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孤守在青藏高原天葬师,灵与肉分离,在生死轮回中得到新生

耶啵的草莓酱 2025-01-15 16:41:27

在青藏高原的广袤土地上,天葬这种独特的丧葬方式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既敬畏又向往。 每当天葬仪式举行时,天葬台上盘旋的秃鹫群,血腥的场景,还有神情淡漠的天葬师,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人们。 2019年秋季的一个晴朗午后,我在西藏旅行时,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一处天葬台。 那天下午,我背着相机在城区随意游逛,参观完北郊著名的色拉寺后,便往东边一处开阔的河谷走去。 在杂草丛生的荒地上,我远远望见山坡上有几栋房子,就顺着山路走了过去。 走到房前时,一个面庞黝黑泛红的藏族姑娘迎面走来,二话不说就拿走了我的相机包。由于语言不通,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她领着我进了屋子,她父亲拿出一份文件给我看,我这才明白原来这里就是闻名的色拉寺天葬台。这对父女是当地民政局指定的天葬台守护人。

文件上写着自治区政府的规定:非藏族游客未经允许,不得登上天葬台参观,更不能拍照录像。 我出示了城关区民政局开具的证明后,她父亲把相机还给了我,并向我讲述了关于天葬台的故事。 天葬作为藏族最古老的丧葬习俗之一,可以追溯到「天赤七王」时期,也就是吐蕃王朝的前七代赞普统治时期。 当时盛行的天神崇拜不仅限制了七位国王的自由,最终还夺去了他们的生命。这段悲剧性的历史,成为了藏族天葬仪式的起源。 死亡是自然规律,也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藏族人去世后要经过一套复杂的丧葬仪式,其中天葬是最重要的环节。

逝者需要用特制的香水清洗身体,这种香水中添加了藏红花、冰片等香料。随后,要将遗体摆成胎儿般蜷缩的姿势,用白布和麻绳包裹,安放在专门用土坯搭建的台子上。 在完成一系列繁琐的超度仪式后,活佛或高僧会选定一个良辰吉日。在这天破晓时分,便开始举行送灵仪式。

在举行天葬仪式时,人们会先抬着逝者走完八郎街这条最古老的转经道,随后便往附近的天葬台前进,可以选择乘车或步行。 在这片区域,天葬通常会在北边色拉寺周边的天葬台进行操作。按照传统,逝者的直系家属不能到场,只能委托一两位远房亲戚或朋友前往。这些人除了要监督整个过程,还需要准备现金和一些食物,比如糌粑、酥油茶和熟肉等。

等护送队伍到达天葬场后,第一件事就是请背尸人和天葬师享用带来的酥油茶、糌粑和肉。等他们吃饱了,才开始正式仪式。 天葬台一般是用大块石头堆砌而成的。把遗体安放好后,天葬师就在边上点燃松柏等香草,这个程序在藏族人眼中就是「煨桑」仪式。 青烟夹杂着草药香飘散开来,就像在向山里的鹰鹫们发出信号。很快,它们就会朝天葬台聚集,先是在天上盘旋,接着就落在附近的山坡上,拍打着翅膀,静静等待接下来的仪式。

工作人员会把遗体俯着放在天葬台上,用绳子把脖子固定住,这样在切割时就不会滑动。

天葬师会从背部开始下刀,由上往下切一道又深又长的口子,然后从两边把肉一块块分离出来。 背部处理完就要翻过来割正面,最后是四肢。等所有肌肉和内脏都分解完,天葬师会把这些暂时放在一边并盖起来,然后开始处理骨头和头颅。 他们用石头把骨头和头颅都仔细捣碎,再把这些碎骨、脑浆和剩余的血肉跟糌粑揉在一起,搓成团状,顺便把地上的血迹清理干净。如果家属或活佛想要保留逝者的头盖骨,天葬师就会把它留下。

现在在这里的八廊街旧货市场上,很多摊位都能看到用头盖骨制成的老碗在售卖。对外地游客来说可能觉得害怕,但当地人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价格也就一二百元。 等天葬师完成这些工作,就会对天上盘旋的鹰群喊一声。瞬间,鹰鹫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俯冲下来。有时候几十只鹰会把整个天葬台挤得水泄不通,根本看不见下面的遗体。 通常会有一只像是领袖的鹰鹫,只有等它先吃几口,其他鹰才会一拥而上。如果来的鹰不多,天葬师就会先给它们吃糌粑团,等吃完了才给肉和内脏,因为它们吃过肉就不愿意碰糌粑团了。 每个天葬台都有自己固定的一群鹰鹫,久而久之,天葬师和它们都变得很熟悉。有些天葬师甚至给鹰起了名字,而鹰鹫们也不怕这些天葬师。天葬师经常趁它们吃东西的时候,从它们肚子底下拔些细软的羽毛,染色后做成毽子卖掉。

在藏族天葬仪式中,死者的遗体必须完全被秃鹫吞食。如果鹫鸟没有吃完遗体,死者家属会非常忧心,因为他们相信这样死者的灵魂就无法升入天界。

仪式完成后,天葬师会去溪流边清洁自己,包括漱口、洗脸和洗手,吃些东西后就可以回家了。 按照传统习俗,参加天葬的人不能返回死者家中,即使是原本和死者同住的亲属也要去别人家借住。剩余的祭品不能带回家,用于停放遗体的土坯床也要搬出去,丢弃在路口。 藏区究竟有多少处天葬台,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108座,也有人说有300多座,甚至有人统计超过1000座。基本上,有藏族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天葬台,人口多的乡镇可能会有多处天葬场地。

虽然大多数天葬台都很简单,没有明显标记,外人可能认不出来。但在藏族人心中,这里是神圣之地,是亡灵通过神圣的秃鹫带往天界,开启新一轮生命轮回的地方。 天葬台之所以管理严格,除了民族、宗教和情感因素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游客太多,加上相机声音和闪光灯会让秃鹫感到不安。如果惊扰了秃鹫,导致它们不来或中途离开,对逝者家属来说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在藏区众多天葬台中,有些建造得很有特色,甚至成为西藏独特的景观。比如色拉寺的天葬台就建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表面有几个圆形凹坑,专门用来放置遗体的头部,以防砸碎时溅出。这些凹坑的形成原因已无从考证。

最令人震撼的要数达木天葬台了,它位于比如县达木寺附近300米处。这座天葬台的特别之处在于四周有围墙,像个小院,墙上挂着经幡。靠近观察会发现,看似普通的围墙竟是用120多具骸骨垒成的。 天葬师阿汪丹增介绍说:「原来的骨墙很高,有一个成年人那么高,后来被山洪冲毁了一部分,现在的墙是用剩下的骸骨重建的,只有原来的一半高度。墙角还堆放着一些经过日晒变白的头骨。」

阿旺丹增计划再等几年,等收集够了足够多的头骨,就把那面骷髅墙重新修建起来。

在高原上默默守护的天葬师,心中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的佛心。从宗教角度来说,天葬师在西藏并非低人一等,他们被视为人间和天国之间的使者,帮助生命完成轮回。然而这份职业的特殊性,让他们很难获得普通人那样的对待。人们需要他们时,把他们奉若神明;平常时候,却往往选择敬而远之。 在过去的西藏,天葬师这个职业都是子承父业。这些引导亡魂升天的祭师,一代接着一代都难以摆脱世人异样的眼光。他们的孩子找对象都特别困难。 如今天葬师已经不再完全靠世袭了。有人是为了生计,才走上天葬场;有人则是为了来世福报,主动选择成为天葬师。现在他们在西藏算是高收入群体了,每处理一具遗体,死者家属都会给上千到上万元的酬劳,还有一些食物。

直贡梯寺天葬台的桑巴就是位受人尊敬的天葬师。这位年过五十的天葬师和其他人不太一样,他是个出家人,不是普通百姓。他从小就跟着舅舅学习天葬技艺。 因为直贡梯寺殡葬台地位特殊,常常有很多遗体送来,有时一天能达到十几具。但手艺精湛的桑巴,一个上午就能把所有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 作为天葬师,桑巴技术一流;作为一名喇嘛,他严格遵守佛门清规:不沾烟酒。家属送来的丰厚报酬和食物,他都交给寺庙,只领取寺里统一分发给每个喇嘛的糌粑、酥油和零用钱。 经过无数次处理遗体,桑巴对人体的经络、血脉和各种死因都很了解。每次天葬结束,他都会仔细向家属解释死因,这让穿着袈裟的天葬师更加受人敬重。

在西藏,丧葬方式有很多种,要根据死者身份和死因来选择:除了天葬,还有土葬、水葬和火葬等。 高僧和活佛一般选择火葬。火葬时会在遗体外搭建一座比人还高的塔,下面放木材焚烧,所以也叫塔葬。 非正常死亡的人一般用土葬或水葬。染上传染病的必须土葬;打架、战争或车祸死亡的人不能天葬,只能水葬。

西藏还有个少数民族珞巴族,他们有种独特的葬礼:树葬。就是把遗体装进棺材,挂在茂密森林的树上,上面搭个草棚遮挡风雨,让其自然腐烂。 对汉族人来说,天葬是最难以理解的丧葬方式。但在藏族人眼中,天葬比其他方式都好:「死亡是新生命的开始,是生命轮回的一个过程。而留着遗体反而会影响亡灵超度,阻碍他们早日转世。」

离别总有许多种方式,每一种都独具特色。深埋地下,需要漫长时光让身体归于尘土;沉入水底,渐渐被水中生灵带走;经过烈火,也会留下灰烬。唯有送往高空,最为纯净,最为迅捷。当躯体被天际的猛禽带走,当这些神圣的飞鸟载着生命的重量消失在浩瀚天穹中,逝者的魂灵也就真正抵达了那遥远的天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