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中美建交前夜:见中国坐稳主动权,美国忐忑不安,在担心啥?

WarOH虎哥 2024-11-22 20:26:15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破冰让整个亚欧大陆的形势骤变,中国因为和美国恢复接触,加之当时中苏处于对峙时期,冷战的实力天秤开始产生了变化。

彼时,中国面临着来自北方苏联的巨大压力,幸好当时中美关系初建尚可,也带着中国慢慢进入世界市场,解决了中国在外交和经济上的很多困境。

实际上,原本严峻的中美关系在60年代末就出现了松动,而后在70年代缓和,70年代末正式建交。这一时期横跨了中国两代领导人,期间中美关系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内有乾坤。

1977年,美国曾向中国提出了“放弃武统台湾”的要求,遭到邓小平同志的坚决反对。1978年末,台湾当局的小蒋又宣布三军戒严,在台海制造紧张气氛,美国以为两边要动手,着实吓得够呛。

美国之所以紧张,是因为70年代的美国处在一个极大的被动之中,美国狼狈撤出越南,结果南越被灭,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大受打击。

美国认为和中国建交,一旦刺激到了台湾方面,让台美决裂,可能导致日、韩、菲律宾等一串连锁反应。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第一岛链将荡然无存,美国对苏联的遏制会失败。

显然,在中美建交前夜,美国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搞平衡,差点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这一风波差点掀起风浪,搅动冷战的世界局势。

那么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为什么急于和中国建交?在70年代末,美国、中国大陆、蒋台三方的关系有多复杂?在这个充满风波的前夜,邓小平同志又是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和建交事宜的?

【一】冷战陷入苏攻美守,美国陷入两难

在中美关系史上,1966年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的美国政府可谓焦头烂额,在越南战争里,美国参战后并未扭转越南战争的局势,而重新恢复的全国大征兵却引起了民间的反战热潮。

美国年轻人们到处躲兵役,他们装病、自残、结婚、移民,无所不用其极。

美国千万人加入反战游行,走上街头反对越战,征兵处、军工企业、政府部门外面天天都有抗议人群,这是美国史上前所未有的。

此时在欧洲,法国于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并和苏联接触,这对美国在欧洲的霸权打击很大。

也在这一年,苏联领导人换届,勃列日涅夫上台成为苏共领袖,美国CIA的情报显示这位领袖对西方的敌意很深,可能加剧和美国的对抗。

美国这个资本主义阵营的领袖居然感受到了孤独,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让手下在外交上想想办法,美国只能从亚洲的伊朗、中国这些国家身上寻找机会。

同样就是在这年,在欧洲的中美大使级会谈里,美国第一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大陆政权,而不是“北京赤色政权”这些以往的称呼。

很快,约翰逊政府的善意通过外交途径传到了中国,中国外交人员比较惊讶。

这一消息传到了北京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审时度势,认为美国正在向我国示好,目的是解决越南问题。

不过,毛主席认为彻底对美方展示善意的时机还未成熟,因为中国毕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如果单方面接触美国,苏联、朝鲜、越南这些国家都会反对。

1967年开始,越南战争进入白热化,因为中国不许美国进入北纬17度线以北,美国人只能在南北越边境上作战,十分被动。

美军也不敢轰炸中国和越南边境,害怕引起中国的反击,而越南正是把大后方放在中越边境,医院、工厂、仓库都在给前线服务。

彼时,中国、苏联和朝鲜都在支持越南的战争,几乎所有物资都经过中国运输,中国也是越南的最大支援国,所以美国要搞定越南问题,必须和中国握手。

美国五角大楼认为,中国和苏联当时关系不睦,两国在60年代初进入论战,此后外交基本中断,这是一个建立和修缮两国关系、撬动冷战天平的机会。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方对苏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两国剑拔弩张。

1969年,中苏在黑龙江珍宝岛、新疆铁列克提发生武装冲突,互有死伤,苏联曾一度决定对中国开战,甚至曾考虑使用核武器打击中国。美国这时候当了和事佬,向苏联施压不许动武。

鉴于苏联的压力以及美国的橄榄枝,中国方面也开始决定和美国握手。

1969年尼克松上台,美国开始恢复对华接触,次年美国人斯诺登上天安门,美国分析家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之后,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达成基本的战略联盟。也在同一时间,越南战争开始谈判,最终美国撤军,越南南北停火。

随着中美关系已经成熟,尼克松派人告诉中国政府,自己一旦连任,就会着手推动中美建交。

可是70年代中国面临的挑战都比较多,在经济上,在石油危机后的经济问题里挣扎,加上尼克松被搞下台,这个建交的事就被推迟了。

在70年代,中美也都遭受苏联的巨大压力,中苏在北方有百万大军对峙,中国在国内进行长期的战备动员,经济压力很大。

美国则在非洲、中东、南美地区被苏联支持的共产主义势力压制,世界共运进入高潮,美国疲于应付。

美国需要和中国建交,直接形成联盟,应对苏联的南下态势。但美国有个非常难办的问题,那就是台湾方面的蒋经国不听话——小蒋1977年准备上位,美国却和大陆眉来眼去,让他很不满。

1978年小蒋正式上台,1978年底就闹出中美可能建交的新闻,小蒋害怕自己解决不好,人民会反对自己,会推翻自己。

所以他必须摆出强势态度,甚至威胁会“独立”,因为一旦台独,大陆很可能开战,而美国按照安保条约就必须帮助自己。

这样的话,中美的合作趋势就被打断了,甚至直接会导致美国和中苏同时开战,美国政府非常之担心。

【二】小平同志:如果武统,美国自求多福

早在1977夏天,美国就对中国提出过“放弃武统”的建议,想给中美建交上个保险。当时美国国务卿万斯来到中国访问,在北京会见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以及国家主席邓小平。

万斯是国际外交界的强人,经常出现在欧亚各地区冲突的前线,以美国政府代言人的身份说和冲突各方。

万斯打交道的方式非常凌厉,说话不拐弯抹角,谈判气势十足,他还曾有个颇具黑帮味道的外号叫“麻烦处理者”。而万斯访华,是受到卡特总统的委派,来中国要“三个约定”。

万斯在8月见到了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他告诉黄华美国政府的三个条件,在满足三个条件的情况下,中美可以建交。这些条件是:

中国须保证,在中美建交前后,中方不得有武统行为;

中方须对美国继续对台军售保持克制;

在建交后,美国在北京设立大使馆,在台北设立联络处。

这三点要求,每一点都打在台海关系的痛处上,美国的想法是牢牢握住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关系的主导权,防止突然出现意外,导致自己的战略布局破产。

但中国知道,一旦答应了美国的三个条件,等于是向美国低头,以后假如台海出现问题,如敌方挑衅甚至蒋台当局宣布独立,大陆方面将很被动,这是一定程度上的割让主权。

黄华听完这三个要求后,把细节告诉了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决定亲自接见万斯,跟他当面说清楚中国的态度。

1977年8月24日下午,邓小平和万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两人开门见山地聊起前几天前的“三个约定”。

邓小平问道:“请问卡特总统最近有没有新的指示?”

万斯定了定神,他感受到了邓小平的不悦,“指示”这个词一般用在上下级之间,邓小平调侃式地问“指示”,意思就是美国在对中国指手画脚。

万斯说出了美国提出的不动武、不限制军售、保留外交机构三个要求。邓小平听完后摇摇头,表示一个都做不到。

邓小平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国这些要求都是在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政府不能答应,中国人民更不能答应。”

万斯继续解释了美国政府的意思,他提出美国害怕蒋经国会铤而走险,破坏东北亚稳定。

邓小平回答:“这就是武统的意义。”

万斯说:“按照台美之间安保协定,一旦台海开战,美国不能不管。”

邓小平正色回答:

“我可以告诉卡特,如果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行不通,我们就用武力解决中国统一问题。那时,美国只有两条路,一是不干涉我国内政;二是下场参战,第二条路会让中美直接冲突,这很危险。”

万斯当然知道这很危险,两个核大国开战,势必引起一场世界大战。

况且,邓小平是革命年代走来的军事领袖,他的意志是坚定的,他的话语对于美国而言不是轻飘飘的威胁,而是深思熟虑的诺言。

万斯感受到了压力,他这个“麻烦处理者”在北京失去了魔力,只能把中国的态度带回白宫。

卡特政府知道中国的态度后,最后只能默认邓小平的意见。

既然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绝不退让,那美国就只能在台湾当局做文章。

当时小蒋刚刚接过政府,美国对这个新领导人的处事方法还不太熟悉,怕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所以卡特最后决定把中美决定建交的事进行保密,在最后阶段才告知台湾,以求快刀斩乱麻。

【三】中美建交,小蒋无地自容

1978年12月16日半夜2点,在台湾台北重庆南路总统府,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在办公室穿着睡衣开会,旁边是他的助手和侍卫,面前则坐着一个美国人。

这个美国人叫安克志,是当时的“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美国总统卡特让他传信给蒋经国,美国和中国即将建交:

美国将在16号白天宣布和中国建交,发布《中美建交公报》,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小蒋大半夜从被子里被拉起来,结果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可想而知。

据台湾的文献记载,蒋经国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因为激动而颤抖,想想自己父亲老蒋去世刚4年,自己在1978年才从严家淦手里接过总统大位,仅仅半年居然就要丢掉蒋家的尊严。

更过分的是,在这之前美国完全没有通过官方渠道告知自己中美建交的消息,仅仅在消息公布8小时前让“大使”告知自己,显示出了美国人的傲慢。

愤怒加上委屈,小蒋面对安克志差点失态。

安克志告知蒋经国这个消息后,他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诸如美国不会放弃台湾地区,而且美国已经得到大陆方面的承诺,两岸以和平为主。

但蒋经国的愤怒还是溢于言表的,他告诉安克志,在中美建交之前,他不会坐视不管,他必须以“领袖”的身份带领台湾进行“抗争”。

至于是什么样的“抗争”,蒋经国并不愿意对安克志解释。随后安克志赶紧给华盛顿打电报,告知了蒋经国的激烈态度。

得知消息后,卡特和自己的头号幕僚——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谈话,布热津斯基认为当下最危险的结果就是小蒋被愤怒冲昏头脑,直接宣布“独立”。

按照台湾和美国的共同防御协定,如果台湾和大陆发生冲突,美国必须“跟注”,也就意味着美国要跟中国大陆开战。如果美国不执行共同防御协定,那全球的美国盟友们就会集体变色。

布热津斯基甚至认为,因为小蒋先前长期在苏联活动,他在极端条件下有可能会联系苏联,倒向东方阵营。

为了和新中国建交,美国政府已经等待了10来年,现在只差临门一脚了,但蒋经国这个不确定因素又让卡特等人紧张了起来。

美国命令在台的情报官员密切监视台湾“总统府”,窃听蒋经国和台湾军队的高层,防止他们越线。

1978年的最后几天,台湾岛进入了军事戒严,全台学生大游行,他们包围了美国“大使馆”,向里面丢垃圾,喊口号。台军也取消休假,一线部队全部进入战备,金门岛上空警报声盘旋。

此时,美国情报部门和大使馆、军队都在严阵以待,1978年底可能是台海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美国的命运也拴在了东亚。

但在12月底,最后卡特总统从台湾方面得到线人的报告:蒋经国无意真正独立,他在等待核武器的研究。

台湾岛在研究核武器,其实美国早就知道,大陆也早就知道。但因为美国一直在暗中作梗,这个研究的进度很慢,小蒋上台时可能还要8-10年才能研究出来。

美国放下了心,于是在1979年初,中美建交,美台断交,蒋经国除了发表讲话抗议之外别无办法。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而对于台湾方面来说,小蒋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他不像父亲那么有底气统治这个岛屿,所以小蒋被迫开始政治改革,最后放权给社会,让台湾结束“蒋家时代”。

现在来看中美建交前这些不为人熟知的动荡故事,邓小平等领导人对主权问题的坚定态度,是让台海问题翻不起浪的定海神针。

美国也从此摸到了中国对台湾的底线,无论以后中美关系如何发展,美国方面的“一中”坚持从未改变,这成了中美交流的真正基础。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外交承诺与战略试探:万斯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韩长青,吴文成

2.《美国对华政策评估与1977年万斯访华方案的出台——基于美方解密档案的考察》,薛鹏程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