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航天员太空现状公开!才上去半个月,身体出现明显变化

科普10克 2024-11-21 14:46:59

现如今,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在太空上待了大半个月,并且还收到了来自地球的“快递”,通过画面显示,咱们的航天员那也是十分兴奋的拆着这些“快递”,但有一点让人感到十分好奇。

三名航天员明明才在太空上待了不到一个月,怎么就胖了一圈了?难道是空间站的伙食太好了?

航天员接收快递

神舟十九号任务的重要意义

神舟十九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是中国空间站的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意义非同寻常。

三位勇敢的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工作生活整整六个月,执行一系列复杂而又重要的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任务。

他们的工作,将为我国空间站的后续运营和大型空间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太空中的每一天又对他们至关重要。

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每一天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失重环境下,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变得新奇而又有趣,喝水、进食、睡眠甚至是走路都与地面上大不相同。

神舟十九号乘组地面训练

除此之外,航天员们在失重的环境中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变化。

由于失去了地心引力的牵引,肌肉会逐渐萎缩、骨质也会慢慢流失,从而对航天员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过这些变化都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航天员们会逐渐适应失重环境,身体各项机能也会慢慢恢复正常。

神舟十八号。十九号在空间站

实际上,太空生活就是一场人类与环境相互磨合、不断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航天员们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在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长征添砖加瓦,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汗水不断地刷新着人类太空生存的纪录。

神舟十九号的发射正是这场伟大征程的最新注脚,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空间站的生活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飞船搭载着三位勇敢的航天员冲上太空,其中还有两名新秀。

历经约6小时30分钟的飞行后,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他们太空之旅的正式开始。

初入太空的航天员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与此前已在轨工作了半年之久的神舟十八号乘组进行工作交接。

两组航天员在太空中愉快地合影留念并传递军旗,共同完成了物资整理等各项任务。

神舟十八号、十九号在空间站会师

这场别开生面的“太空会师“不仅是一次圆满的“交接棒“,更象征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交接完毕,神舟十八号乘组安全返回地面,而神舟十九号的三位航天员则正式开启了他们长达半年的太空驻留生活。

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快速适应了失重环境并逐渐找到了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失重环境下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空间站内,航天员们需要重新学习走路、进食、饮水、睡眠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

除了适应失重环境,保持身体健康也是航天员们的重要任务。

在空间站内,他们每天都要进行两到三小时的体能锻炼,这其中包括跑步、骑自行车、举重等,以抵抗失重带来的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同时,航天员们还要认真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检测身体各项指标,以确保自己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尽管远在地球上空数百公里,航天员们与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系却从未中断。

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实验

通过视频连线,他们定期向地面报告工作进展和身体状况,与亲人朋友话家常并分享太空生活的点点滴滴,这种联系既是工作上的需要也是情感上的慰藉。

可以看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既有失重环境带来的新奇和挑战,也有舱内各项工作的忙碌和充实。

但有一点令大家比较好奇,那就是太空中的伙食究竟有多好?为什么航天员才上去一个月就“胖”了一圈呢?

新闻报道

失重环境导致的生理变化

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进入太空驻留的半个多月后,地面指挥中心公布了一段他们在空间站内工作生活的视频。

画面中,航天员们正在愉快地“拆快递”——他们在接收和整理地面新发来的补给物资。

可当镜头特写到两位90后航天员王浩泽和另一位航天员的面部时,不少网友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的脸看起来似乎比进入太空前“胖”了一圈,脸颊有些浮肿。

这一现象很快引发了公众的好奇和热议,大家纷纷猜测航天员的“发福”是不是因为在太空中吃得太好了?

神十九航天员在空间站吃饭

事实上,航天员面部的这种变化并非因为饮食问题,而是他们的身体对失重环境的一种正常适应表现。

在地球上,人体内的体液分布是受到重力影响的,重力会使体液向下肢聚集,维持着身体内环境的平衡。

但在太空中,失重环境打破了这种平衡,体液没有了重力的牵引会大量向上涌,聚集在面部和上半身,从而导致面部出现轻微的浮肿。

这就是航天员们看起来“胖了一圈”的真正原因。

神十九航天员王浩泽

需要强调的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饮食是经过精心调配的,每一餐的营养搭配和摄入量都有严格的标准,确保他们能够维持最佳的身体状态。

因此,航天员们的这种面部变化绝对不是因为“吃胖了”。

除了面部浮肿,长期处于失重环境还会给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一些其他影响,由于失去了重力的刺激和负荷,航天员的骨骼和肌肉会逐渐流失和萎缩。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影响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航天员使用太空自行车开展运动心肺功能测试

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彻底避免这些问题的良方,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适当的药物辅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失重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面对太空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除了航天员们需要提前在地面进行一系列的刻苦训练,咱们的空间站在建设时其实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尽量让航天员们在太空上待得舒服。

那么,这些充足的准备都是什么呢?

航天员使用微重力抗阻装置锻炼

中国航天对航天员的全方位保障

面对太空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中国航天人始终在努力为航天员提供最全面、最贴心的保障,助力他们顺利完成每一次太空任务。

在空间站内配备了多样的健身器材,如跑步机、固定自行车、拉力器等,航天员们每天都会利用这些器材开展两到三小时的体能训练,以缓解失重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些训练不仅能维持航天员的肌肉力量和骨密度,还能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对他们在太空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要知道,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不只是简单地“生活”而已。

他们肩负着执行各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重任,有时还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出舱活动,所以对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航天员出舱活动

他们只有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为祖国和人民带来更多的荣光,中国航天人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在航天员出发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他们的全方位保障。

从严格的选拔标准到长达数年的岗前培训、从精心调配的太空食谱到定制研发的宇航服装等等。

中国航天人在各个环节都在努力,为的就是给航天员们提供最坚实的后盾,帮助他们在太空中安全高效地工作和生活。

说到太空食品,大家最关心的可能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到底吃得怎么样了,放心,他们的“伙食”可丰富了。

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吃饭

早在神舟六号时代,航天员的食谱就已经涵盖了40多种食品,其中还配备了专门的加热装置,到了神舟七号,食品种类更是增加到了80多种。

如今,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进步,航天员的饮食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以神舟十三号为例,他们在太空中度过了传统佳节春节,竟然还能享用到各种美味的馅料饺子,而且还能在失重的状态下蘸醋!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航天食品的研制可不只是为了满足航天员的口腹之欲。

航天员在太空吃饺子

更重要的是这些食品必须满足航天员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营养需求,既要易于储存和食用又要确保营养全面、口味多样。

因此,每一款太空食品的背后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一些食品还采用了冻干、真空包装等特殊工艺,经过这些处理的食材不仅能在太空中长期保存,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原味。

正是得益于这些科技的加持,如今的航天员才能在浩瀚太空中也能享受到家的味道。

航天员的太空留影

结语

总而言之呢,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变化反映了失重环境对人体的特殊影响。

但中国航天人正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从生理到心理、从饮食到锻炼,全方位地为航天员提供保障,确保他们在太空中的健康和安全。

这种全面细致的关怀不仅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实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英雄的崇敬和爱戴。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