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少校被俘后去改造,大喊:告诉首长赵炜是902,陈云亲自接见

爱吃凉历史 2024-11-01 03:53:11

1947年10月的一个清晨,一位疲惫不堪的国民党少校沿着乡间小路艰难行进,步履蹒跚,满脚血泡。他在北平刚刚逃出重重搜捕,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又徒步十余里,终于遇到了解放军的游动哨。然而,身穿国民党军装的他刚一靠近,就被小战士们端枪拦下,喝令缴械。他身形一晃,摇摇欲坠,面对解放军的警惕目光,这位国军少校忽然哑声喊道:“告诉首长,赵炜是902!”他的真实身份和使命是什么?

从战俘管理处到东北保安司令部的转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钟声还在回荡,赵炜从国民党第五战区日侨战俘管理处的岗位上被调往东北。新的职务是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少校参谋。他从上海启程,穿过繁忙的街道和拥挤的码头,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列车沿着曲折的铁路线,穿越了江苏的平原,驶入了山东的丘陵,最后停靠在了天津站。天津,这个北方的要塞城市,在战后的废墟中逐渐恢复了生机。赵炜下车后,感受到了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寒风刺骨。

就在这个城市的一家茶馆里,赵炜与朱建国重逢。两人曾在战争年代有过数面之缘,朱建国那时是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部的作战参谋。

朱建国穿着一件整洁的中山装,头戴军帽,看起来严肃而庄重。他的桌上放着几份文件和一本翻开的地图,显然是在等赵炜之前就在审视一些军事部署。

朱建国首先询问了赵炜的行程和调动情况,随后话题转向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东北的战略重要性。赵炜听得出朱建国话语中的关切,东北作为新的战略前线,正吸引着国内外的目光。在深入交谈中,朱建国透露了自己对当前国共两党关系的看法,并表达了对未来可能爆发更大规模冲突的预见。

朱建国谨慎地四周望了望,低声向赵炜透露自己实际上已经与中共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并认为中共的地下情报网络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将扮演关键角色。他认真地看着赵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邀请赵炜加入这个网络,为共产党提供情报支持。

随后的几个小时,两人就具体的行动计划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朱建国给出了一系列的联系方式和安全措施,同时安排赵炜尽快前往北平,与中共的一位主要情报员见面。

在北平的秘密会面

1946年3月的一个清晨,赵炜踏上了前往北平石驸马大街89号的路程。北京的早春依旧寒冷刺骨,街道两旁的老槐树枝桠裸露,透着几分萧索。

赵炜按照朱建国给出的地址找到了姓王的朋友家。这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门口挂着斑驳的红漆大门,门楣上方镶着“宁静致远”的牌匾,显得颇有几分书卷气。他推开门,迎面是一条幽长的走廊,通向主屋的方向。院内种植着几株干瘦的竹子,随风摇曳,发出细碎的响声。

王先生已经在院中等候,他身穿灰色的中式长袍,头戴斗笠,面带微笑地迎接赵炜。他们互致问候后,王先生领着赵炜穿过院子,来到了主屋的客厅。

不久,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步入客厅。这位男子戴着灰色礼帽,穿着灰布棉袍,脚踏圆口鞋,手中抓着一张报纸。他的穿着打扮在当时的北平并不起眼,很容易与普通市民混为一谈。这位男子正是“石坚”,一位中共的高级情报员,但他的外表与身份极为不符,完美掩盖了他地下工作的秘密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谈话,石坚逐渐转入正题。他详细地介绍了中共情报网的基本情况和即将承担的任务。每一次会面,他都会带来一些任务具体的资料,比如地图、文档等,这些都被巧妙地隐藏在他的衣物之中。

在三次会面中,石坚逐步向赵炜透露了更多关于情报工作的细节,包括密信的编写、接头信号的更换等技巧。每次会面结束时,石坚都会仔细检查周围环境,确认无人跟踪后,赵炜才会离开。

经过这些谨慎的准备和互动,赵炜对情报工作的要求和风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石坚的指导下,他最终被正式接纳进中共的地下情报网络,被赋予了“902”这一代号。

情报工作与国民党的密室

1947年春天,东北的寒意还未完全消散,赵炜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的机密室里担任主管。在这个重要岗位上,赵炜巧妙地利用职务之便,每个月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将一册兵力配备表带出机密室。赵炜每次将这些情报安全地交给接头的中共情报人员,随后,这些信息会迅速被送往中共中央情报部,为解放军提供极其关键的参考。

到了3月,赵炜与另一名地下党员袁泽在沈阳成功会面,双方的情报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袁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员,行动谨慎老练。在沈阳的几次秘密接触中,两人迅速建立了信任,每次会面都在不引起任何怀疑的情况下完成。赵炜通过袁泽将国民党的作战计划一一传递,文件内容涵盖了国民党军队的调动路线、进攻地点以及部署时间等重要情报。

在一次重要的行动中,赵炜发现国民党13军准备向前线调动的一份命令。赵炜经过仔细分析,决定利用职务之便发送一则假命令,扰乱13军的部署。他在文件中对出发时间和行军路线做了微妙的调整,使部队在行动中偏离了原定位置。

这则假命令的发布引发了连锁反应,13军因错误的行军路线错过了预定的集合点,甚至未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支援。由于13军的部署混乱,解放军趁机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造成13军大部损失惨重。

助力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

1947年夏季,东北民主联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准备在战略要地发起多线进攻。当赵炜在机密室内获取到一份有关四平的国民党军队部署信息,文件中详细记录了驻守四平的国民党军的兵力分布、主要防御路线以及后续增援计划。

赵炜小心翼翼地将这份情报复制,准备送出。此时的沈阳已经有严密的巡查制度,赵炜尽量选择安全的时机,秘密与中共地下情报员接头,确保情报不在传递过程中被截获。他将这份四平作战布防情况交给了袁泽,让他尽快转交给上级。赵炜知道,这些信息将直接送往中共中央情报部,为解放军的指挥层提供第一手战场信息。

几天后,赵炜又获取到一份更加详细的增援部队调动命令。文件中写明了国民党计划在四平周边布防增援,企图围困民主联军的行动。他迅速将这些重要内容汇总,交给中共情报部门。随后,民主联军高层得到了赵炜送出的情报,迅速调整了攻势方向和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切断国民党援军的调动路线。这样一来,驻守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

6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在获得充分的战场信息后,开始了对四平的全面进攻。四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在民主联军的强力围攻下,逐步失去了战场优势。由于赵炜提前提供了国民党调动和增援的情况,民主联军能够及时调整战术,将主要攻势集中在四平外围,防止国民党的增援部队抵达战场。

几天的激战后,民主联军在四平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四平作为战略要地的失守,使得国民党的东北防线开始出现裂痕。

被捕与最后的逃脱

1947年9月,北平的局势陡然紧张起来。国民党侦破了中共在北平的情报机构,多名地下党员被捕,赵炜的身份也因此暴露。北平的街头巷尾加紧了盘查,似乎每条街上都有便衣特务,四处张贴着赵炜的通缉令,他的出行变得极其困难。北平城的出入口严密封锁,交通站点、旅店等地更是戒备森严。

在北平的最后几天,赵炜时刻注意着周围的情况,谨慎行事。为了不引起怀疑,他只能小心翼翼地选择偏僻的小巷,绕开主要的检查点。他不敢多做停留,辗转躲避,不断变换衣着打扮。随着时间推移,敌方搜捕的范围越来越广。赵炜深知留在北平已是死路一条,他必须想办法突围回到沈阳。

经过一番周密的计划,赵炜决定利用夜色掩护,走小路避开主干道,绕过多个盘查点,朝着城外缓缓前行。每当听到前方有哨兵的交谈声,他就迅速隐藏在阴暗角落,屏住呼吸,待对方离开后才继续前行。数次险些被巡逻队发现,他都靠着冷静的行动一一躲避开。几番辗转之后,赵炜终于穿过了北平的外围防线,成功脱险。

1947年10月16日的清晨,赵炜走了大概十里地,双脚早已被磨得血泡满布,艰难地支撑着每一步。就在他筋疲力尽之际,他远远望见前方的草地上有几个身影。走近一看,是几名解放军的游动哨,他们正背着枪巡视着周围环境。

几个年轻的战士看到一位穿着国民党军装的男子步履蹒跚地走近,立即提高了警惕,迅速端起枪口,对赵炜发出了命令,要他立刻放下武器并站住。赵炜微微喘息着,抬起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敌意,他用沙哑的声音表明身份,但几个战士显然不敢放松警惕,要求他立刻坐下接受检查。

赵炜表明自己是奉命归队的中共地下情报员。几名战士将赵炜送往连部,根据流程他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身份核实。连长和指导员得知抓住了一位“国民党军官”,也赶紧前来查看。赵炜平静地站在那里,开口道:“带我去你们营部。”一路上,赵炜被层层递送,最终来到了辽南军区的指挥部。他面见军区的高级指挥员,向对方简明扼要地汇报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说明自己是代号“902”的中共情报员。

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和辽东分局书记陈云随后也接见了赵炜,对他在敌后的英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赵炜则迅速恢复了工作状态,继续在情报机关中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1]范国平.代号“902”:赵炜东北卧底生涯(上)[J].档案春秋,2015,0(12):48-51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