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国产人工心脏别样人生,8小时充电一次,飞机不能坐洗澡要防水

以山爱科学 2024-11-19 03:45:06
导读:

没有心跳,每隔八小时还要充电一次,这是安装国产人工心脏的人每天所要面对的生活。

不仅如此,还要防水、远离磁场,没有办法他的生命被锁在了一颗体内的磁悬浮人工心脏上了。

他叫王十七,2005年的时候,还是一位年龄只有二十五岁的高中数学老师。

年轻的身体,有着青年人的活力,爱好体育的他,喜欢各种体育活动。

不过一切在一次运动会上全部结束了。

奔跑中的他突然昏倒在了赛道上。

当他再次睁开眼的时候,赛道已经换成了医院的病床,医生无奈的向他宣布了一件事,他病了,而且已经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这是一种什么病?

因为遗传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腔扩大,导致心脏收缩减弱,病患的具体表现为气急、水肿、呼吸困难等等。

这种病无法控制,会不断的加重病情,只能通过药物进行延缓,但药物缓解并不理想。

而且死亡会随时随地发生,没有明显的预兆,所以这是心脏病中的一种绝症。

当然想要摆脱病症,还有一种方法,做心脏移植手术,换一颗心脏。

但换一颗心脏岂是说一说就可以做到的,还需要进行配型。

配型的过程无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漫长过程中,还要面临时时刻刻的死亡威胁,以及高昂的费用。

王十七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接到了医院下达的五次病危通知书,妻子也离他而去,除了母亲,只有痛苦伴随在他的身边。

而身边的病友,也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很多并没有得到一个想要的结果,就走完了人生。

虽然接受移植手术可以治病,但移植手术也有很大的风险,身边也有移植其他器官的病友,因为没能挺过排异反应,而去世的。

放弃吗?

这似乎是一个希望渺茫的治疗方案。

不过当时间走到2021年的十一月二十五号的时候,一则消息带给了王十七一丝希望。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问世了,而且正在取得资质上市。

这项技术听着就很科幻,人工心脏听过,磁悬浮心脏还是一个新奇的东西。

王十七经过了解,虽然这颗磁悬浮人工心脏很好,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手术的风险还是有的,成功率只有80%。

面对这种情况,王十七还是选择接受了这颗人工心脏,于是在2022年的春天,他再次回到医院,进行手术。

想要安装上这颗人工心脏,难度非常的高,手术时间用去了八个多小时。

医生的体力消耗极大,王十七也在这漫长的时间中坚挺了下来,他成功的从手术台上下来了。

从这一刻起,王十七的心脏部位延伸出一根电线,一头连着一块电池,一头连着一颗只有二百克的磁悬浮人工心脏,开启了他的新人生。

从这一天起,王十七的脸色好了很多,但在生活中却有了很多的变化,身上无时无刻都得携带着一个五斤重的电池包。

这个电池包,需要精心的呵护。

首先每过八个小时,就要充电一次。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但对王十七来说,却是生命是否可以延续的基础。

以至于,现在的王十七都锻炼出了一种本能,每到该充电的时候,身体就会提醒他该换电池了。

平静的生活,被割裂开来,每一天变成了三个八小时。

为了以防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在王十七的家里,还安装了一块太阳能充电板,方便在停电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充电。

虽然麻烦,但也让王十七获得了更多的自由,至少不用带着呼吸机,可以自由的呼吸了。

所以对于王十七来说,这点还真就不算什么。

最麻烦的就是洗澡,因为这颗磁悬浮人工心脏是需要防水的,所以洗澡的时候,他变的小心翼翼。

还有就是失去了坐飞机的权利。

为什么呢?

因为飞机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它的气压是有变化的,尤其是在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这种变化尤为明显。

那么突兀的气压变化,会导致这颗磁悬浮人工心脏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坐飞机这件事,王十七也只能想一下。

当然以上还不是最麻烦的事情,远离强磁场,以及相关设备才是让王十七最头疼的。

因为磁悬浮人工心脏是一种精密的设备,受不得这种强磁场的干扰。

那么在生活中,王十七就要远离电磁炉、微波炉、甚至个头大一点音箱也要杜绝。

而这些仅仅是个人生活空间需要注意的,只要不购买不使用就是了,但王十七如果想要出去,到外边走走,工作,就麻烦很多。

比如安检门这样的设备,王十七就需要远离,所以在需要通过这道门的时候,还需要向工作人员出示他移植人工心脏的证明才行。

什么是磁悬浮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中有一个核心的部件,叫血泵,它的作用是将血液从心脏中牵引出来,然后加压,加压完毕的血液再送入到主动脉,从而完成身体的血液循环。

那么在过去,血泵是一个纯机械部件,所以在循环往复使用的过程中,各个零件之间必然会存在着摩擦。

比如叶轮旋转的时候,会与周围部件的产生接触摩擦。

那么有摩擦就有损耗,这种损耗不仅仅让血泵的功能变弱,还有碎屑出现,这样就会让植入人工心脏的身体出现并发症。

不过任何设备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技术也会被不断的推进,所以现在就出现了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磁悬浮在这种心脏中起到的的作用,就是通过磁悬浮技术,来支撑人工心脏中的血泵在旋转时,达到零摩擦的目的。

比如:叶轮就可以做到和周围的部件无任何接触,间隙可以维持在亚毫米级别。

这样血液不仅保持了通畅,并发症也会降低很多。

在人工心脏进行工作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在牵引过程中,不能把血液给“打碎”了,不然就会出现溶血,甚至是血栓的现象。

而且这样的一个人工心脏,还要做到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甚至是必须常年维持工作的特点。

毕竟胸腔的空间就不大,体积大,重量大,就没有地方放置,甚至是压迫其他脏器。

而全球首例接受人工心脏的病例是在1969年,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四十七岁患者。

只不过当时的这位患者,仅仅是使用人工心脏作为移植心脏手术的过渡,所以在维持了四十八小时之后,就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

而真正作为心脏使用的人工心脏,是在1982年进行的,不过可惜的接受手术的患者,仅仅活了一百一十二天。

此后人工心脏就在不断的完善中。

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工心脏技术一直被国外所垄断。

中国的磁悬浮人工心脏

2009年同心医疗牵头,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进行了合作,合作的项目就是磁悬浮人工心脏。

到了2013年有了一些眉目,开始进行动物试验,直到2017年的六月,这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了临床应用,一颗磁悬浮人工心脏移植到了一名病患的体内。

这一次人工心脏移植,是中国首次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一台手术,从医生、到器械护士,参与人数就有十几人,其中参与手术的还是一位叫胡盛寿的院士。

要知道这台手术,除了文献可以查询一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临床实践经验。

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可以想象得到,心脏是柔软的,要把血泵缝到上边,这里边还有电线,血管,设备放置的位置等等都需要小心的操作。

而一位叫做李国华的人,就成为了这次国产磁悬浮人工心脏的首个植入者,也是目前中国携带人工心脏存活最长的一位病患。

李国华还是一位工程师,据说每次去复诊的时候,都想试一试拆电池的感觉。

所以上文中的王十七,他使用的磁悬浮人工心脏移植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了。

(注:王十七使用的是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而2017年的临床应用是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

截止到2023年底的时候,全国有四十多家医院使用了国产的磁悬浮人工心脏。

而阜外医院作为中国最早开展人工心脏临床应用的医院,在2023年的七月份公布了一项数据,人工心脏患者三年生存率达到了90.7%。

截止到2022年,已经有一百七十七位心脏病患者,接受了这项手术。

这个结果比国际同类产品还要好,而且移植的效果可以做到和移植心脏的效果相似。

那么磁悬浮人工心脏有多难呢?

磁悬浮人工心脏大小只有一个乒乓球大小,所以整个人工心脏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做到将血泵缩小。

再举个例子,在磁悬浮人工心脏中,有一个叫做“鼻锥”的部件。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部件,就需要经过几万次的精密打磨,才可以制作出来。

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打磨,是因为需要保持这个部件的表面光滑,不允许上面附着一丝灰尘。

类似这样难度的部件还有很多。

中国的科研团队,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进行攻克。

而整个团队的人员超过了二百多人,成员有医学领域的,也有物理、机械、电子等等领域的科研人员。

所以别看这颗磁悬浮人工心脏只有乒乓球大小,但涵盖的领域是非常多的,而想要攻克一道难关是需要各个领域同时发力相互配合,进行攻克的。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