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保、钱难退,别被考研“保分班”忽悠了|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5 2024-10-08 18:20:15

考研没有捷径,事实也证明所谓“保分保过”“私密人脉”不过是夸张宣传。 ▲网店“复试签约保过班”宣传海报。新京报资料图 文 | 柳早

本以为能助力自己考研,谁知辅导机构收完钱就频频失联。

据新京报10月8日报道,有不少学生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报名了一些辅导机构的所谓“保分班”,结果辅导机构承诺的课程和服务都没能兑现,不仅分没保住,连高额的报名费也退不出来,陷入维权困境。

这种所谓“保分班”其实从行迹上就很可疑。他们的宣传口号是“内部资源、私密人脉,合同保障、确保高分,院系限额,欲报从速”,声称“考前校内划重点,命中率基本可以维持95%以上”。这些字眼都十足地吸引眼球,仿佛和学校内部真有什么私下的勾连。

当然这类机构收费也不菲,仅所谓的初试保分协议班就高达14800元。但是等学生交完钱之后,这些机构迅速变脸,态度开始“冷淡”甚至失联,有些学生的课程安排、签约合同都未兑现。

而之前承诺的所谓退款,也不过是个幌子。一遇到学生要退款,这些机构就百般抵赖,反复扯皮。

其实这种考研机构的合法性已经存疑。教育部印发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指出,严禁招生单位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这种动辄声称有“内部人脉”的,显然不符合规定。

《广告法》第二十四条也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可见,那些所谓的“保过”“押题命中率”云云也都是不合规的宣传。

因此,对于这种考研辅导班乱象应当引起重视了。从2022年到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457万、474万以及438万。如此体量的考生,自然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催生出了数量庞大的考研机构。那么遭遇这种无良考研机构的学生恐怕也不在少数,类似的问题也不时就会出现在舆论场。

2023年8月,江苏省消保委针对考公考研培训市场乱象进行消费调查,发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鼓励学员贷款、售后维权难等多项问题,要求11家机构做出整改优化。一扫名单可知,这11家多是有相当规模的连锁机构,那么零散的、甚至动辄改头换面的小培训机构是个什么状况,则更加令人担忧。

尤其是维权难的困境更应当着重解决。考研群体大多是经济能力有限、社会经验欠缺的学生,备考忙碌再叠加维权困难,他们恐怕会面临巨大的身心压力。

这个时候相关部门更应当施以援手,对这些无良机构强化监管和打击。无论是工商或是教育部门,都应当对这类问题提高重视,对遭投诉频繁的机构应当主动介入,对市场秩序做出规范。

另外各大互联网平台也应当强化治理,比如强化关键字巡查,如发现任何欺诈嫌疑的广告就应当及时下架,不给这些无良机构提供发布平台。

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帮助学生进行证据收集。这些机构引导学生跨平台沟通、交易,就是瞄准了平台之间的相互独立。那么平台应当出台相应的规则,在遇到类似法律纠纷时可以强化信息联动,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证据链条,进而便于维权。

明天起考研网上预报名启动,考研是人生重大事宜,考研学子也需认识到,考研没有捷径,事实也证明所谓“保分保过”“私密人脉”不过是夸张宣传。自己应当擦亮双眼,远离这些可疑的机构,堂堂正正地去面对考试,防止自己被眼花缭乱的套路所收割。

撰稿 / 柳早(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