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表达的孩子,太让人喜欢了,有啥都不藏着掖着,能说出来,也不容易得各种心理疾病。
讨论“如何鼓励孩子表达”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为啥孩子不爱表达?
除了自身性格原因,还可能是所在环境中,外部压力大,导致娃的表达欲被“封印”了。而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但常常被家长忽视。
娃爹经常跟我讲,自己外出遇到的一些小事情,主要是,大人在路上打孩子、踢孩子、骂孩子的。他说,我看了真难受,怎么能这样对待小孩子呢?我没说话,但看他也在改变,比之前情绪更稳定一些,尤其是面对孩子。
我内心在想的是,打骂孩子的家长,本身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吗?应该是不会,他们用打骂的方式跟孩子“交流”,说明自己本身就不会表达啊!
因此,讨论“表达”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多考虑孩子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因素。处在被打骂教育下的孩子,他的表达方式,除了鬼哭狼嚎,还能有啥?
那为啥父母面对孩子不会表达呢?明明咱平时跟同事、朋友沟通都还不错啊!可能是4个原因,很常见却也总会被忽略。
原因一:父母不懂科学育儿
现在一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都在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不算低了。但面对孩子,可能还是处在“小学生”水平。
因为,大多数家长获取育儿知识的方式,是通过浏览相关文章、视频,或者是书籍,然后对应孩子的表现,给出一些“判断”,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我想说的是,育儿的关键是“儿”,也就是我们的孩子,之后才是“育”。先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之后才是如何教育。
拿着书本、文章中的观点、建议,直接怼到娃身上,往往是“药不对症”,孩子难管,你也觉得,这些“钻家”,估计都没孩子,瞎讲,放在我娃身上根本不好使。
养育对策:
孩子每个行为背后,不一定只有一个原因。你看到的“建议”,或许是其中一个,但不一定刚好是娃需要的。
比如发现孩子社交能力差一些,就开始鼓动他,走出去,多去交朋友,在过程中锻炼。但其实,你娃可能需要的是,先认同自己,再有一点同理心,之后才是尝试社交。
再比如,有的孩子不爱说话,有点内向,家长一顿理论输出,告诉孩子多表达的好处,却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症结,是他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你需要做的是,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刺激,多跟孩子互动、多阅读,逐渐提升。
原因二:不会跟孩子正向表达
面对一个不会做10以内数学题的中班小朋友,两个表达方式,你可以感受一下:
“你年龄都比这道数学题要大了,掰着手指头算,也能算明白吧?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学习有这一半的心思,至于算不出来吗?”
“我知道你很认真对待这道题了,虽然没算对,但数字写得很漂亮,像印刷的!接下来咱们用火柴棒摆一下,看看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你看,同样是告诉孩子,你这道题做错了,但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父母会正向表达,孩子怎么会不习得呢?
这一点上,有些家长可能做得不太好,反而开始怪孩子,你想,他可能会表达吗?你自己是“定义者”,他可能也是,觉得自己“就是不会表达”。
养育对策:
所谓正向表达,其核心就是在表达同一件事情、方法和观点时,把负能量的词语换成正能量的词语。
当我们在跟孩子沟通时,用“正向表达”的方式,会让他更有表达的欲望。有个专业词语叫“悦纳”,育儿中有“悦纳”的态度,才是跟孩子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送孩子去上学,可以说“一路顺风,一路平安”,而不是“别出事儿,别让我担心”。前者和后者的感受,相信大家也能理解。
原因三:没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
“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我想,几乎每位家长的童年里,都出现过这句话。而听到这句话后,感受如何,也是不言而喻的。
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总是“管着”,制约着孩子的方方面面。比如,有的孩子不爱吃鸡蛋,家长非得往娃嘴里塞,还会说“鸡蛋营养价值高,一天至少一个。”
当孩子犯错后,则是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跟孩子讲一堆大道理,你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却从来没想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跟你表达,他的情感和需求的。
养育对策:
当孩子问你问题时,请不要敷衍,认真回答,并且耐心地解释。如果你不知道,可以跟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别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甚至懒得跟他说,你面对的孩子再小,也应该得到和大人一样的尊重。
如果父母总是过于“控制孩子”,可能他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时间长了,更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并帮助他发展自我认同感。
原因四:习惯把孩子当“出气筒”
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说的是人在有坏脾气的情况下,不自觉地会寻找弱于自己的对象发泄,进而形成不良情绪的传染。而这种传染,会引发连锁反应。
放在家庭教育上,就可能是,老公因为工作上不顺心的事情,朝着妻子发脾气,妈妈感觉很憋气,则把孩子当“出气筒”。
你有没有想过,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内心糟糕的情绪无处发泄,就可能和父母产生隔阂,甚至养成“恃强凌弱”的性格,成为“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呢?
而在这种压力之下,孩子怎么会跟父母袒露心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呢?这扇沟通的大门,早就被父母“亲手”关闭了,想要打开,就得父母先做出改变。
养育对策:
对着孩子发脾气的父母,在发完脾气后,情绪稳定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为什么生气?是因为孩子,外界,还是自己?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就要克制一下,下次不要把脾气撒在孩子身上;如果是孩子的原因,则要考虑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再想一想,经常发脾气,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不得不承认的是,孩子的行为,多数都来自于父母的模仿。你的情绪不稳定,孩子也很难是一个平和的人。所以,责怪孩子之前,先试着体会他的感受,找到真正的原因,并且积极有效地引导。
枕边育儿寄语:
最后还想说,关于情感和需求,都是相对本能的感受,家长不用定义,什么事情必须有什么需求,什么情况下情感是怎样的。毕竟,每个人的耐受度不同,你能做的,首先是一个会表达自己情感和需求的家长,其他的才能慢慢展现出来。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