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年少时曾在少林寺度过八年时光,练得一身好功夫。
这功夫非但强身健体,且于烽火连天之时,屡屡护他逃过鬼门关。
1955年,许世友荣膺上将之衔。
若要论许将军的一生,怕是“奇人”二字不足以尽言。
他素来痴迷武艺,且对打猎情有独钟,偏偏又是酒中豪杰,甚至有人暗自估量,许将军平生所饮之酒,若以卡车运送,怕是得三四车才能尽数装载了去。
因而他便有了“酒神将军”之称。
许世友退休后收入缩水,茅台酒价格却涨了三倍,没钱喝酒怎么办?
将军的酒坛子
许世友,这位“酒神将军”,酒量之大,恐怕都难以用海量来形容。
许世友之名,不仅在南京部队威名远扬,整个军中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早在红军时期,许将军便是举杯豪饮的传奇人物,那时团以上的首长各有挑夫,挑的行李一头是书报,一头是衣物。
唯独许将军的挑夫,挑的左右肩膀不是行李,而是满满当当的酒坛。
这酒坛的重量,似乎也并未拖慢他的脚步,反倒让他越发豪情万丈。
更绝的是,他身边有个姓宋的通信员,专门负责替他背酒,走到哪里,酒便跟到哪里,这架势倒像是带着一队随身酒库。
许将军的酒量被视为军中“特批”,他可以随时开怀畅饮,旁人若敢效仿,唯有偷偷摸摸地躲在角落里自斟自饮。
红四方面军有人对此不平,跑去找总部领导申诉,结果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三人听罢皆笑而不语,只甩出一句话:“你有他那般豪量么?”
这反问一句,倒是将所有的不满统统压下去。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担任胶东军区司令,正值胶东战事频繁,四面风声鹤唳,部队轻装前行,连一张报纸都精简得毫不留情。
唯独许将军的通信员依然身负那只酒壶,壶内所装,皆是醇酒。这壶酒不仅承载了许将军的战场豪情,亦成了战友间的一剂“镇痛剂”。
战争如火如荼,酒却从未离身,因为他坚信,战鼓之余,当得豪饮。
战事告捷之后,许世友常常设宴庆功,邀功勋卓著的将士们一同畅饮。
这酒非什么名酒,不过是农家酿的高粱酒或地瓜酒,器皿亦不讲究,统统用大碗。
众人一入席,先是一碗满满的烈酒搁在眼前,许将军二话不说,举碗一饮而尽,随即抛下一句豪言:“空腹先干!”
那规矩,是一滴不剩方能夹菜。
每人空腹一碗,接下来便是互敬互饮,干碗再干碗。
其间无半句“少喝点”,因为在这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谁也不知下次聚会时,是否还会见到今日的酒友。
部下敬他,他照单全收,来者不拒,愈战愈勇,一顿酒席七八大碗下肚,依然谈笑自若,毫无醉态。
传奇将军许世友是个真豪杰,倒是那碗中烈酒,也在他面前甘拜下风了。
论起嗜酒,怕是无人敢与许世友比肩。
酒坛若论三分清,许将军便能一饮而尽;若论七分浓,他亦豪情满溢。
然世事无常,一场风波骤起,将军之家难逃一劫,竟被“查抄”个干净。
风声稍歇后,他踏进家门,第一件事便是直奔那心心念念的宝贝储藏室。
这储藏室非他物,乃是他珍藏多年的酒库,储存着他多年来四方搜罗的佳酿。
谁料,拉开橱门一看,里面空空如也,许将军只觉一阵天旋地转,顿时瘫坐地上,气得骂道:“这群酒贼!好生没良心,妈了个八的,不得好死!”
许将军的陈年老酒全被抄走了,那些为他寒冬中添暖、胜利时加冕的心头宝贝,如今竟消失得一滴不剩。
坐在那空荡荡的橱柜前,许将军好似失了魂魄,喃喃自语:“我的酒啊,辛辛苦苦存下的好酒,都让这群不要脸的抄走了,一瓶也不留!”
世人多爱钱财器物,而许世友却偏偏对那坛坛好酒情有独钟。
被抄的何止几坛酒?家中珍玩、书籍、资料俱毁一空。
然而,将军最痛惜的,唯有这些酒坛子。
他这般模样,莫不是连他的部下看了都暗自摇头。
后事传入京城,周总理闻之亦觉唏嘘,特意打来电话,关切问道:“世友同志,听说你家被抄了,损失可严重?”
许世友压抑已久的悲愤此刻再也按捺不住,对着话筒喊道:“总理呀,我那满满一橱的好酒,全被那群贼偷走了,一瓶不剩!您说这算不算严重?”
真茅台和土茅台
1980年,刚刚被推举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许世友,竟然忽然向党中央请假,理由直截了当:京城气候不适应,非得南下南京,静心撰写回忆录。
上头一听,当然是应允,于是他便提着行囊,豪迈南下,入住中山陵8号。
抵达南京,许将军的生活依然朴素如昔。
对于饮食,他向来不求花巧,锅里煮的何物,他便一口吞下,从不挑剔。
若说他有何特别的嗜好,便是那一壶醇香的茅台酒。
常常能听到他那幽默风趣的话语:“冷酒伤肺,热酒伤肝,没酒伤心!”
此言既透着潇洒,又隐隐流露出几分酒香,仿佛在耳边荡漾,让人不由得莞尔。
许世友不喝其他酒,他心中只存一酒,便是那独具韵味的茅台。
然而,有一回,他在京西宾馆欲饮而不得。
当时酒柜被紧紧锁住,拿钥匙的人不知去向,工作人员也无计可施。
没办法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只好往茅台空瓶子里灌了五粮液。
然而,许世友一尝,怒火中烧,怒斥道:“这是什么茅台?糊弄人!”
八十年代,茅台酒宛如稀世珍品,珍贵得令人瞠目结舌,以至于人们戏言,找一瓶茅台酒的难度,远胜于觅得一位合适的妻子。
许世友,每日必饮一瓶,若有贵客造访,则更需双倍奉上,月量少说需达五十瓶。
江苏省计委根据北京政治局委员的标准,每个月都给他六瓶茅台。
但对比下来,这个量少了太多,根本不够喝。
他的办公室甚至专程派人前往北京,寻求解决之道。
不久之后,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会议,饭后,工作人员见到了南京军区的向守志司令员,急忙将许世友缺酒的消息告知。
此时,其他司令员纷纷凑上前来,众人齐声说:“这岂能行?我们的许司令决不可缺酒!”
向守志则一脸认真,信誓旦旦地承诺:“这事包在我身上,许司令在南京的饮酒问题由我来负责。”
他回到南京后,便派遣军区司令部的管理局局长,专程前往深圳,务必为许世友议价,确保每月提供五件茅台酒(每件十二瓶),以解燃眉之急。
自此,许司令的饮酒之事在全军上下蔓延开来,甚至他的老部下们相互传递,去探望许司令时,唯有一瓶茅台酒必不可少。
许世友性情豪放,待客之道可谓是手到擒来,邀朋饮酒,已然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一向钟情于热闹,尤其喜欢朋友们的陪伴,与他们举杯畅饮。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身体状况却愈发不好,专家们纷纷献言,劝他酒量应当控制,每餐不宜超越三至五杯(若论酒量,则是那三钱三的杯子,二两的酒)。
可一旦有宾客到来,许将军那份豪爽与好客便瞬间压过了这些医嘱,这喝酒的量也打不住了。
自从他退居二线后,公务宴请机会少之又少,几乎所有的聚餐都由他自掏腰包。
然而,他的酒钱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茅台的价格犹如脱缰的野马,从原先的四元直冲至十二元,涨幅之巨大令人瞠目结舌。
正当此时,南京军区的西村农场推出了一款新颖的粮食大曲,风味虽似茅台,然其价格却亲民得多。
似乎是哪个机灵鬼忽发奇想,将这大曲装入旧茅台的瓶中,便戏称为“土茅台”。
许将军依然坚持以“茅台待客”,这成为了他的一种执念。
于是,工作人员们开始默默准备这“真、土”两种酒,细心安排。
众人皆事先明了这一分寸,喝着土茅台,竟然也能笑逐颜开,毫无破绽。
时而,他们甚至装得比饮真茅台的宾客更为“豪气”,或许正是因为这“土茅台”中蕴藏着几分真诚的情意。
一生豪迈,以酒作别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许世友军旅生涯的谢幕之战,仿佛一道战鼓,砰然一声便收束了他辉煌的戎马岁月。
当部队凯旋至南宁,广州军区前线指挥所隆重设宴,为英雄们庆功。
许世友出席,未将胜利二字挂于嘴角,倒是尽数倒入杯中。
他空腹上阵,首先敬全场三杯。
一杯“为英雄而干”,二杯“祝再立新功”,三杯则愿大家永远热爱祖国,永远当英雄!
豪迈而又不失诚挚,竟似那杯中酒般浓烈,让人心头一热。
席间,广州军区参谋长周德礼忆及当日情景,话中难掩激动:许司令敬完三杯,又接连与大家畅饮三巡。
军中各路英雄闻此气氛,纷纷上前向他敬酒,哪怕一杯接一杯,许将军却是来者不拒,杯杯见底,滴酒不剩。
许将军的豪情像是无尽的泉源,浑然没有半分醉态,倒是愈喝愈豪迈,愈喝愈精神,愈喝更是毫无倦意。
那日,究竟喝了多少杯?早已无人记得清。
只是看到许司令高兴得笑容灿烂,众人心头皆觉痛快。
席中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这真是酒神将军!”
众人暗暗赞叹,一边喝着手中酒,一边不由地多看几眼这位征战沙场的传奇人物。
世上豪饮者无数,但如此能饮、能战、能将胜利装入杯中一饮而尽的,怕是只有许将军了。
他这酒,喝得是豪气,饮的是英雄,倒也是将他一生豪情的总结,酒过三巡,便似一段传奇。
晚年,许世友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倘若常人,怕早就禁了酒,可他偏不。
他这嗜酒如命的脾性,竟是连绝症也难以剥夺。病情逐渐加重,肝昏迷的症状愈发频繁,甚至连食物也无法下咽。
然而,即便在昏迷中,他对茅台的执念未曾消减分毫。
亲属无奈,取过一瓶茅台酒,用筷子蘸了些微,轻轻滴入他口中,才二三滴而已。
出人意料的是,这几滴茅台,仿佛胜过一切止痛良药,许将军的眉头顿时舒展,唇边竟浮现出一抹安然的笑,整个人安静下来,仿佛这几滴酒就是他最后的慰藉。
许世友将军终年八十。
他去世后,为寄托哀思,灵柩中依照大别山的风俗,摆放了几样陪葬物品,而其中最为特殊、最为象征的便是那瓶茅台和一只白玻璃小酒杯。
他这一生嗜酒如命,茅台伴随他一世的喜怒哀乐,随葬之首非此物莫属。
他在中山陵8号留存的茅台约莫还有四十余瓶,有人提议尽数陪葬,有人主张放一半,但最终象征性地放了这一瓶。
或许许将军若泉下有知,也会会心一笑。
这一瓶茅台,既是他一生的豪情写照,也是他节俭本性的最后一笔。
一生纵情,伴酒而眠;一生豪迈,茅台作别。
参考资料:开国上将的简朴生活——许世友的衣食住行王宣与酒相伴的许世友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