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我上高中,寄住在省城的大伯家,没想到过年连顿饺子都没吃上

寄柔说娱乐 2024-10-08 04:30:44

本故事为虚构短篇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柳八原

自从考上大学后,我就暗暗发誓说什么都不要再体验“寄人篱下”的滋味!

三十多年前,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机会,父母让我去省城里的高中念书。

因为离家太远,就让我寄住在大伯家里,平常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回家。

但是在大伯家我是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没有归属感,甚至过年连顿热乎的饺子都吃不上!

01

1986年,我考上了省城的重点高中,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咱家孩子争气,考上了省城的好学校!”

可我知道,这份光鲜背后还有许多现实的困难。

农村到省城的路远,来回折腾不方便,家里也没钱供我在城里租房,父母不得不去求大伯,想让我住在他家里。

大伯是父亲的哥哥,早些年离开了村子,去了省城工作。

家里条件殷实,和我们这些还在农村过苦日子的亲戚不太一样。

对于我要寄住在大伯家,父母看似有了依靠,但心里也清楚,求亲戚照顾总归不如自己家里自由。

临走前,父亲特意叮嘱我:“你在你大伯家要有眼力见,别给你伯母添麻烦。”

第一次踏进大伯家的门,我怀着忐忑和兴奋。

房子宽敞明亮,是我在农村从未见过的气派。大伯接待我们的时候态度还算客气,但明显带着一丝冷淡。

他简单嘱咐了我几句,提到让我住在他们家是“亲戚之间的情分”,还让我好好用功读书,别辜负这次机会。

我点点头,一言不发,心里满是拘谨。

父亲跟在后头,见大伯没有多话,便趁机将一个信封悄悄递给了他。

那是我的寄住费——父母省吃俭用凑出来的,为了让我在大伯家住得安心。

父亲小声说:“哥,这点钱你拿着,孩子住你们家,总不能让你们白贴。”

大伯接过信封,没多说什么,只是随手塞进了口袋。

这一幕让我心里感到一丝酸楚,父亲那种有求于人的姿态让我不忍直视。

我知道,寄人篱下的日子不会像家里那么自在,寄住在大伯家的日子,没有我想象中那样温暖。

父母以为大伯一家能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照顾我,可实际上,我很少感受到什么家庭温情。

每天放学回到大伯家,家里的人都各忙各的,偶尔大伯会简单问问我的学习情况,但更多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无形的影子。

大伯母对我的态度更为冷淡,每次吃饭,她总是按人数准备,饭菜量刚刚够,没有丝毫多余。

我懂得母亲临走时的叮嘱:“别给你伯母添麻烦”,所以每次吃饭都小心翼翼,生怕吃多了一口,让他们不高兴。

刚开始,我还幻想着能和大伯一家渐渐亲近,融入这个家庭。

可几个月过去了,我发现他们根本没打算接纳我,大伯母做家务时,我主动去帮忙,她却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不用你管。”表面上是客气,实际上却让我感到格外疏离。

时间飞快地过去,转眼到了春节,省城的春节并不像农村那么热闹,街道上虽然挂满了红灯笼,但总感觉缺少了一种人情味。

我以为大伯家过年会热闹一些,至少能像在农村一样吃顿年夜饭,包顿饺子,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

可是,年三十晚上,大伯母并没有准备什么丰盛的年夜饭。

她只做了几样简单的菜,根本没有包饺子的打算。

我心里顿时失落极了,年夜饭没有饺子,仿佛年味儿也少了一半。

餐桌上,大伯一家人各吃各的,没有什么交流,饭菜吃完,大伯就坐到沙发上看电视,大伯母收拾着碗筷,没人提过年该有的那种热闹氛围。

我坐在桌前,脑子里全是老家过年的场景:母亲忙着包饺子,父亲笑呵呵地和邻居们聊天,那种欢天喜地的氛围在大伯家完全看不到。

我忽然觉得,这个家和我没有任何联系,我不过是个寄住的外人罢了。

年初一早上,大伯一家准备出门拜年,却没有带上我。

大伯母轻描淡写地说:“你在家看会儿书吧,等我们回来再吃饭。”

我点点头,装作不在意,但心里却难受得紧,我望着他们出门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孤独和委屈。

我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想着父母在老家过年的情景,虽然农村生活艰苦,但那种家庭的温暖让我无比怀念。

我决定给父母写封信,告诉他们我一切都好,不用担心我。

信中,我没有提到自己在大伯家感受到的冷淡,只是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学习很努力,省城生活也挺好。

写完信,我却感到心里格外空虚,我知道即便写再多的安慰话语,也掩盖不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失落。

三年后,我考上了大学,父母高兴得像中了头彩。可就在我刚接到录取通知书不久,大伯突然跟我说:“你上大学后就不用再住我这儿了,家里人多,也不方便。”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并没有太多惊讶,反而是一种解脱的感觉。

我早已习惯了在大伯家被当作外人,这次考上大学,仿佛也是给这段寄住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

离开大伯家的那天,大伯母没有出来送我,只是留了一句:“以后有空常回来看看。”

离开省城,我心里轻松了许多,仿佛卸下了什么重担。

大伯和大伯母并没有在我的青春里留下太多温暖的回忆,反倒是那种无形的压抑让我刻骨铭心。

上大学后,我和大伯一家联系很少,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见面。

每次见到大伯,父母总是满脸堆笑地感谢:“这几年多亏你照顾庆国,要不是你,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父亲的态度仍旧是那种有求于人的卑微,而我心里却早已无所谓了。

大伯听到父母的感谢,总是摆摆手,嘴角带着一丝自得:“没什么,庆国也是在我们家学会了自立。这孩子现在能考上大学,都是我教出来的。”

听到这话,我心里苦笑,面上却依然附和着点头。

我知道,大伯从来没有真正教过我什么,但我也无心去争辩。

在他眼里,我不过是他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而我自己清楚,真正让我成长的,还是那些年寄人篱下的苦涩和孤独。

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想起那段住在大伯家的日子,心里仍旧有一丝无法抹去的酸楚。

那些日子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冷漠中找到自己的路,也让我更加珍惜家乡的温暖。

大伯家那顿没有饺子的年夜饭,成了我记忆中最难忘的过年经历。

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家庭温暖,不是依赖于谁的施舍,而是来自那些真正关心你、无条件支持你的人。

本故事为虚构短篇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