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识1000问:什么是道教“承负”思想,因果传承与道德积善

侯哥说道说道 2024-10-31 12:54:34

道教所说的“承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道教作为最尊重自然科学现象,通过自然现象归类人们行为思想,并进行规劝,从而实现渡人弘道这一传教方式。

一、什么是承负

“承负”也就是“因果”,它强调个人、家族乃至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之间的行为后果具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在时间维度上,即前辈的行为会影响后代,还体现在空间维度上,即一个人的行为会对其所在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道教认为,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行为的善恶,同时,今人的善恶之行也会影响后代的福祸。今人因为祖先的恶果受到波及,叫做“承”;前人的过失由其后代来承受,叫做“负”。

因果不爽

二、理论依据

“承负”之说源自道教经典《太平经》。在《太平经》其对“承负”的解释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承负是建立在先人与今人、今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间范围的报应手段。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说,先人因小过而不自知,于是遗衍于子孙,前者“负”,后者“承”,这是“承负”思想的基本内容。

其二,究其本质,承负强调的是自然循环之理,是建立在物极必反基础上的育人之方。经中又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

所以承负既体现在人们行为的相应的果报,同时也是社会自然现象必然结果,而要改变种情况的发生,道教就强调要行善积德,认为这是改变个人及家族命运的关键。

道教八大经典之一

三、表现形式

在实际生活中,“承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某家的祖辈一生为害不仁,但却生活无忧,怡然自得,而到了其子孙辈时却屡屡遭受灾祸;又如,某家的祖辈一生仁德昭彰,布恩于人,但自己却生活清贫潦倒,苦不堪言,到了子孙辈却因祖上积德而风生水起,声名远播。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承负”理论的现实意义和人们的主观认知,成为一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心理共识和民间信仰。

四、现实意义

承负是道教重要思想体系之一

“承负”理论不仅丰富了道教的思想体系,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积极行善、避免作恶,积累功德、造福后代。同时,“承负”理论也揭示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解释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总的来说,道教所说的“承负”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宗教思想。它强调了个人、家族及社会群体之间的行为后果具有连续性,提倡行善积德以造福后代。这一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