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法到笔法,把重复做到极致,专题训练,很痛苦但效果出奇的好

四海易文字 2024-09-07 05:44:37

把重复做到极致,从手法到笔法,从思维到行为习惯,养成自主训练模式,思维形成为了一种习惯,手上的动作成为了肌肉记忆,进步的状态如自动驾驶模式,科学的训练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循环中不断的进步。

武术家李小龙说:

“重复是学习的关键,将知识变成技能,我不怕练过10,000 种踢法的人,但我怕把一种踢法练习过 10,000 次的人。”

现实中书法的技术训练也是如此,正确科学的训练模式,虽然训练很枯燥,但效果会出奇的好!正确的方法训练,时间一长,养成了正确的肌肉记忆;错误的训练方法,时间一长,也会形成肌肉记忆,真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拿近期十三届国展来讲,福建一位小伙17岁,他的一件行书作品通过层层选拔,最后入选了这届国展,他是十三届国展最年轻的一位,如果一定要计算训练时长,就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也就是十七年。现实中很多人练字的时间超过了二三十年,时间和金钱也投入了不少,为什么写出来的书法经不起推敲呢?原因很简单,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的结果。

每个人都经过了学生阶段,例如做一道题目,错误的方式来思考,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同样的类型,做100道题还是一样的错误,思路没有发生改变,做的再多也是枉然。我们的书法基本功训练也是如此,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时间,一次一次的技法循环的训练,让学书者永远保持在正确道路上。

美国有一位科技精英人才——马斯特,他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激励自己也激励自己的员工,他说:“比勤奋还重要的是方法,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源,一切的努力行为都是徒劳,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

书法训练有时也是如此,写得久不等于写得好,最重要的是训练能不能切合训练的根源,笔下有物,临帖就是为了解决创作的问题,临帖目的和创作目的高度统一。

现实中最有效的两个方法:

第一是重复

第二是循环

重复就是正确的方法重复的训练,重复中提高效率,重复中能温故而知新,正确的积累就是功夫。问题来了,如何进行重复训练?古人也好,今人的学院派教学也好,遵循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技法的专项训练,选择专项的知识点进行重复的训练,例如点画、例如字法、例如章法、例如墨色、例如不同的书写材料进行融合训练。

古人所提出来的“永字八法”,将一本字帖所有的点画进行归类,横画做横画专题训练,将所有横画的字都找出来,进行对比进行归类,不求多,只求精。专项训练的目的就是解决手法上和思维上的能力。所谓的知识无死角,将技巧的局部细节吃透,极致的精益求精,只有重复的做才能达到。古人讲的基本功扎实都是在这种枯燥的重复训练得来的。

关于循环,专题训练科目,体现了训练的方向。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一系列的技巧中,循环去训练,每一次循环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受。说到这里举一个例子,卢中南老师是学欧楷的大家,笔者在福建晋江和东莞虎门见过两次,那时年过60的卢老师讲长期临写《九成宫》,写了几十年,专题临写还有新的感悟。《道德经》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山东魏启后先生是当代有名的魏楷大家,一本《始平公造像》,精临写了一辈子,晚年还能写出心意来。循环训练要比专题训练更加难,难不在于手、而在于心。思维的改变,往往是从“必作于细、察之尚精”开始。

很多人知道书法创作是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真正的能力还需更进一步,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往往取决于书写者的发现能力,发现的越多,提纯的越多,感悟就越深刻,“制造和解决”才更加有理有据。

这种发现能力往往需要在循环训练中获得,便道出了训练的第三要素——持续耕耘。

从单项训练———循环训练————持续耕耘。启于理解、重在发现,彼此往复,上下耕耘,练着练着就是一辈子!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