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向越南河江市打了6发炮弹?越南电台播报中国军队炮击平民

狼行天地 2024-04-30 06:40:17
第1军轮战期间,部队在积极防御的同时,还组织炮兵对越军进行了针锋相对地打击,其战法变化多端。如以小制小,团、营属火炮采取固定与游动、间瞄与直瞄、单弹与集火射击相结合的方法,对越军配置分散、射击位置变化快、火力准的小型火炮予以沉重打击,使其发挥不了作用;以大压中,充分发挥中国军队大口径火炮数量多、炮弹充足的优势,集中压制寻歼越军中程火炮;前沿阵地“拔钉”,针对越军配置在阵地前沿、对中国军队一线步兵威胁最大的直瞄火炮“钉子”,将部分85加农炮直接推到前沿阵地,以直对直,展开对攻。同时,用间瞄火炮实施校正射击,边打边修正,直至彻底将敌炮击毁为止;纵深“抓鸡”,即对越军纵深重要目标,在进行反复观察校对、综合分析比较后,采取“老鹰抓小鸡”办法,集中炮火予以歼灭性打击。 整个轮战期间,第1军所属炮兵共击毁击伤敌火炮128门、军车65辆,战果丰硕。配属第1军作战的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16团司令部侦察股股长徐小丹,带领前沿观察所人员执行侦察任务100多次,克服山地丛林环境的艰难困苦,机智果敢,充分运用炮兵知识辨别敌炮兵阵地,先后捕捉了70多个重要目标,为后方炮兵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情报。战后,徐小丹被中央军委授予了“炮兵侦察英雄”荣誉称号。27军在轮战期间集中组织了8次炮击作战,共发射各种炮弹41343发,歼敌1050人,摧毁敌火炮70余门、军车11辆、屯兵洞22个、指挥(观察)所36个、各种工事447个,引爆弹药库(所)45个,沉重打击了当面之敌。 在两山作战中,越军装备的苏制BM-21火箭炮和苏制M46型130加农炮威力大、射程远,常常对中国境内纵深地区的目标实施炮击,并封锁中国军队的后方运输线。1984年5月14日上午,14军40师炮兵团4连在麻栗坡干田向八里河东山之敌进行火力准备时,遭到越军远程炮火压制,被打得很被动,却一直抓不到越军的炮阵地目标。为了报复越军,当日傍晚,师炮兵指挥所指令炮兵第4师第5团的130加农炮营,以越南河宣省省会河江市区的一面旗帜为目标,打了6发炮弹,并发射宣传弹以示警告。 当时正值下班时间,炮弹落到了下班的人群中。不久,越南的电台就广播了中国军队炮击打死打伤其妇女儿童的新闻,据说这事后来还闹到了联合国。5月22日,炮兵第4师第5团的130加农炮营再次炮击了河江市的越南军政机关,二军区前指遭到炮击,不得不后撤躲避。这两次炮击距离在20公里左右,是两山作战期间中国炮兵打得最远的战例。 两山战场地域狭窄,道路较少,地形复杂,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因此,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只使用了少量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当时动用的是14军坦克团(1985年编为14集团军坦克旅),其前身为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之一部,参加过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有实战经验。14军坦克团(旅)以连为单位先后配属给轮战的6个合成军,全团(旅)9个连全部参加了两山作战,共参战1152人次,成为抗美援朝战争后参战最多的解放军装甲兵部队。因为战场环境所限,在使用坦克时着重发挥其机动性好、直瞄射击、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的特点,作为移动火力直接支援步兵压制敌火力点和炮兵。 1984年7月28日,14军坦克团1连奉命支援40师118团2连出击那拉地区的156高地。该高地紧邻盘龙江,其北侧就是汉杨地区的423、395高地,有越军的机炮阵地,被其火力所俯瞰。这次战斗前,坦克1连提前隐蔽前出,秘密占领了预先构筑的阵地待机。当战斗打响后,突然以火力压制汉杨方向已暴露的越军机炮阵地,全连8辆坦克两两一组轮番出击,打得机智灵活,先后摧毁越军火力点8个、无坐力炮1门,并打掉了八里河东山上的1个越军观察所,支援步兵顺利完成了出击作战。在老山战场的2年多轮战中,14军坦克团(旅)共摧毁越军炮兵阵地2个、观察所3个、高射机枪阵地和火力点23个,压制敌炮兵阵地、高射机枪阵地23个,堪称功不可没。 在两山作战中,越军非常善于设障布雷,而中国军队工兵也与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智斗勇。工兵主要担负的任务是:在战前协助步兵构筑阵地,秘密排障开辟通路;战斗中随步兵前进破障开路,打敌工事。因为两山战场的阵地战特殊环境,工兵担负了大量的施工筑垒任务。除利用地形和洞穴构筑工事外,还要根据战场特点自制工事。如著名的猫耳洞,就大量使用了波纹钢和矩形钢组合搭建,上面厚施被覆层,能防炮、抗震和防雨水,小的洞可住1、2人,大的洞可住几人至十几人。猫耳洞内狭小、潮湿、闷热、不通风,人在里面站不起,躺不开,不好坐,不好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当时在老山前线官兵中流传有一句著名的话:“在猫耳洞中一年,把一辈子的苦吃完了。”在1980年代,老山战场的猫耳洞曾闻名全国,成为新时期英雄主义的象征。在战前和战中实施破障开路是最危险的任务,工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随时死亡的危险。在两山战场上曾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排雷英雄,一位是11军31师92团特务连工兵排8班副班长杨再林,在师主力攻击者阴山之敌前,与战友秘密前出作业,先后在1047高地北南两侧排除地雷162枚,开辟了一条150多米长的通路,使得步兵在攻击发起后仅用了30分钟即攻占了39号高地,切断了者阴山守敌的西侧退路,为达成战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位是27集团军79师237团工兵连排长尤建华,上阵地218天,单独执行任务198次,排雷1101枚,创造了老山前线个人排雷的最高纪录。 同时协助战友排除了越军设置的84单火箭爆破器10具、爆破筒302节、炸药400余公斤、各种手榴弹246枚,并破障开路524条,总长2800米。在执行敌火力控制下的设障任务时,埋雷1250余枚,自制自设土地雷420余枚、爆破筒250多节。战后,杨再林和尤建华都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排雷英雄”荣誉称号。在战斗紧张而来不及排雷开路时,工兵中还出现了舍身滚雷的英雄事迹。如14军40师工兵连8班战士方忠诚,在配合主力攻击662.6高地时,毅然滚雷开路。当右脚炸飞、肠子流出后,推开救护他的战友,拼尽最后的力气继续向满是地雷的山坡下滚去,直至壮烈牺牲,战后被昆明军区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至于在排雷破障时牺牲、负伤的工兵,在轮战各军中都曾大量涌现,堪称可歌可泣。工兵出色执行任务的一个典型战例是:在第1军部队1985年3.8战斗发起前,工兵与步兵分队协同,根据各自的实际,采取集中和连续的不同作业方法,秘密构筑了短洞17个(长187米,可容600余人)、波纹钢猫耳洞55个、掩蔽部24个、掩盖观察工事18个、掩盖射击工事26个,挖掘交通壕4500米,开辟通路15000余米,排雷2789枚,使担任奇袭作战任务的部队400余人、56具轻重火器、106吨弹药及5-7日的食品,全部提前储备进洞,保障了出击战斗的顺利进行。
1 阅读: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