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的三天访华行程终于结束了,与他在出发前的严厉警告相比,这次访华的实际表现似乎呈现出更多的温情脉脉,比如在上海刻意安排的小笼包等节目,与中国领导人的见面似乎也体现出谈判气氛不错。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如果抛开预期管理这个技术性因素不谈,布林肯的这次访华行程充分体现了美国传统外交的特征,以及近年来西方政治风格变化的内在要求。
外交(Deplomat)这个职业诞生于西方,如果不算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经验的话,西方外交也分为古典外交和现代外交,古典外交和现代外交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属于一个狭窄的甚至跨国的职业圈子,其活动方式更多是非公开的,甚至是秘密的,很少受到国内大众政治的影响,而后者则带有强烈的公共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大众政治的影响,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在冷战结束后,当然不同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基本趋势是国内大众政治对外交的影响与民主政治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国内大众政治对其外交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而日本在今天也很难看到大众政治对其外交影响的实际体现。
美国国务卿赫尔(1933-1944年在任)
美国的外交特点正是在这个模式下发展演进的,美国冷战后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同时其精英政治也大幅度向大众政治演化,这就给美国外交赋予了两大特征:随意性、表演性。
随意性是由于美国的强大力量,使得它不再顾虑对外交策略精妙性的追求,既然可以大力出奇迹,又何必遮遮掩掩呢?这个变化是很明显的,美国外交传统上是很讲究策略的,这与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有关,比如堪称20世纪外交经典的“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就是一个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和手法都可谓极致的成功外交政策,这个政策在半个世纪里,在中国国内政治天翻地覆的条件下,居然能够将美国国家利益、亚洲战略平衡以及美国国家道德形象结合得如此完美,让人不得不钦佩那个年代美国外交家的卓越水平。如果能有一个哪怕只有一半水平的后冷战欧洲外交战略,也不至于在30年后将全球格局推到今天这个危机的局面!
表演性则是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到后现代阶段的必然,由于西方国内问题多年积累,很多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阶段,导致西方政治家在面对国内问题时有心无力,只能将外交作为国内政治竞争的主要场域,而国内大众政治对外交成败的实质并不关心,而只关心所谓的“表演性”。这一点在美国,由于两党政治的极化现象日益严重,加上其超级大国心态,因此对表演性的要求就更高。事实上,美国外交的表演性对美国国家利益的伤害由来已久,并且更多体现在其对盟友的外交上,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有强烈抨击,只是由于他的表述方式过于粗陋,而被人们低估了其观点的内在合理性。
“任何事情都有价格”,外交的随意性和表演性更是价格昂贵,我们不知道这次布林肯的随意性和表演性到底价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