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通讯设备爆炸背后,以色列对中国汽车产业渗透到底有多深?

文晓小书生 2024-10-29 02:19:23

文丨文晓书生

编辑丨椒麻鱼鱼

前言

9月18日,黎巴嫩爆炸了!一连串的通讯设备爆炸事件,让整个贝鲁特像是被投下一颗“科技炸弹”。

而这次事故的背后,不仅涉及到了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长期对抗,更重要的是,这起爆炸把全球的目光拉到了通讯设备安全和智能汽车产业上,尤其是中国的智能汽车市场,简直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

这次爆炸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色列是如何渗透到中国汽车产业中的?

一场通讯设备爆炸,引发的全球焦虑

9月18日,贝鲁特街头突然炸响!这不是普通的恐怖袭击,而是BP机(寻呼机)设备引发的爆炸。

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不熟悉BP机是什么了,这玩意比智能手机、小灵通之类的通讯设备还要老,本来早就淘汰了,但因为一些缘故,依旧是某些地区的通讯主力。

黎巴嫩的真主党、以色列的摩萨德,再加上这次的技术设备爆炸,像是一场连锁反应。

为什么BP机会爆炸?为什么这些设备还能对普通人造成如此大的伤害?难道通信设备安全真就如此不可相信?

不仅如此,这还牵扯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议题:通讯设备背后的控制权。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以色列不仅参与了这些爆炸通讯设备的制造,甚至已经策划了长达15年的技术控制与渗透。

你可能觉得这离我们很远,毕竟爆炸发生在中东,但别急,这背后还有更惊人的真相——以色列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渗透深得可怕。

以色列对中国智能汽车的“软控制”

众所周知,以色列的科技水平相当高,而他们搞好了科技,自然不可能只是用来研究如何让人类幸福,军事以及情报领域这一块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

而在民用科技领域,以色列的企业也在悄无声息中渗透了全球市场,等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到处都有以色列的东西。

以色列Mobileye,这家被英特尔收购的公司,控制着全球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28%都在Mobileye的掌控之下,这一数据令人毛骨悚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Mobileye的技术已经深深植入了中国大多数主流汽车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中,拥有车辆的国人大部分都使用过这类技术。

无论是蔚来、理想、极氪这样的新势力,还是宝马、奥迪、大众、福特、通用、特斯拉等国际巨头,它们的自动驾驶技术都依赖Mobileye。

表面上,这些车企看起来风光无限,但他们的“心脏”——智能驾驶系统的控制权,却牢牢掌握在Mobileye的手里。

这个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的两台赛博卡车突然被远程锁定,瞬间无法启动,在道路上直接抛锚。

这件事引发了对技术安全性的巨大担忧,如果Mobileye掌握了这么多中国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那么某天如果发生类似的“远程控制”事件,那岂不是分分钟让中国的大街上停满“砖块”?

汽车产业的“黑盒”

Mobileye不仅是技术提供者,更是一个封闭的“黑盒”。

他们提供给车企的软硬件捆绑方案,是完全打包的,车企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对其进行修改,这意味着,车企在技术上被Mobileye牢牢锁死。

表面上,车企可以用这些高科技装置开发出炫酷的自动驾驶功能,但实际上,这些功能背后的核心技术却完全被以色列掌控。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某天Mobileye对中国市场“断供”,或者恶意关闭部分系统功能,那中国的智能汽车产业岂不是分分钟就瘫痪?

更重要的是,这个“黑盒”方案中还涉及到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

智能汽车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不仅包括驾驶行为,还有位置信息、乘客信息等各种敏感数据,只要以色列想,大数据分析能够分析预测出各种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内容。

这些数据的传输和处理,究竟有多少掌握在中国的车企手中,又有多少通过Mobileye流向了其他地方?谁能保证这些数据不会被以色列用来进行某种不为人知的操作?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外患”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的智能汽车产业会如此依赖以色列的技术?其实这背后有着更复杂的原因。

中国的智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车企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Mobileye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提供者,自然成为了车企们的首选。

Mobileye的技术确实领先,能在短时间内帮助车企实现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但这也意味着,车企一旦选择了Mobileye,就很难摆脱它的技术锁定。

在这样的技术“霸权”下,中国的车企其实陷入了两难境地。

要么继续依赖Mobileye,享受它带来的技术便利,但同时也要忍受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安。

要么自己投入巨资研发自主技术,但这需要时间和巨大的成本,而且还要面对国外技术巨头的竞争压力。

爆炸事件背后的警钟

黎巴嫩的爆炸事件不仅仅是一次局部的技术事故,它背后所揭示的,是全球范围内对技术控制权的争夺。

而以色列通过Mobileye对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渗透,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国际博弈场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必须警醒,供应链安全、技术设备安全性、数据隐私等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中国的汽车产业需要加快自主技术的研发,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尤其是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自主技术是确保产业安全的根本。

车企在引进外部技术时,必须更加谨慎,不能只图眼前的便利,而忽视了长期的潜在风险。

政府也应当加强对智能汽车产业的监管,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和数据隐私的保护,避免因技术依赖而陷入被动局面。

结语

贝鲁特的爆炸事件只是一个缩影,背后牵扯的是国际间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博弈。

而以色列通过Mobileye对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渗透,也让我们看到了技术霸权的冰山一角。

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必须在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摆脱对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

否则,未来可能不仅仅是几台赛博卡车变成“砖块”,而是整个产业陷入瘫痪,甚至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