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白兰度的在逃女友。
Netflix韩剧最近又爆了一部。
论速度论质量,也难怪它每年持续加码对韩剧市场的投入。
而在Netflix的支持下,韩剧也在不断突破自身的题材限制。
这一次,这部开年爆剧再次打开韩剧尺度,将目光对准于令人惊心的“少年犯”——
《少年法庭》
短短10集,涵盖杀人分尸、家庭暴力、校园暴力、援交、性侵等少年犯罪话题,探讨出这个复杂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
《少年法庭》镜头语言上保持了Netflix的高级质感,在制作上是实力主演+新人编剧的搭配模式。
青龙奖影后金惠秀(《信号》女主)挑大梁,新人编剧金敏锡则经过4年实地走访,联手再现了韩国少年犯罪现状,有深度又精彩。
少年犯罪
女主沈恩锡(金惠秀 饰)是少年陪审法庭的右陪审法官,由于经常对少年犯给予最严重的十号处分,人称”“十恩锡”。
剧集开始,她就直白表达了自己对少年犯厌恶至极。
尽管如此,沈恩锡在每次办案时,仍会以最冷静的态度进行审理处分。
在一桩杀人分尸案里,受害人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而投案自首的是一个名叫白成友的13岁少年。
开庭时,白成友就直白具体地交代了犯罪经过。
按照韩国的《少年法》,未满14周岁的少年犯即便是顶格处罚,也仅仅是在少年辅育院接受两年教育。
由于白成友年纪未满14岁,再加上有精神分裂症,这次审判就是走个流程。
不过沈恩锡却抓住案件的不合理之处,精神分裂患者根本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整个犯罪过程。
据此,她找出此案中的另一位当事人:韩睿恩。
调查后发现,16岁的韩睿恩才是真正的主凶,人前人后是个双面人,仅看她平常乖巧有礼的模样,很难想到这是个可怕的杀人狂。
而韩睿恩杀害小男孩的触发动机很简单,仅仅是人家想借打个电话给妈妈。
人的恶和年纪无关,那就是纯粹的,不加掩饰的恶,我们甚至不需多找理由来理解这种行为。
在沈法官的处理下,两个人都受到了法律内最严厉的处分:女孩被判有期徒刑20年,少年则是顶格处罚,在少年院管教两年。
除了沈恩锡外,少年法庭还有一名左陪审法官车泰柱(金武烈 饰),两人的办案风格截然不同。
比起所谓的审判结果,车泰柱更在意犯罪少年们能否改过自新,他希望作为法官的自己能多给孩子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两人的主张差异,主要源于两点:
一来两人性格本就各异,沈法官理性,车法官感性。
比如看到刚从少管所出来就偷了东西的女孩,沈法官会毫不留情地指认小偷,让女孩子接受再教育。
而车法官会认为这种做法太伤害女孩的自尊,完全可以采取更委婉的方式。
二来两人经历不同。
早年,沈法官的儿子因为两个小男孩故意高空抛物致死,结果这场审判只用了3分钟。
根据法官的判决,犯罪当事人甚至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只需接受感化教育,就能被无罪释放。
看到小男孩们下了法庭的轻松笑脸,这种对法律的藐视和对犯罪毫无愧疚的恶劣态度,从此成了沈法官心里的一根刺。
而车法官年少时差点掐死家暴自己的父亲,后来,他在教化中顺利长大成人成才,当上了一名优秀的法官。
在车法官看来,大多数少年犯罪原因很复杂,当其身处溺水边缘时,需要被看到被拯救。
这两位一冷一热的人物组成搭档,原本由于理念不合,还有过冲突。
不过随着共同协作办理的案件越来越多,两个人互相影响,少年犯罪的不同视角,也一步步展现出来。
沈法官和车法官的观念冲突,其实也是在争论人的本性究竟是善是恶。
不过比起讨论这个争论了上千年的问题,人所处的环境显然更值得深究。
毕竟天生的罪犯还是少数,失足青少年更多是社会环境造就的结果。
向谁问责?
少年犯罪题材的优质影视作品不算少。
截至目前,还没有一部剧能像《少年法庭》一样,把少年犯罪话题掰开揉碎从各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背后的成因。
从这一点来说,它的确做到了优秀。
本剧以两集一单元的形式,在沈、车两位法官的视角下,将六起案件串联起来,探讨了少年犯罪的双重困境。
第一重困境往往来自原生家庭。
无论少年犯家庭富裕与否,背后都站着糟糕的父母。
杀人分尸案的主犯韩睿恩,父母早早定居美国,对其不管不问,哪怕犯了大罪,陪她一起出庭的也只是父母委派来的“豪华律师团”。
从犯白成友则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忙着奔波生计,对孩子欠缺管教。作为犯罪现场的家里地板上有血迹,她都没注意到。
家暴少女案里,犯人徐有俐表面上是个逃家的不良少女,但多年遭受父亲的家暴,稍有不顺,这个男人便对她拳打脚踢。
他甚至还不要脸地向没成年的女儿要钱花,为此徐有俐不得不打零工、偷窃、援交。
然而哪怕儿子离谱成这样,有俐的奶奶还是劝她——“忍让一下你爸”。
在少年改造中心、少年管教所,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的人被继父性侵被迫逃出家庭,有的母亲改嫁后将其遗弃,有的家里太穷只能靠行窃谋生…...
无人教养、自身薄弱、生存逼迫等,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孩子走上歧路。
不负责任的父母教养不好子女,有意无意酿成的苦果,最终也只能由孩子和社会来承担。
第二重困境来自社会环境。
据统计,韩国的法官总人数大概有3300多人,少年法庭任职的法官却仅有20余名,而他们需要面临的是3万多名少年犯。
繁忙的工作,再加上社会认可度低,去少年法庭就职无异于跳火坑。
幸运的是,还有沈法官、车法官这种理想主义者在坚守;不幸的是,少年犯以及家属们这些受益人不一定领情。
而经由法庭审判后负责接收的改造机构更是极少。
以剧中出现过的蔚蓝青少年恢复中心为例,创始人筹办了四年,由于是私立性质,没拿到任何政府赞助。
但这种恢复中心能给未成年提供各种实用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里心理咨询、生涯规划,以及提供监护。
原本是国家该承担的事情,却只能依赖个人的牺牲奉献来达成,多么可悲!
最大的困境还是来自于法律。
近几年,由于网络的日渐发达,经由媒体的猎奇渲染,少年犯罪变得残酷无比。
民众呼吁废除《少年法》的呼声愈演愈烈。
但就像少年法庭工作多年的姜部长所讲的那样,粗暴地废除法律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现行法律不适用,那就通过修订法律将其变得合理。
少年犯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中的弱者。对少年的审判也不是简单的一场判罚,背后有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原因。
不因道德上的怜悯或者厌恶而践踏程序正义,才是对全部弱者的最大保护。
法律只是用来维护社会的底线,教化才是整个社会的个人与集体共同努力的方向。
女性成长记
跳出现实主义题材看,《少年法庭》一定程度上也是女性剧集。女主沈恩锡的内在成长条线,建构得非常完整。
从背负丧子的十字架,到走出心理阴影,她靠的是对法律的信念与坚持。
“当家庭和社会教不会这些孩子如何辨别对错,那么法院、法官就要担起这个责任。”
或许有不少观众和时光君一样,原以为沈法官、车法官之间会产生感情线,没想到两人最深的接触也只是合著了一本讲述少年犯的书籍。
比起国内所谓的女性剧来说,这种纯职场情的走向算是感人了。
众所周知,在国产剧里,无论是什么题材,言情、职场、犯罪等等,女性很少有自己能立起来的,走出困境基本都要靠男人。
客观来说,《少年法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剧里的法官几乎包揽了公检法三方的活;女主开挂靠越级、甩脸、吴镇宇式凝视三板斧,不够真实;站在对立面的抵抗力量一击即溃等等。
或许它达到不了像《素媛》《熔炉》一样的现实高度,产生不了推动国家改变法律的力量,但是不妨碍这是一部充满了理想色彩的好剧。
比起勾勒出少年法与少年犯间的法理冲突,它最珍贵的地方在于,整部剧透露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反思。
作为成年人,得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子女的责任;作为体制,也不该用前进的车轮碾压沉默的少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