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年,曹操经历了人生最悲惨的时刻,他的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在奔赴曹操的地盘兖州的路途中,被曹操的敌人徐州陶谦派人给截杀了。曹操听闻噩耗,于是派兵攻打徐州,所过之处都发泄着曹操的愤怒,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战争是残酷的,特别是乱世之中的战争,曹操的屠杀激起了很多士大夫的不满,于是他的后方兖州出现了叛乱。东郡守备陈宫见曹操丧失仁义,完全一副军阀作风,这让陈宫相当不满,于是他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一起叛乱,迎接了曾经的温侯吕布成为兖州牧。
领兵在外征战的曹操瞬间整个兖州地盘变成了甄城、东郡的范、东阿等三座城池,这是何等危急的时刻,曹操好不容易陈留起兵,多年的奋斗换来的兖州就这样被人给夺走了,曹操赶紧率兵回来争夺。
帮助曹操保住三座城池的分别是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惇,这为曹操保留了日后翻盘的希望火种,不至于成为没有地盘的流民和别人的部曲。曹操在当时差点就成为了袁绍的部曲,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那就没有了后来的官渡之战了,这多亏了谋士程昱的劝谏,让曹操放弃了投靠袁绍的念头。
曹操后方最信赖的文臣武将。
荀彧和夏侯惇是曹操最为信赖的文臣武将,他们两人是曹操最为器重之人,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帮助曹操守住了最后的家业。特别是荀彧,简直就是王佐之才,不但在战略上帮助曹操规划统一北方的目标,还在政治上帮助曹操出谋划策,举荐了大量的有用人才。夏侯惇为曹操多次镇守后方,发扬曹操的屯田政策,帮助曹操稳定后方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初为了保住兖州三城,夏侯惇失去了一只眼睛,成为了“盲夏侯”。
同为曹操肱骨之臣的两人,最后的结局却大为不同,荀彧被曹操赐一空盒,寓意赐死荀彧,夏侯惇却最后成为曹魏的大将军,配享太庙。为何两人的结局如此不同呢,和曹操契合度这么高的荀彧为什么还会被赐死呢?你看他们两人背后都代表啥。
曹操的创业之初,谋士荀彧和夏侯惇都来投靠,属于曹操早期创业合伙人。他们两人也代表着两股势力在曹操身上的投资,荀彧是河南颍川人,当时河南洛阳可是天子之城,有着非常多的士大夫,他们眼见曹操具有潜力,于是大力的帮助曹操成功,出人出钱,河南派有荀彧、荀攸、钟繇等,甚至还包括后来的司马懿。
夏侯惇是夏侯婴的后代,相传曹操也是夏侯婴的后代,只是自己的父亲被过继给曹腾当儿子,所以改姓曹,其实他和夏侯惇是族亲,乱世之中他们本来都是各自出色的人,眼见宗族之内有更伟大的人出现,于是纷纷前来帮忙,为曹操逐鹿天下贡献血和泪,曹操的宗族派包括了夏侯渊、夏侯惇、曹洪、曹仁等,当然还有其他姓夏侯和曹的人,比如替曹操背青虹剑的夏侯恩,曹操虎豹骑的曹纯。
荀彧之死是来自政见上的不同。曹操弱小的时候,河南派出人出钱的帮助他创业,还将天子迎到许都,可是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就开始长期的滞留邺城,还想将曹氏的重心全部移到邺城,这本就让河南派的不满,人家出钱出人帮助你成功,为得就是在你成功的时候,河南也能够成为中心,这样付出也不算白费。
现在曹操成功了,他有了新的想法,想成为魏公,这一下子就招到了荀彧的不满,他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让曹操非常的不满,他没想到荀彧会站出了反对他,于是就开始刁难荀彧,为的也是敲打那些河南派,最后荀彧死亡。荀彧死亡的真相就是河南派不是真的忠于汉朝,而是他们不能够容忍曹操将重心移到邺城,那样河南派利益就会减少很多。
夏侯惇宗室派成为大将军也是情理之中。古人都注重宗室概念,一个人是成为不了什么大事的,必须要有人帮助,最好的帮助就是自己的宗族,因为这些人有着血脉相连,曹操在占有兖州之后,就将自己的东郡太守让给了夏侯惇,这其实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感觉,夏侯惇为了表示自己忠于曹操,多次不想接受汉职,要曹操授予他魏职,这种态度让曹操很放心,最后夏侯惇也就堂堂正正的进入太庙了。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点赞关注一波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