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金庸不写大唐江湖,你看那时的武林至尊是谁?扫地僧也惹不起

花间无四时 2024-11-16 14:29:20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若你细品金庸神来之笔下,一个又一个快意恩仇、剑影交错的江湖世界,不难发现,金庸大侠的武侠版图里,宋元明清乃至辽金等朝代轮番登场,热闹非凡。

而更远的朝代,甚至被誉为“盛世繁华”的大唐,除了《易筋经》等绝世武功赓续传承时被提及,根本难觅其踪。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大唐的江湖成了金庸世界的一个空白?

难道是大唐江湖的水太深。连金庸这样的笔走龙蛇,墨洒江湖的高手也感到难以驾驭?

其实,如果真正知晓那个时代武林的“逆天”实力,恐怕就连少林寺里那位传说中的“bug修复机”——扫地僧,也得摇摇头感叹一句“惹不起”。

一、金庸的写作风格

在小朋友们的眼中,金庸老爷子那些作品或许只是引人入胜的小说,但实际上,那可是他笔下的家国史诗,藏着历史的影子。

想当年,在“金庸茶馆”那场热聊中,有人问金庸:“您那十五部武侠巨制,为啥都钟情于宋朝以后的世界呢?”

金庸先生淡然一笑,回答道:“早期的朝代,历史太长,考证起来心累又头秃。明朝则不然,吃喝玩乐、生活细节,就像咱们现代生活的同款,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还有一次杨澜采访他,杨澜问金庸退休后有没有想法搞搞汉唐副本的想法,金庸大神摇摇头,笑着说:“还没开搞呢,正忙着刷汉唐的生活日常,这比码字难多了。

要写历史小说,得深挖那个时代的各种细节,比如汉朝,那时候的人都不坐椅子,是直接坐地板。

《史记》上的话大概就是汉朝的普通话了,而咱们得用现代文来写,当然不能真的全上复古风。何况吃饭、穿衣,出行、住宿,样样都得细细琢磨。”

由此可见金庸写小说前,是要做足了功课的。

可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金庸的作品,结果却发现了别样的江湖夜雨。

清朝时期,金庸的远祖查嗣庭做浙江提督学政的时候,从诗经选了一句“维民所止”作为考题,万万没想到撞到文字狱,被雍正拆字拆成了,要砍雍正的头。

结果,查嗣庭被斩,全家流放三千里于披甲人为奴。

也许是金庸家族历史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情感,金庸的小说的总是洋溢着家国大义的壮烈情怀,而风格无一例外,不是“反清复明”,就是“以弱抗强”。

处女作《书剑恩仇录》是反清复明,《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从抗辽、抗金写到抗元,《越女剑》虽然是春秋战国,可背景是百万越国终破吴,封笔之作《鹿鼎记》,又是明末清初的风云变幻。

金庸笔下的江湖,历史人物变成了武林高手,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而且融入了真实的历史,这种真假交织的写法,读起来总有一种沉甸甸的“史诗感”。

因此,至于为啥金庸不写唐朝?虽然原因可能就像他说的,唐朝的写点虽然多,可研究起来太麻烦了吧。

但一致的风格,好像又给出了不太一样的答案。

二、大唐的写点

想象一下,如果金庸先生真的挥毫泼墨,倾心打造一部《长安行》,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侠骨柔情的壮丽画卷?

在这部虚构的史诗中,历史与武侠巧妙交融,秦琼、程咬金这些历史上的猛将,不再仅仅是疆场上的铁血战士,而是化身为江湖中的侠客,他们手持长刀,身披战甲,于刀光剑影中挥刀斩棘,快意恩仇。

秦琼以一手凌厉的剑法,横扫江湖宵小,其剑法之精妙,犹如龙腾九天,令人叹为观止;

程咬金则凭借一身蛮力与一对金锤,所向披靡,每当战鼓雷动,他总是第一个冲锋陷阵,其勇猛无畏,仿佛天神下凡……

而李世民,这位历史上的明君,在《长安行》中,不仅是治国安邦的英主,更是江湖中的“一代大宗师”。

他智慧超群,武艺高强,于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不仅以仁政统一了四分五散的天下,更在江湖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他以武会友,以德服人,创立了一套独步天下的武学——“龙吟剑法”,此剑法既蕴含了帝王之气,又不失武林高手的洒脱,引得无数江湖儿女竞相追捧,一时之间,江湖上掀起了学习“龙吟剑法”的热潮。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将跟随武则天的脚步,探索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武力,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长安行》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武侠色彩。她不仅拥有超凡的政治智慧,更练就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凤舞九天”。

每当夜深人静,她便会换上夜行衣,化身江湖中的神秘女侠,行侠仗义,惩治恶霸。

她的出现,打破了江湖中的性别界限,让世人见识到了女性的力量与智慧,也为后来的江湖儿女树立了榜样。

金庸未涉足大唐风云,或许成了武侠迷心中的一抹遗憾,但这份留白,却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让我们的味蕾更加渴望他那些已成经典的武侠巨著,同时也对那些未曾面世的江湖故事充满了无限遐想。

三、不一样的大唐

不过,金庸写完《鹿鼎记》就封刀挂剑,这一部《长安行》就此没了希望。

因此,有的网友认为,或许唐朝时期的武功已经到了玄幻修仙的境界,让金庸无从落笔。

在帝王眼里,唐朝是万国朝圣的榜样,在百姓眼里是盛世,也许在文人眼中,既是盛世,也是玄幻

西天取经的唐僧前世,是金蝉子,在长安翻译经书的玄奘,是旃檀功德佛;

凡夫俗子魏征是人仙,说要到泾河斩杀龙王,就径自去斩了;

薛丁山征西时候,仙人,妖怪都有,到了唐僧取经回来后,才没有了……

所以,玄幻的大唐,不仅是满天神佛,就算妖、魔、鬼、怪,也是琳琅满目。

当然了,现实的李淳风,袁天罡的法力如何,虽然没有定论,但深不可测是基本的共识。

而且他们研究世界大势规律的推背图,怎么也比那本武穆遗书的道行深。

如此矛盾,登时让金庸处于两难之地。

因为武林至尊在神仙面前,压根儿不值一提。

而且,功夫再深,在大唐的高人面前,也都像是野路子。于是这一部《长安行》就遥遥无期了。

如果金庸强行撰写,势必会彻底崩坏原有的武学架构,让《长安行》脱离了武侠小说的范畴。

四、武林至尊

虽然前面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还是给大唐留了一丝影子。

谈及“扫地僧”,武侠迷们无不心生敬畏,这位《天龙八部》里的隐世高人,武功已至化境,令人叹为观止。

想当年,萧峰的降龙十八掌、慕容复的斗转星移、鸠摩智的无相劫指,在扫地僧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被他一道气墙轻松化解。而他一掌之下,慕容博、萧远山这样的武林高手也瞬间败北。

因此,有读者认为,扫地僧的实力足以问鼎“金书”第一高手。

但武侠世界高手辈出,金庸笔下还有一位让扫地僧也忌惮的绝世高手——剑魔独孤求败。

独孤求败在双雕、天龙和笑傲江湖中虽未直接露面,也没有一个活人见到过他。他第一次被提及,就是通过剑冢刻下的文字留下了一丝线索。

独孤氏是鲜卑族人,在隋唐两代极为兴盛,独孤求败弱冠前便与河朔群雄争锋,而河朔三镇几乎是中晚唐藩镇割据的象征。

另外,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提到,越国处女的剑法虽在战场上威猛,但在江湖争斗中却显笨拙。而唐朝末叶,嘉兴出了一位剑术名家,他创新剑法,使之既锋锐又多变。

这位剑客很可能就是独孤求败,他或许得到了阿青的越女剑法,经过潜心研究,最终创出了独孤九剑。

而且,独孤求败虽然武功高强,但仍需借助剑这样的兵器,而且独孤求败的佩剑也大有来头,神雕里的名剑多为唐朝所铸,工艺精湛。

公孙家族的君子剑、淑女剑与玄铁重剑一样,钝而锋利,可这种铸造技术在唐朝后就已经失传。

这所有的线索,都指向独孤求败可能是晚唐时期的人物。

杨过只是选择了玄铁重剑,就是准一流。而令狐冲,风清扬说了,再练20年,就可以与真正的高手一较长短。

所以,翻阅金庸的武侠宝典,你会发现,除了独孤求败,无人能摘得一生不败的桂冠。

而且,就是金庸大师也要亲自为他站台,直言独孤求败是其笔下最强战力的代表,这样的评价,无异于金庸武侠界的“官方认证”。

所以,作为天下更无抗手的大唐武林至尊,独孤求败的实力,足以让扫地僧也心生‘惹不起’的念头。

结语:

武侠小说的魅力,在于构建的武力体系与社会背景的完美匹配。

张三之所以能胜过李四,并非依赖于个人的辟谷修行,而是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使然。

武侠小说的舞台往往设定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被高高扬起。

写一篇流水的游园日记,会被人感觉不真实。而写一个大侠,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倒悬,就会被认为是血肉的真实。

随便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国家强盛,百姓安居。

所以,无论是宵小,还是大侠,生存空间都相对有限,若强行将其代入故事,难免会导致逻辑上的漏洞百出。

因此为什么乱世出英雄,根本不是武功天花板高低的事儿,分明是社会背景墙,稳不稳的问题。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侠客美学研究》李跃峰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