 “灭活疫苗” 和 “活疫苗”。

“灭活疫苗” 技术要求高,安全性更可靠,其效果也得到国际公认,但这种疫苗有一个令人无奈的缺点,即一个人需要打 4 针,每针几十元,费用昂贵,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难以承受。而 “活疫苗” 虽然安全性和稳定性略逊一筹,但研发成本仅为 “灭活疫苗” 的千分之一。面对这种情况,顾方舟几乎别无选择,他只能从大局出发,带领更多人远离这场灾难。随后,顾方舟与团队成员举家搬到了云南昆明。在这里,他们成立了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 200 多只猴子为实验对象,前后进行了 4000 多次实验,终于在这些猴子身上验证了疫苗的安全性。可是,动物试验通过了,在人身上是否会有意外呢?没有人知道答案。

而疫苗生产迫在眉睫,顾方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带头喝下一小瓶试制疫苗。见到此景,团队成员也纷纷咬牙,成为首批试验者。

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他们的身体都没有出现异常,生命体征平稳。然而,在团队成员欣喜之时,顾方舟却依旧忧心忡忡。“脊髓灰质炎” 好发于 7 岁以下儿童,疫苗的主要受众也是儿童,而成人与儿童的身体机制存在明显差异,疫苗是否能对儿童有效呢?顾方舟陷入了沉思,眼看着儿童感染的数量日益增加,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能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顾方舟一边想着,一边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天,他趁着妻子出差,主动承担起照顾儿子的责任。儿子刚满周岁,正是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时候,顾方舟想到要用孩子做试验,心中不禁隐隐作痛。这一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没有好好照顾过儿子一天,而现在,他又要拿儿子做试验,顾方舟怎能不心痛!可即便如此,顾方舟也必须这样做。于是,他咬紧牙关,取出一管液体,双手颤抖着,将其灌入儿子的口中。妻子回来后,顾方舟向她坦白了一切。虽然妻子同样担心儿子,但为了全国成千上万的儿童,她选择支持顾方舟,共同面对。那晚,夫妻俩一夜未眠,紧紧守护着儿子,生怕他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终于,一天、两天、一周过去了,儿子依旧活泼可爱,身体没有任何异常。团队成员看到后,信心大增,纷纷让自家孩子喝下疫苗。令人欣慰的是,在测试期过后,所有孩子都安然无恙。疫苗成功了,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们相拥而泣,喜极而泣。很快,这批 “减毒活疫苗” 在全国得到推广,儿童受感染的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液体疫苗难以存储和运输,而且味道苦涩,孩子们不愿意服用。对此,顾方舟灵机一动,想到用葡萄糖、奶粉、奶油等辅料,将疫苗制成糖丸。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存储和运输的难题,孩子们也会争相服用。果然,“糖丸” 疫苗一经生产,就广受好评。到 1993 年,脊灰发病率降低了 88 倍,发病率从原来的十万分之 4.06 降至十万分之 0.046。到了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中国进入 “无脊灰状态”。顾方舟因此声名远扬,被誉为 “糖丸之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糖丸爷爷”。

可以说,顾方舟的一生都在与病毒作斗争,他说: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发脊灰活疫苗。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我就觉得值了。”尽管做医生也能拯救很多人,但与疫苗能让千千万万人受益相比,顾方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为了这个使命,他不辞辛劳,始终奋战在一线,哪怕牺牲自己和家人,他也从未退缩。正是他这种 “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精神,拯救了我国几代儿童,守护了无数家庭的幸福!

2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