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追踪研究30万中小学生后,发现孩子普遍存在“四无”现象

濛濛评娱乐 2024-11-03 01:41:39

几年前,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对三十多万中小学生进行调研,结果却发现在现如今的孩子身上,都普遍出现“四无”现象。

看到结果的彭凯平也不禁感慨:现如今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吃苦,而是幸福!

“四无”现象是什么?又该如何避免呢?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根据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厌学的比例都超过70%了,这可真是让人心疼。

我侄子就是个例子,他以前可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次次都考年级第一,结果前段时间居然说要休学,把全家人都吓了一跳。

不问不知道,一问才知道,侄子的压力原来这么大。

现在的学习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从早到晚都在学习,连周末都没得休息,哪个孩子能受得了啊?

而且学习内容又多又难,孩子们跟不上节奏,自然就觉得学习没意思了。

再说了,现在的学习内容也太枯燥了。

整天就是做题做题,哪有什么乐趣可言?孩子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也是正常的。

还有啊,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

总想让孩子考第一,上重点,这不是给孩子压力吗?

孩子承受不了,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想学习了。

最要命的是,有些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觉得自己学不好,就干脆放弃了。

这种自我厌弃的心理,可是厌学的一大祸根啊。

那么,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呢?

第一,要多听孩子说说心里话。

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习,有什么烦恼,我们得耐心地听,认真地理解。

千万别一味地批评指责,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抵触学习。

第二,得找出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

是学习压力太大了?还是跟不上进度?还是对某个科目特别反感?

只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第三,要给孩子减压。

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过分刻板。

该放松的时候就得放松,带孩子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休息。

第四,别对孩子要求太高。

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我们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

别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那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第五,要多鼓励孩子。

孩子有进步了,我们要及时表扬;孩子付出努力了,我们也要肯定。

这样能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个现象就是现在的孩子对真实世界都没兴趣了,整天就知道窝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

我家隔壁的小李,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了,放假了也不出门,天天对着电脑屏幕,跟着网上的朋友玩游戏。

他妈妈叫他出去玩,他就说外面没意思,还是网上的世界好玩。

而且这种情况可不是个例啊。

我听说现在很多孩子都沉迷在网络世界里,有调查显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都有网络依赖的问题。

专家们说,这跟孩子们的心理有关系。

在网上,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成就感,还能交到朋友,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可能缺少的。

但是,这种网络依赖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注意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有个孩子为了给游戏充值,偷偷用他爸爸的信用卡刷了好几万块钱。

还有更可怕的,有些孩子因为父母不让他们玩游戏,居然对父母动手打人。

还有一个让人担心的问题就是网络霸凌。

你们听说过“迷你世界”那个事儿吗?就是有些孩子在游戏里欺负别的孩子,把人家欺负得都不敢上学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们摆脱网络依赖,重新对真实世界产生兴趣呢?

第一点就是我们得让家变得温暖。

孩子们之所以喜欢网络世界,很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少关爱和理解。

所以,我们要多陪伴孩子,多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而且我们要营造轻松、温暖的家庭环境。

不要整天板着脸,对孩子呼来喝去的。

要让孩子感觉到家是个温馨、放松的地方,这样他们才不会一味地往网上跑。

除了以上的要求,我们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带他们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

让他们用眼睛看美丽的风景,用耳朵听鸟儿的歌唱,用鼻子闻花草的香气,用手触摸树叶的质感,用舌头尝尝新鲜的水果。

这些真实的体验,比网上的虚拟世界有意思多了。

第三个现象就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人类聊天,宁可跟机器人聊天。

我家隔壁的小王,十几岁的大姑娘了,整天抱着个智能音箱说话,跟那个叫“小爱同学”的机器人倒是聊得热火朝天,可一到学校就不会跟同学交流了。

你说这是为啥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孩子们太忙了。

从早到晚都在学习,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够。

我听说有的小学生为了多聊会儿天,专门约在厕所里见面,这叫“厕所社交”。

你说这得多可怜啊?

再说了,现在的家长给孩子安排的课外活动太多了。

钢琴、舞蹈、英语、奥数,一个接一个的,孩子们哪有时间跟小伙伴玩啊?

还有啊,有些孩子长期自我封闭,不愿意跟人交往。

可能是因为害羞,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久而久之,就更不会社交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孩子们不会社交,长大了怎么办?

第一,我们要多跟孩子聊天。

别老是问“考了多少分”、“作业做完了吗”,要聊些轻松的话题,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千万别给孩子贴标签,说什么“你就是内向”、“你太害羞了”,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自卑。

我们还要给孩子社交的时间和机会。

别把孩子的时间都安排满了,让他们有空跟小伙伴玩。

但也别强迫孩子一定要交很多朋友,要尊重孩子的社交节奏。

除此以外,我们要教孩子正确的社交方式。

比如怎么打招呼,怎么倾听别人说话,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别强迫内向的孩子一定要变得外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第四个现象叫做“空心病”,就是那种看起来样样都好,但心里头却觉得活着没意思的病。

北大有个调查,差不多有40%的新生觉得活着没意义,这可真是吓人啊!

为啥会这样呢?我琢磨了一下,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主要是现在的孩子们压力太大了。

从小学到大学,天天都在考试、比成绩,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整天忙忙碌碌的,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再说了,现在物质生活是丰富了,可精神生活却空虚得很。

孩子们整天捧着手机,刷刷抖音、打打游戏,看似热闹,其实内心很孤独。

还有啊,有些孩子缺乏存在感。

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重视,就像空气一样,活着没有意义。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年纪轻轻的就觉得人生没意思,那以后可怎么办?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帮帮这些孩子,我给大家支几招:

第一,要允许孩子做些“没用”的事。

别老是逼着孩子学习、考试,让他们有时间发呆、做白日梦。

这些看似没用的事,其实能让孩子的心灵得到休息,找到生活的乐趣。

第二,要让孩子自由玩耍。

现在的孩子连玩都不会玩了,我们得教他们怎么玩。

带他们去公园跑跑跳跳,或者在家里搭搭积木、画画画,让他们体会到玩耍的快乐。

第三,要帮孩子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带他们去做做义工,帮助别人;或者带他们去看看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是有价值的。

第四,要帮孩子寻找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们要帮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信,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要知道,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开阔、宽松、丰富的环境。就像小树苗,需要足够的空间才能长大。

我们不能把孩子关在小小的房间里,只让他们读书学习。

要带他们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丰富经验。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啊!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