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甲攻不下奠边府,请求中国派精兵支援,彭德怀:这兵绝不能派

陶陶读历史 2024-10-16 12:56:17

曾经担任彭德怀参谋的许之善曾回忆起这样一段往事。1954年4月,在奠边府指挥作战的武元甲突然发来向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发来一封急电,他说前线越军遭受了很大伤亡,已经承受不住,因此希望中方派遣精锐部队投入奠边府作战。

看到电报后,彭德怀却对许之善说:“我认为,奠边府战役应该由越南部队来完成,这兵是决不能派的。我们毕竟是两个国家,不宜派兵去打,只能在打仗方面给人家出主意、提建议。”

众所周知,彭德怀曾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的身份入朝作战,同时也是毛泽东入朝作战决策的最大支持者。但是对于越南,彭德怀却为何反对直接派兵入朝参战呢?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边境局势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在东北,美军直接干涉朝鲜内战,导致朝鲜战争爆发;而在西南边境,被日军驱逐出印度支那的法军卷土重来,重新占领了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大片土地,试图恢复其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而法帝国主义的这一阴谋,不仅越、老、柬人民不能同意,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更不能同意。新中国绝不允许西方殖民国家继续欺压我邻国人民,更不能让邻国成为他们侵略中国的跳板。

因此在1950年,我国双管齐下,同时进行了两场援外战争,分别是抗美援朝以及抗法援越。但在朝鲜和越南之间,我国的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对于朝鲜,我国派遣数十万志愿军,直接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交战。而在越南,我国则主要以支援武器以及派遣顾问团为主。

然而实际上,打从一开始,越南是希望中国直接派遣志愿军的。新中国成立之时,胡志明率领的越盟已经山穷水尽,被压缩到中越边境的狭长地带。若非越北地势险要以及法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恐怕越盟早已被法军所扑灭。

利用越共中央唯一一台收音机,胡志明得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这让他欣喜若狂。随着解放军南下大军的高歌猛进,我军在短时间内便解放了广西和云南,终于与越南接壤。1950年1月18日,我国即与越南建立了外交关系。

当年春天,胡志明不顾敌人的轰炸,拖着瘦弱的身体,在越北徒步17天,最终抵达中越边境的一处村寨。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法军竟空投两个连的兵力,试图将越共中央一网打击。

好在我军紧急集结了一个连的兵力,将胡志明保护了起来,才让越南的革命事业不至于中途断绝。随后,胡志明转道前往昆明,乘飞机去往北京,与毛泽东见了面。

1月24日,胡志明与周恩来进行会谈。会谈中,胡志明控诉了法军对越盟的打压,以及越南革命军所面临的残酷境况。他表示,美国武器支援的法军已经将越盟逼得走投无路,越南人民正用大刀和梭镖抵抗法军的飞机和大炮。因此胡志明恳求周恩来,希望我国派出志愿军,帮助越南人民赶走法国侵略者。

此时的毛泽东,正在莫斯科访问。他同意向越南无偿提供武器,但是拒绝向越南直接派出军队。不过毛泽东却同意,向越南派出军官顾问团。

1950年4月,第一批来自中国的军火和物资终于送到了越军手中。是越军急需的42万发美制30步机枪弹和9万发英制30机枪弹,还有1200支步机枪。

与此同时,越军308师和174团,209团也分别在云南砚山,广西西靖开始训练。云南军区给308师提供的物大量弹药、被服以及各种作战物资。仅从5月到9月份,越盟收到从中国方面运来的40000支步枪,125挺机关枪,75门迫击炮,3000箱各种弹药,870吨各种军用物资。从此以后,衣衫褴褛的越军鸟枪换炮,从乌合之众成为一支可堪战斗的武装力量。而越军也第一次与法军有了进行正面对抗的实力和勇气。

然而在以陈赓为首的中国军官顾问团看来,如今越军还相当稚嫩与不成熟,必须进行严格的战斗训练。与此同时,陈赓还注意到,除了战术能力不足以外,越军在战略方面也相当短视。越南军官们一心想解放高平这样有法军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却忽视了消灭法军的有生力量。在他们看来,只有多占地盘才是胜利。

但根据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经验,尽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才是获取革命成功的金钥匙。况且越军经验不足,仅会打游击战,如果贸然攻打防御坚固的高平,恐怕偷鸡不成蚀把米。因此陈赓在越南军官狐疑的眼光中力排众议,否定了越军将官攻打高平的战术方案,改以攻打高平周边的一处据点——东溪。

在东溪,法军驻守有400名官兵,正好给缺乏攻坚经验的越军积累经验。此时的越军占有绝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同时根据陈赓观察,法军战斗力、意志力皆不足,是一个相当好对付的对手。因此按照陈赓的设想,这场战斗应该很快就能结束

但出乎陈赓意料的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越军,却着实在东溪碰上了硬钉子。这倒不是因为法军太强,而是因为越军实在太弱。战斗一开始,担任主攻的174团首先扫清了东溪以北和西北方向的外围据点,占领了攻击出发位置。但是离谱的是,另一个担任主攻的209团却诡异地和前敌指挥部失去了联系。直到当天下午才搞清具体位置,总攻时间也不得不推迟。而法军也趁机加强了防御,越军失去了进攻的突然性。

总攻发起后,越军依然失误连连,前线作战不利的消息像雪片一般送到陈赓手中。其主要原因是各支部队缺乏配合,步炮协同极差。同时,越军的意志力也不足,一遇到敌人的炮火,就想退下来逃跑。导致7000越军,连400法军驻守的东溪都难以攻克。陈赓事后在日记中写道:“越军和法军,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

见此情况,陈赓不得不亲临前线。曾经指挥数十万大军的陈赓,竟然还要为歼灭击败敌人而伤透脑筋。在陈赓的严格督促下,越军各部齐头并进,向东溪守敌发动四面围攻。而在此前的战斗中,一些越军指挥员耍滑头,逡巡不进,导致原本的四面围攻变成了一面强攻,自然攻不下来。而在陈赓的坐镇指挥下,越军指挥官再也不敢打滑头仗。在越军的四面合击下,法军再也抵敌不住,全军覆没。

东溪战役的胜利,让胡志明和武元甲欣喜若狂,这是越盟第一次在阵地战中击败法军。最终,越军在陈赓的指挥下,取得了边境战役的一系列胜利,解放了高平等十多座城市,从此让中越边境彻底连成一片。

而就在此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而陈赓也告别了越南的战友们,投身于更重要的朝鲜战场。而顾问团,也由韦国清将军代为执掌。

边界战役后,越军的战略方向又转移向西北。在韦国清的建议和指挥下,越军歼敌1.4万人,解放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殖民军的处境进一步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法军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越南西北靠近老挝边境的奠边府实行大规模空降。而这一计划,正是源于朝鲜战争中的砥平里战役。

在砥平里战役中,法军的精锐部队——法国营就有参加,曾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在砥平里战役中,美军、法军充分利用自己的火力优势,挡住了缺乏重武器的志愿军。因此法军决定在奠边府建立一个坚固的堡垒群,拖住越南的机动兵力,让越军的血耗尽。

然而法军没想到的是,在砥平里战斗后,我军在苏联武器的帮助下,火力和攻坚能力已经大大提升,绝非当年的吴下阿蒙。砥平里式的防御体系,早已难不倒我军。对付他们,只需重炮。因此,我国还无偿支援了越军许多重炮,其中包括威力巨大的105榴弹炮。

在韦国清的建议下,胡志明和武元甲最终同意在奠边府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而在之前一贯“小打小闹”的越军看来,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战役,因为奠边府的法军已经有1.5万余人。

当时听闻法军占领奠边府的消息,胡志明和武元甲都不愿意直接攻打。然而韦国清听闻此事后却一跃而起,大叫道:“一个绝妙战机的出现了。”在韦国清看来,奠边府的法军远离法军主力,已经成为孤军。兵力补充和弹药补给,都得依靠空中支援。只要吃掉了这波法军,越南战局将不可逆转。

随后,越军集结5万兵力与数十万民工,日以继夜地向奠边府前线运送重炮。而法军也集中空军发动“绞杀战”,试图切断越军的补给线。然而中国顾问团中有许多朝鲜战争的老兵,明白如何破解绞杀战。在中国顾问的建议下,越军通过加强高射火力、分散物资流通渠道以及加强对交通设施维修等手段,最终粉碎了“绞杀战”。

就这样,在法军的狂轰滥炸之下,48门美式105毫米大炮,150多门轻型火炮终于运抵了前方。对于奠边府这颗硬核桃,必须要用重锤去砸。

在炮火的支援下,越军很快便扫清了奠边府的外围据点。但是到了第二阶段,进入法军的纵深防线后,越军不善攻坚的弱点便显露无疑。在敌人炮火的反击下,越军各部束手无策,进攻进展不大,甚至还出现了建制混乱,失去再战能力的严重局面。同时,越军发炮时间非常死板,让法军找到了。在越军步兵发动冲击时,不断利用火力中断的间隙进行反击,因此给越军造成了惨重损失。

由于伤亡出奇的大,负责指挥的武元甲竟卧床不起。虽然武元甲后来被称为“奠边府之虎”,但实际上,当时他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攻坚作战的经验。在情急之下,武元甲才急病乱投医,向彭德怀发出了求援电报。

然而在奠边府战役前,我国便一再表示,绝不会越俎代庖,派兵直接参与奠边府战事,因此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然而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彭德怀也绝不会见死不救,他根据当时的作战局势和军事顾问团的意见,确立了稳扎稳打,用削萝卜、剥包谷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一口口地吃掉对手。而这一战术在朝鲜战场,也被称为“零敲牛皮糖”战术。

改变战术后,越军开始以点即面,在轻型火炮的支援下,逐个地歼灭敌人一些班、排、连的据点。等敌军削弱到一定程度,再发动猛攻。与此同时,我军支援的六管火箭炮也加入了战场。在猛烈的炮火之下,法军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他们惊呼道:

“越军炮火较凡尔登之役的炮火还激烈,类似于苏军攻柏林之炮火。”

经过二十多天的稳扎稳打,法军在奠边府的阵地不断缩小,人员、弹药不断减少。而法军空投的物资,也大多落到了越军的阵地上。

到了5月6日,韦国清与武元甲决定对奠边府的残敌发动总攻。在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法军纷纷停止射击,他们将白毛巾、白纸等物从地堡射孔中伸出,表示投降。此战中,法军损失16000余人,其中阵亡4000余人,负伤5000余人,其余被俘8000余人;越军阵亡4020人,负伤9118人,失踪792人,总计约1.4万人。

此战后,法军一蹶不振,而法国政府也意识到,维持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了。1954年7月20日,法国被迫承认越南独立,并撤出了印度支那三国。

奠边府战役后,武元甲名震世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战役是韦国清将军指挥的。只是因为保密,这点不为人所知。

那么在抗法援越战争中,中国为何没有像支援朝鲜那样,直接派兵参战呢?

首先从战略的角度看,越南的地位比不上朝鲜。朝鲜临近中国东北,而东北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一旦朝鲜占领,美军很可能以此地为跳板,威胁东北乃至于北京。为了抵御这个威胁,中国必将把东北工业搬迁至内地,同时在东北耗费大量军费。

反观越南,其战略地位就没有朝鲜那么重要,而抗法援越也不像抗美援朝那样迫切。

其次,与美军相比,法军的战斗力实在也差上太多。自二战以来,法军便屡战屡败,其表现让人耻笑。无论是陈赓还是驻法军的美国顾问都曾有记载,法军战斗力极差,战术十分呆板。甚至美国顾问还挖苦道:“法国军人是现代的身体却长着一战的脑袋”。

这样的军队,无需劳驾我军直接出手。只要经过训练,越军一样能击败他们,杀鸡焉用牛刀?而事实也证明,我军只需派出一批军官团,就足以让法国殖民军灰飞烟灭。

而美军则不同,他们是二战中常胜军,武装到牙齿,其战斗力远非法军可比。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远超越南人民军,被美军打得溃不成军。因此,我军必须直接参战,才能拯救朝鲜的危局。

而我国抓住了主要矛盾,因地制宜,最终赢得了抗美、抗法两场对外战役的胜利。不得不佩服新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令人惊叹的谋略。

1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