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胰岛素的效果为何差强人意?需和哪种降糖药联合?医生讲清楚

张伟小张 2024-05-12 03:59:28

今天咱们再来聊一下2型糖尿病的治疗,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张医生即使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所以,张医生每次只能找出其中的一点进行讲解,努力把这些知识点用朋友们可以听得懂的语言讲出来,就像做一幅拼图,虽然每次只是拼上了一小块,但只要我们肯坚持,早晚有一天,会把这些内容拼完。好了,话不多说,我们回到正题。

朋友们都知道,糖尿病发病率很高,已经影响到全球5.37亿成年人的健康,而其中1亿多人在中国,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调查发现,我国20~79岁的成年人中,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1.47亿。

在这些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中,很多人都在使用基础胰岛素来治疗自己的糖尿病。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这两部分胰岛素分泌量大约各占50%。

咱们说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是不依赖于进食或指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来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和维持周围组织器官,如大脑、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使空腹状态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这类胰岛素的疗效怎么样呢?观察发现,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6个月后,有6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能达到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的目标水平。这就意味着,这种治疗方法还有覆盖不到的地方。

前面咱们说过,基础胰岛素主要针对的是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而进食后的需求,我们并没有去有效控制。所以,达标率才会这么低。对待这类朋友应该怎么办呢?办法有很多,但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指南推荐的是:对于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且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可加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这类药物其实朋友们都比较熟悉,比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利司那肽等。观察发现,使用这种治疗方式的朋友们,血糖控制效果更好,糖化血红蛋白降幅更大且达标率更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均可以达到6.7%。

更为重要的是,观察发现这种用药方式不仅具有血糖方面的获异,同时能预防体重增加,且不增加额外低血糖风险。之所以能够发挥出这么好的疗效,是因为这类药物能以葡萄糖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和减重的作用。

朋友们发现没有,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正好形成互补,可以同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时,在副作用方面,还可以互相抵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以消除基础胰岛素增加体重的效果。而且不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组合。

总的来说,在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病人中,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基础胰岛素这种治疗方式,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更高,同时能预防体重增加,且不增加额外低血糖风险,是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朋友们如果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在讨论区分享,张医生会根据留言的内容规划未来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打造一个干净、有担当,不断进步的科普平台。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