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时砂Earfree-i5降噪真无线耳机体验-TDSREVIEW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8-28 16:04:41

ROSE TECHNICS Earfree-i 5 ANC TWS - TDS REVIEW

ローズ Earfree-i 5 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完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ROSE TECHNICS Earfree-i 5: IV (Recommend)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 | TDS ANC Pyramid:

ROSE TECHNICS Earfree-i 5: In-Ear Fine Level

这是弱水时砂 ROSE TECHNICS(ROSESELSA)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十二个产品。

几个月前我们介绍过弱水的琉璃 X,它作为 buds 形态真无线耳机在低价位引入高码率编解码器的代表,综合表现是值得购买的。弱水的 pods TWS 产品线在上代的 Earfree-i 3(以下简称 i3)就已经支持了 LDAC,那么这代 Earfree-i 5 能够在哪些方面进行升级呢?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Earfree-i 5 包装大体体积与 i3 是相近的,不过不像 i3 的封套+独立双纸盒的结构,Earfree-i 5 采用了和琉璃 X 一样的一次性封条设计。不过或许是带柄 pods 形耳机的充电触点与盒内接触较深,在耳机腔体上没有找到防止跑电的绝缘贴。

包装内配件包括三对硅胶套和一条 USB-C to USB-A 短充电线。i3 曾经附带过单独的收纳保护盒,但是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和巡回之后,由于材质的原因,收纳盒上的黑色植绒给 i3 的充电盒表面染上了一些颜色——类似的塑料染色问题在前不久我们介绍 AVIOT WA-V1 时也有所提及。这也是这次 i5 没有附送类似收纳盒且升级材质为金属的原因之一。在购买时,弱水有专门的清水套搭配售卖,也就十块钱不到。

硅胶套的形态是较软、有一定磨砂感的矮轴套,为了贴合耳道口形状与导管造型设计为 Y 轴稍长的椭圆形。导管内侧有专门的固定凹槽适配。当然,你依然可以搭配弱水自家的 SuperBowl、Super NC 200 等耳套进行佩戴改善、声音调整与被动隔音增强。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Earfree-i 5 有三种配色可选,分别是武士灰、香槟金以及本文主角远天蓝。武士灰的灰度近似于我们之前介绍琉璃 X 时展示的那个灰色,香槟金的饱和度偏低,不会有特别扎眼睛的感觉。至于远天蓝,这个名字大概可以想象到与某手机配色的相似性。实际的观感则是饱和度也不会高,非常浅的状态,看上去介于天蓝色、银色和浅蓝绿色之间。

充电盒的形态与体积与 i3 基本相似,能够看出明显的设计语言沿袭。不过,这次 Earfree-i 5 将盒身材料进行了相当的加强。新的铝合金表面带来很好的坚固感和扎实感,表面的阳极氧化处理也摸上去手感不错,不会有琉璃系列或者是上代 i3 给人的塑料感。盒盖顶部原先的金属拉丝面板也替换为了一体成型的过渡。

配对按键和 USB-C 口均位于底部,按键手感扎实,反馈干脆。充电盒的转轴结构也比过去调教得更好,在开箱视频中我们会展示它与主流旗舰 TWS 耳机开盖的对比。阻尼感调校和磁吸力度都是经过考虑的。

耳机本体的形态为带柄的 pods 型,在充电盒内的收纳逻辑符合常规,磁吸力度较大。不过,由于耳机相对于盒体露出的比例不算大,在手滑时取出会有点困难,平常则无碍。耳机的设计大体上也沿用了 i3 的曲面造型,柄的顶部有触控区域标识。在改进模具之后,Earfree-i 5 的柄摸上去会更加棱角分明一点。耳机的颜色饱和度要比盒子高一些。

腔体从俯视角度看饱满程度不会很突出,但是纵向的饱满程度会高一些。佩戴的稳定性在带柄 pods 类型的 TWS 里算是正常水平,舒适性良好,没有什么压迫耳廓的问题。单边重量仅 4.2g,所以也不会有明显的下坠感。对于耳廓不会特别小的人群来说,Earfree-i 5 的稳定性基本不用特别担心。

Earfree-i 5 依然支持 IP54 的防尘防水,应对常规运动场景和小雨等绰绰有余。

腔体表面的可见开孔共有三处。耳机柄底部的开孔用于通话麦克风收音,腔体内侧有麦克风开孔,导管基座附近还有一处开孔(也集成了佩戴识别传感器)。耳机没有明显的气压平衡问题,在同等体积的 TWS 中被动隔音性能中规中矩。

操作与软件端功能 | Control & APP

Earfree-i 5 的各项机身操作全部依靠耳机柄部靠上区域的触控识别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于单击、双击、三击以及长按动作的识别。默认长按左侧定义为语音助手调用,长按右侧降噪模式切换,单击没有定义,双击为播放控制,三击为切歌。在 app 中可以进行操作的自定义。

这次耳机上集成了佩戴识别传感器,识别开关在 app 中需要手动开启。实际体验下来,或许是由于佩戴传感器位置的缘故,对于摘下戴上的动作并不是每次都能够精准识别。识别成功的状态下,反应速度还算比较快。

操作的误触率并不算高,且单击默认设置没有进行定义,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误触的影响。

语音提示的音量适中,操作反馈有清晰的提示音。识别的效率尚可,基本上反应速度还是不错的,很少出现识别错误。

ROSELINK app 也得到了升级,跟 Earfree-i 3 刚发布的时期相比,现在它的界面设计会更加合理,功能也完善不少。

在 app 段能够实现的除了操作自定义、降噪和声音模式切换以外,还提供了游戏模式、双设备连接和 LDAC 的开关。没有广告,没有多余功能,这点做得还是挺好的。和琉璃 X 时期的 app 相比,进入多设备管理页面不再需要断开连接,看来功能修复速度很快。不过,在目前版本 3.0.6(4608) 下,偶尔 app 界面会出现断触问题,有时连接状态也会识别有误,建议尽快修复。

降噪/通透/通话 | ANC, Transparecy & Call

按照弱水官方给出的数据,Earfree-i 5 的降噪深度峰值在 48dB,有效频宽 4000Hz。一直以来,我们还是以实际感知为准。默认有四个降噪档位——降噪、风噪、普通(降噪关)以及通透。在降噪开启之后,低频频段的降噪效果还是有明显感知的,在通勤途中的车辆路过以及割草机等声音能够抑制到一个比较舒服的程度。对于一些瞬间大声压噪音的处理还有待加强。人声低频频段的覆盖与琉璃 X 基本相当,在同价位属于不错的。

抗风噪模式开启之后,Earfree-i 5 的确能够对于正对方向、侧向的风源有着非常明显的风噪抑制,这点表现在同价位相当优秀。在抗风噪模式中,耳压感也非常低,你可以理解这一档位为所谓的“舒适降噪”和抗风噪的合体。

通透模式下,外界环境音的音量并不会特别大,能够感知到低频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衰减,在中高频会稍微有一点噪声。总体的自然度尚可,相对于琉璃 X 来说稍有进步,交流时的可用性则还是不算很好。这个状态下的风噪感知也是有的。

通话能力方面,Earfree-i 5 和琉璃 X 一样,都搭载了歌尔四麦克风并支持 AI 通话降噪。实际表现,在运营商网络通话过程中的清晰度还是不错的,且相对于琉璃 X,Earfree-i 5 的麦克风收音音量更大,与麦克风位置距离嘴部更近也有一定关系。在嘈杂环境中的降噪算法引入也比较明显,会适当影响到语音主体的连贯性。

总体上来说,Earfree-i 5 能够进入 TDS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 In-Ear Fine Level,抗风噪、频宽覆盖有所优势,在低价位属于表现还不错的状态。

信号与续航 | Connection & Battery

信号稳定性方面,作为搭载 LDAC 的设备,我们依然对于它在两种模式下的信号进行了主观测试。

信号优先/最佳效果模式连接标准测试设备 Xperia 5 III 的状态下,在 WLAN 关闭的情况下卡顿丢包情况比较少,平均一首歌曲大概三四分钟长度的情况下会有两三次卡顿,很快恢复。距离三米且隔承重墙的状态下也不会有卡顿的明显增加。开启 WLAN 对于丢包次数的影响不算明显。

设备不变,切换至音质优先模式。在信号密集区域打开 LDAC 音质优先会出现影响聆听流畅的卡顿问题,而行进中或者在开启 WLAN 的情况下不会有明显差别。日常使用,建议最佳效果模式,两者声音差别不明显。

而切换到 AAC 之后,无论 WLAN 开启与否,Xperia 5 III 与 iPhone 14 的测试结果都是足够稳定的,也能在保持相当距离的情况下确保信号流畅。

延迟方面,弱水给 Earfree-i 5 准备了独立的 54ms 低延迟模式,且与 LDAC 不冲突。开启低延迟游戏模式之后,以 LDAC 编解码器、最佳效果模式连接标准测试设备 Xperia 5 III,播放流媒体视频,主观感知上延迟控制在正常语速半个字以内,关闭游戏模式后其实延迟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增加。在这方面,Earfree-i5 的表现在同价位是不错的。

续航方面,官方宣称 Earfree-i 5 可以实现单次续航 10h、结合充电盒一共 50h 的续航。个人经过标准流程测试下来,开启主动降噪、声音模式默认,以 LDAC 编解码器信号优先连接 Sony Xperia 5 III,以50%音量连续播放流媒体音乐(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节目(小宇宙),仅耳机续航为5小时17分钟(三次系统显示满电下平均值),关闭主动降噪后有着明显的续航增加,基本符合 LDAC +开启降噪会比同音量 AAC 关闭降噪下续航近乎这半的经验规律。官方介绍的数据基于关闭降噪的 AAC 下表现,此时测下来则还略超出官方描述标称值。

扬声器、编解码器与声音模式 | Driver, Codec & Sound Modes

Earfree-i 5 搭载了直径未知的拓扑振膜动圈单元 HR2。加上 Cadence HiFi 5 DSP 的算力提升以及独立的耳放模块,基于等响曲线调音补偿,对于声音表现有不错的硬件支持。支持的编解码器包括 SBC、AAC 以及 LDAC。

在 ROSELINK app 上,可以在四种声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尽管没有自定义的均衡器,但是声音模式之间的差别也是可以感知的。以下基于跟默认的“弱水经典”的主观比较,来简单介绍下其他三种调音的特性。

“日系柔情”:人声的距离会近一些,中低频凝聚度更强,能量依然不会堆积。齿音和一些乐器的金属感被打磨到一个比较少的程度,通透感也会下降一点。大体上这是一个比较重视人声兼容性的风格。

“乐器大师”:人声会更远更凹,基音频段稍高的乐器有着更加抓耳的听感。

“清新空灵”:低频的能量感进一步被削弱,整体是一个偏薄、偏干净的状态,适合 Ambient 类歌曲的表达。

引入个人主观喜好的排序如下:弱水经典≈日系柔情>乐器大师>清新空灵。

下面的声音描述,将基于 LDAC 编解码器信号优先、默认耳套、弱水经典声音模式并不开启降噪和游戏模式的状态下得出。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都不算突出,弹性不会有很强感知,延伸能力还不错。收放速度适中,保留的残响不会很多。氛围烘托有一定晕染感,但是不浓郁。Earfree-i 5 的低频风格大体上是不会有很强能量感的,听上去会比较平顺清淡,比较弥散。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不会有明显的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距离不算近,口型大小适中,厚度有所控制。Earfree-i 5 对于人声的质感表现重视程度稍高于线条的刻画,在没有齿音人声的聆听中,它可以呈现一个比较圆滑的质感。男女声之间的倾向性不算明显,除了齿音多的、明显偏细的声线,普遍适应性都差不多。对于颗粒感有所打磨,是为了顺滑感进行处理的状态。音色渲染的比例不算高,大体上是一个比较靠后但是音染不重的状态。喉音的位置比标准要稍微低一点,但没有过分,气声的比例不算多,齿音是可以感知到的。人声频段的通透程度中规中矩。

乐器方面,普遍也是质感优先于线条的表达方式。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都是偏扎实而非抓耳感的风格,拉拨弦的细节量在同价位的 TWS 中属于第一梯队,但不会有突出感。大提琴的形体感会缺一点凝聚感。铜管类的气势感不强,需要亮感的小号等亮度表现适中。木管类的音色大体上没什么问题,空气感表现不错。乐器的泛音量不算多,也不会有突出感,大体还比较自然。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适中,Snare 的扎实程度中规中矩,镲片的刺激感不算强,但是会有一定的金属感溢出。

高频的亮度适中,除了齿音、金属感的轻度突出,大体上不会有其他的尖峰突出,总体上能量感不会特别集中。极高频的延伸尚可,滚降不会过快,稍早一些。

声场的规模在入耳 TWS 中显然是比较大的,横纵均有一定的距离,不过,“高度感”不算突出。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中规中矩,整体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解析能力同价位出色,不会有过分的解析感“溢出”问题。动态表现适中,瞬态尚可。

总结评价与玩法建议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

与上代的作风不太一样,Earfree-i 5 适合的音乐类型主要为华语流行、一些录音制作较早的乡村、民谣、布鲁斯和 RnB 等也不错,但是主要的现代欧美流行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太够劲。部分偏向萌系的 anisong 也会有人声不够突出、齿音存在影响的问题。对于电子乐来说,它则适合不太强调 bassline 或者 BPM 的类型,比如 Trance、Ambient 等。摇滚金属大类的适应性也更加适合需要场面、不太重型的分支,比如华丽摇滚等等。Acoustic 大类,对于中小编制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为主的作品来说,它的表现都是这个价位里可圈可点的。切换到日系柔情模式之后,对于 anisong 的适应性有着很大的提升。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 Earfree-i 5 的声音,那就是平和。没有刻意突出什么频段,除了高频的一些风格处理以外,重视整体的自然度,不会有明显的能量堆积问题。结合比上代进步不少的降噪综合能力以及精致程度很高的充电盒,我们给出 Earfree-i 5 IV 级评价。

KingTsui, TDS Studio.

August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