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打过仗的文官,临危带兵打败20倍敌军!主席评价:千古一人

三楼有泡芙 2024-11-08 03:51:27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文官打仗会是个什么效果?想起古代战场上的英雄,许多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白起、韩信、卫青等人,这些人基本都是武将出身。

但其实古代文人也挺牛的,有一个书生甚至被主席评价: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

01

完颜亮的梦境

键盘侠们总喜欢调侃大宋是“弱宋”,这固然有梗的成分,但细究起来,倒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南宋时期,朝堂之上弥漫着浓厚的“重文轻武”氛围,仿佛只要吟诗作赋足够出色,就能抵御百万雄兵。

这种风气下武将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曾经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岳飞,都惨遭政治迫害,冤死了。

这种“内卷”式的文官政治,让南宋的军事实力每况愈下,几乎沦为了金国的“提款机”。

金国这个在东北地区崛起的游牧民族政权,一直对富庶的江南地区很感兴趣,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南下入侵,掠夺财富,屠戮百姓,让南宋百姓苦不堪言。

而南宋朝廷,除了割地赔款,似乎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应对之策,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注定了南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做了一个梦,梦里他觉得自己的统治是天注定的。这个梦让他更加自信,觉得自己命中注定要有一番大作为。

梦中玉皇大帝亲自下令,让他挥师南下,一举消灭南宋,这个梦境,成为了完颜亮发动全面侵宋战争的导火索。

02

临危受命的“背锅侠”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谁能想到在南宋生死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的,竟然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文官——虞允文。

虞允文,一个典型的“体制内”文人,主要负责处理一些文书工作,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秘书。

他精通儒家经典,擅长诗词歌赋,却从未有过任何军事经验,这样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是如何被推上历史舞台,成为南宋的“救火队长”的呢?

故事得从金军入侵的时候说起,完颜亮为了实现他“天命所归”的梦想,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气势汹汹地扑向南宋。

宋军的淮河防线弱点明显,很快就撑不住了。

守将王权,一个贪生怕死的“草包”,竟然不战而逃,让金军长驱直入。

消息传到临安,宋高宗非常生气,赶紧派宰相叶义问和虞允文去前线,安抚士兵,稳定局势。

这支“救火队”的配置,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叶义问这宰相,胆子比谁都小,到了镇江就吓得不敢再往前走了,找个“身体不舒服”的理由,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了虞允文。

就这样,虞允文这位毫无军事经验的文官,成了南宋前线的“背锅侠”。

03

采石矶的生死战

虞允文来到采石矶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溃败的宋军士气低落,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路边,毫无斗志可言。

更糟的是淮西的原主帅王权已经被撤了,新主帅李显忠还在路上,主帅不在,虞允文这个来犒劳军队的文官,竟然成了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

长江对岸,金军的战鼓声隆隆作响,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虞允文深知,自己必须想办法拖延时间,等待李显忠的到来,他强作镇定,命令士兵列队,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士气。

他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鼓舞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并承诺将他们的功劳上报朝廷,给予重赏。

虞允文的举动,虽然有些“画饼充饥”的意味,但在绝望的士兵眼中,却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们又找回了斗志,开始积极准备。

虞允文虽然没带过兵打过仗,但他读过很多历史书,知道在敌人过河到一半时发起攻击的道理,他把有限的士兵安排在重要地点,准备给渡江的金军一个狠狠的打击。

完颜亮,这位自以为“天命所归”的金国皇帝,做梦也没想到,他会栽在一个文官手里。

他带着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地过了江,金军一路势不可挡,根本没把采石矶的宋军当回事。

然而当金军的前锋部队刚刚登陆,还没来得及列队整齐,就遭到了宋军的猛烈攻击,宋军的火炮和火箭,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打得金军措手不及。

江面上宋军战船灵活穿插,不断撞击金军的运兵船,在岸边宋军的步兵和骑兵英勇战斗,把登陆的金军逼回了江里。

虞允文甚至还派人到南岸山上摇旗呐喊,制造援军到来的假象,进一步打击金军的士气。

金军在采石矶的初次渡江,以惨败告终,他们损失了四千多人,还有不少人被俘虏。

完颜亮恼羞成怒,却无可奈何,他只能暂时收兵,另想办法。

但虞允文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猜到完颜亮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再试一次渡江,他把宋军水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藏在长江上游,另一部分埋伏在渡口附近,准备应对金军的下一次进攻。

啥时候最黑?就是天快亮的时候。金军果然没闲着,又来了一次,想偷偷过长江。

当金军船队渡到江心时,虞允文一声令下,埋伏在上下游的宋军战船同时出击。

他们举着火把,沿着江面往下走,在金军的船队里四处点火。

江面上烈火熊熊,金军之船皆燃。众多金兵无奈跃入江中,然其不善泳技,遂溺毙。

这次夜袭成功打乱了金军的渡江计划,完颜亮见大势已去,只能放弃采石矶,转战扬州。

虞允文,这位临危受命的文官,竟然以少胜多,成功地阻止了金军的前进。

04

战役后的战略布局

采石矶的战斗刚结束,虞允文却没时间享受胜利的喜悦。

他知道这不过是赢了一场小仗,金军的威胁还没消除,他马上开始琢磨下一步的策略,想尽办法扩大战果。

新上任的主帅李显忠终于带着军队赶到了,虞允文立刻建议他要加强镇江的防守。

他分析认为完颜亮在采石矶渡江失败后,很可能会将目标转向镇江,试图从那里突破长江防线。

事实证明,虞允文的判断非常准确,完颜亮确实将进攻重点转移到了镇江。

不过由于虞允文的提前部署,镇江的防御已经固若金汤,金军根本无法渡江,金军的接连失利让完颜亮陷入了疯狂。

他命令必须在三天内过江,否则所有随军大臣都会被砍头,这种“杀鸡儆猴”的做法,非但没有激起金军的斗志,反而引发了军队内部的强烈不满。

最终金军的将领们发起了叛乱,结果完颜亮被杀了。

新上任的金军首领耶律元宜,主动向南宋求和,采石矶之战,就这样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

05

结语

虞允文本来是个文官,没多少军事经验,但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他勇敢站了出来,硬是扭转了局面,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就连伟人毛泽东,在读到虞允文的故事时,都忍不住赞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虞允文之胜,并非全然仰仗运气。其军事经验虽有限,却尽显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

他懂得如何鼓舞士气,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如何运用火器,如何把握战机。

采石矶之战后,宋高宗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昚,赵昚就成了宋孝宗,宋孝宗是一位锐意进取的皇帝,他一直梦想着北伐中原,收复失地。

虞允文在采石矶之战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因此成为了宋孝宗非常信赖的人。

宋孝宗希望虞允文能够经营好四川,然后从四川出兵北伐,与自己东西呼应,共同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为了实现北伐的目标,宋孝宗和虞允文计划从四川、荆襄和江淮三个方向同时进攻,对金国形成包围。

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1174年,虞允文因病去世,年仅47岁。

参考来源:

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市经济合作局机关党支部赴虞允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迎国庆、铸忠诚、强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毛泽东主席评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