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余承东专利互怼,华为不需要证明自己,余承东该清醒了

王新喜科技趋势 2023-12-14 15:40:08

文/王新喜

小米余承东铰链专利互怼引发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但从这次互怼来看,恐怕要替余承东捏一把汗了。

事件缘起于周六的花粉年会上,华为余承东说了这么一句:友商抄袭时不太尊重我们(华为)的知识产权,拿过去随便编个名字就说是自己的,双旋水滴铰链直接变成龙骨铰链,龙骨是不存在的。

针对此,小米在声明中澄清称,龙骨转轴是小米集团自研的全新一代折叠转轴,业内首创3级杆组结构,与余承东所称的“双旋水滴铰链”并不相同。

小米指出,“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机械结构,小米自研的‘龙骨转轴’都与余承东先生所宣称的所谓‘双旋水滴铰链’完全不同。经研读余承东先生所属公司传播的技术资料和已公开专利资料,并经实际拆解验证,余承东先生的言论完全不符合事实。我们请余承东先生遵循‘科学与严谨’的基本规则,请勿再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这次余承东还会赢吗?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恐怕要替余承东捏一把汗了。

铰链专利的争议

首先对比小米“龙骨转轴”专利和华为“双旋水滴铰链”专利,可发现华为“双旋水滴铰链”虽然申请日早于小米“龙骨转轴”专利,但专利公开日更早,且两者技术特点上存在差异性。

如果真的侵权,华为直接起诉专利无效就可以了,所以大概率是没有侵权,这也是小米回复的重点,因为从时间上来看,抄袭一说也不成立。

从时间上来看,华为的第一个内折水滴折叠产品是2021年2月上线的,华为的内折水滴专利是2019年12月申请,2021年6月才公开的,而小米的三级杆组龙骨转轴在2020年9月就已经提交申请。从小米的反击来看,小米这个公告其实有一件事没写清楚,就是小米的龙骨转轴专利是一案多申,同时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华为类似的技术的三连杆水滴内折专利是2021年10月才申请的。因此,小米在申请三连杆铰链的时候,市面上没有华为的水滴铰链产品,华为的相关专利也是在保密阶段没有公开。小米的专利是具有独立性的。

至于说铰链形态上抄袭借鉴?事实上,目前各家的铰链形态上,基本上都大同小异。从小米与余承东的争议来看,两者在设计结构、零部件数据以及尺寸大小方面存在差异,但思路有相似之处。

这背后也有业内人士猜测:如果小米的这个专利是挖了个华为的人搞出来的,那华为类似的专利就因为被挖个人晚了一年,说明这个专利的核心研发掌握在这个被挖出来的人手里,那他在哪里研发的,肯定专利就归谁。

不过铰链专利的争议之处在于,如果说相似之处,可以追溯到更长远的时间,比如我们门上的铰链,这是铰链的祖宗。

应用到手机上,更早的是摩托罗拉在2016年就申请了一个专利,该专利包含一个铰链,铰链包含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可以被选择激活来提高周围OLED面板的温度,让畸形的OLED面板恢复正常状态。

对于这次专利之争,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层面来看,万元左右的小米Mix fold3和15000元的华为mateX5构成了竞品关系,另一方面是,小米手机最近的势头不错,尤其是小米14的销量声势很好,虽然小米在高端市场还是不如华为,但是小米是4K+国内市场的老二了,这或许给了余承东一定的压力。

小米这波回应,只用了“余承东和其所属公司”,没有扩大到华为,一方面自己犯错自己扛,不把问题扩大化,一方面能够做到有理有据,最大的看点在于结尾那句“科学和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这是此前余承东发朋友圈怼懂车帝的话。一方面有理有据,一方面,这次小米公关知道热点在哪里。

这个专利之争给行业带来的正效应是,技术与创新永远是致胜的王牌,或许可以督促更多的公司重视专利,重视创新与原创,这是一件好事,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不过过去余承东与众多大佬互怼,站华为的多,这次也有不少消费者站小米。

从目前来看,余承东或许需要改变自己来适应当下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业地位的变化。

华为不需要证明自己,但需要同行的支持与合作,余承东或该清醒了

事实上,余承东打口水战,很少输过,毕竟,消费者对华为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华为是中国科技研发领域的扛把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今天的形势来看,华为已经成长为国内公认的巨头,大家对华为有更高的期待,这不仅在于技术,也在于同行竞争姿态。

正如日前胡锡进站出来表态表示:华为是中国信息产业的旗帜,是老大哥,华为的技术创新是体系性的,一骑绝尘,但其他几家走了不同路线,但也都有各自贡献,诚恳希望看到他们彼此竞争同时相互配合与团结,共促科技产业的强大与繁荣。

余承东过去一直以来的营销风格就是强调技术上绝对的压制吊打对手,凡事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但事实上,这种风格或许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华为,因为今天大家都知道华为比同行强,这一点已经不用证明了,反而今天的情况是,大家害怕华为,担心华为杀入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很多人就要丢掉饭碗。华为其实更需要收敛锋芒,让自己赋能行业,与行业共成长。

毕竟,无论是哪一个行业,消费者都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厂商与产品,更多差异化的风格,更加丰富的选择。

而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华为不仅需要对手,在很多业务上,也需要同行的支持与合作。尤其是涉及到很多To B的业务。

在过去,比亚迪王传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是,我希望比亚迪可以再稳一点,尤其是在10万——20万元的比亚迪汽车中,我们要占据绝对的控制权,但是我们也要留口饭给别人吃,留条活路给他人。不能搞得别人很难受,这样对大家都不好。

而同行怕华为,是因为担心华为的强势竞争与营销,让大家没有饭吃,事实上,这一点在新能源汽车圈中,过去很多车企不愿意跟华为合作,其实也是这种忌惮心理。

在今天,华为Mate60系列正在为华为赢得口碑的当下,无论是芯片业务、鸿蒙操作系统还是新能源汽车智驾能力的布局与扩散、华为都需要有大量合作伙伴的支持,赢得用户,但是也要赢得同行的尊重,主动去改变这种同行忌惮的市场氛围,对华为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更有利。

如果说在3年前,华为还需要证明自己的话,但在今天华为已经不需要了,今时不同往日,华为的市场地位与品牌地位基本已经确定,其实已经无需去证明什么了,没有人会觉得小米的技术会强过华为。尤其是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手机行业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内市场发展渐趋饱和,各家互怼渐趋频繁,消费者对大厂的期待其实更多是开拓海外,而不是在国内疯狂内卷。

在目前已经变化的消费者期待的心理下,余承东或许也需要应时而变,当华为地位不一样,市场氛围不一样,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不一样的时候,过于锋芒与强势针对的营销风格或许不利于华为的品牌进一步上行,对此,余承东或许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知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