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80年代非常真实的一组珍贵照片,纯朴、鲜活令人动容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6-09 20:52:39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几载。

翻阅老照片,宛如重温往事。

照片中的笑靥如昙花一现,定格当下的欢笑,幸福恒久驻留。

岁月,在脸上刻下了皱纹,

却掩盖不了,内心年轻的渴望。

那一个个鲜活瞬间,都已沉浸在时光的洪流。

有欢乐,有泪水。

有挣扎,有追求。

60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片祖绿的田野,麦浪微微拂动。

9位身着朴素的年轻姑娘,或站或坐。

双马尾,随风飘扬。

她们专注地低头,读着手中的小本子。

那是收录着,伟人语录的诵读材料。

虽然,只是田间地头的简单环境。

但她们,就这样认真学习起来。

那个年代,却在平凡劳作的姑娘心中掷地有声。

这幅静谧的画面,凝固在旧照片里。

见证着一个特殊年代里,那最质朴、却也是最令人动容的人文情怀。

老婆孩子热炕头

故乡的平房里。

那铺宽阔的火炕,是冬日里最温暖的港湾。

户外寒风肆虐,冰雪凄凄,只要一翻身就会被炕面滚烫的温度唤醒。

驱散了,家人心头最后一丝寒意。

入夜时分,人们便钻进火炕头那蓬松的被窝,美美地睡上一觉。

翌日醒来,四肢依旧温热。

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光。

火炕,不仅是睡觉的所在,它承载着北方人日常生活的全部。

有时会在炕上打牌唠嗑,有说有笑;

有时聚在一起包饺子,动作熟练;

有时,姑娘就坐在炕边做针线活。

这张老照片,定格了一家人在火炕上包饺子的温馨场景。

在这火炕之家,从不存在生分疏离,只有热情洋溢的亲切氛围。

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或闲聊或守岁,其乐融融。

纯真年代

六七十年代。

虽然物质生活,相对贫困。

但人们却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

照片中,正是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纯真的面孔。

我们并非怀念,当年的贫穷落后,而是怀念那种淳朴、善良、正直的品质。

尽管生活拮据,人们却容易获得满足感。

当时的贫富差距,不太明显。

大家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状态。

除了农忙季节,人们总有大把闲暇时光,用于玩乐和休憩。

老照片上,人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微笑。

那笑容纯朴质朴,不做作,不虚伪。

钱财固然重要,但并非万能。

贫穷并不代表幸福感的缺失。

他们是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从眼神里透露出的精气神,如今确实越来越难能可贵了。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怀念和铭记的年代。

番薯叶成了装饰品玩具

照片里,一个小女孩身穿碎花棉衣。

眼神纯真清澈。

她巧手将番薯叶,编织成简单的装饰品。

别在头上,戴在耳朵和脖子上,尽显孩童天性中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60-80年代,物质条件还比较简陋。

玩具,往往来自大自然和生活本身。

孩子们变废为宝,动动脑筋、

根本用不着昂贵的商品。

一根树枝、一块砖头、一片绿叶都可以变作有趣的玩意。

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创造乐趣。

简单的娱乐方式,却能获得最质朴的快乐。

与今天先进的电子游戏相比。

当年孩子们的玩乐,更多来自亲手动脑,更易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物质匮乏的环境里,他们学会自食其力,懂得知足常乐。

朱砂痣和白月光

在七八十年代的乡村。

处处可见,年轻姑娘及腰的麻花长辫。

油亮的黑色长发,被细心编织,越发显得乌黑浓密。

她们圪蹴而立,长辫在身后微微摇曳。

就像一条活泼的小溪。

照片中,两位长发姑娘相视而笑,笑容灿烂如朝阳。

她们身穿素净的长袖衬衫,脚上是自家手工缝制的鞋子,朴素而不失青春活力。

长辫在肩头轻轻摆动。

恰如少女的热情与青春,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随意一甩,长辫子就可以化作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带来几分娇羞,或者嗔怒的情绪。

所以乡间常能听到歌声: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一双明眸眼儿亮,辫子粗又长..."

梳着麻花长辫的女孩,就是乡间大家眼中的朱砂痣和白月光。

如今,“长发及腰”竟成了一种难求的奢侈和仪式感。

但在那个质朴年代。

长发却是理所当然的普通场景,随处可见。

它不单是少女青春的象征,更是一种淳朴自然、不作矫饰的好品质。

六七十年代乡村赶集

过年时节,乡间赶集的场景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摊贩们,叫卖着应节的小商品和美食。

吸引了无数大人小孩的目光。

照片中,一群妇女和孩子聚在一家售卖花灯的摊位前。

一个个鲜艳灿烂的花灯,挂在摊头。

点缀满了整条街巷。

摊主殷勤地,向他们介绍着每一种灯笼的独特之处。

手中还拿着一盏已经点亮的,熠熠生辉。

孩子们看得入神,眼睛里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他们中有的捧着一盏刚买的小灯笼。

小手轻轻摇晃着,被灯影折射的光斑逗得发笑连连。

除了花灯,一旁还摆满了糖画、冰糖葫芦、麻花等应景小吃,勾起了孩子们的胃口。

不少大人,手捧一碗刚买的热乎乎麻球汤。

细细品尝着,这冬日里最暖胃的味道。

整条街道,洋溢着欢腾的气氛,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

大人们尽兴而归,孩子们则手捧心爱的小玩意,用稚嫩的笑声为这个年味十足的节日再添几分喜庆。

一年一度的赶集日,承载了太多久违的温馨与喜悦。

水龙头下的快乐

八十年代的炎夏。

学校操场上总是热闹非凡。

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会蜂拥而至,聚集在那唯一的水龙头前。

只见一双双小手伸得老长,屏息期待着水流。

哗啦啦,清凉的水终于喷涌而出。

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

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手掌伸到水流下,捧着甘冽的水渍渍喝。

没有任何防护,也无须担心疾病。

只需稍作洗手,就能安全地品尝。

水流时涓时洼,却足以解渴止渴。

每一滴水珠入腹,都能带来阵阵清凉。

孩子们顾不上水渍打湿了衣衫,只顾尽情地畅饮这人间美味。

或是双手合拳,舀水痛快地往脸上泼,只为降降温;

或是直接将头凑到水龙头下,任由水流拍打在头顶,带去酷暑的燥热。

80年代时尚女性

一派俏丽恬静的景象,映入眼帘。

六位穿着时髦旗袍的年轻女孩,悠然而立。

身姿婀娜多姿。

所穿的旗袍款式,虽各不相同。

但无一不体现出,东方女性的优雅大方。

有人穿着素雅的青花旗袍,勾勒出修长身段;有人则着芙蓉红,衬托出盈盈桃腮;

还有人身穿缤纷印花,活力四射充满青春气息。

腰间一线曲线毕现,胸前绣着精美刺绣。

当映入眼帘的,不只是她们婀娜的身姿,还有那副淑女的气质仪态。

她们或翩翩而行,或踌躇而立。

神情间尽显从容大方。

手中跨着当年流行的小香包,无不暗自透着优雅从容的时尚品味。

仿佛时光的车轮,拨回了往日。

一派复古优雅的时尚风情,跃然纸上。

大哥大专营店

这是上世纪一家“大哥大”专营店。

当时的移动通讯设备,刚刚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时尚潮流和身份象征。

店面虽不算宽敞,但干净整洁。

从外面往里看,墙上和门头到处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大哥大和BB机广告海报,色彩斑斓、夺人眼球。

最显眼的是门头上的巨大广告牌。

大字写着“都市大哥大4380”的字样。

据说当年入网费,就高达6000块。

相当于一部家用小汽车的价格。

可见,拥有一部“大哥大“在当年是何等的奢侈和身份象征。

光是窗外,那闪亮的广告海报。

就足以吸引路人的目光驻足。

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走进店内,仿佛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奇世界。

写在最后

那个年代,生活虽朴素。

但人们心境纯朴、快乐知足。

老照片,定格了一众饱经沧桑却心存善良正直的面孔,展现出纯真年代独有的人文情怀。

儿时的娱乐,简单天真,一根树枝一片绿叶就能变废为宝;

清凉的水龙头,便是最好的“饮料机“。

即便物质匮乏,大人孩子依然尽兴而归。

那个年代,也有自己的时尚。

长发姑娘、时髦女郎无不散发出独特的优雅气质。

这些点点滴滴。

虽看似平凡,却熠熠生辉,永不过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