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访问英国,看到朴茨茅斯军港47艘铁甲舰,确实被震撼了!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4-10-26 03:32:2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1896年,年逾古稀的李鸿章踏上了轰开清廷大门的那个遥远国家的土地,他怀着期待和忐忑,揣着任务而来。

这位老者,衣袍飘飘笑容和煦,却在军港中面对排列整齐的铁甲战舰时,感到如坠梦中。他心中暗想:“原来,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强大海军。”

当年的北洋水师虽曾风光无限,在这浩浩荡荡的舰队面前却显得渺小得可怜。面对此情此景,李鸿章只感到悲哀和对前途的迷茫。

来自朴茨茅斯的震撼

1896年,清廷已然是摇摇欲坠,虽然还在勉力支撑着外表的虚假荣光,但是一次又一次战败、一个又一个协议、一场又一场起义,都在向世人公告:它去日无多。

在那个历史的转折点,清廷却派遣了一位重臣前往欧美。当然不是让人公费旅游的,而是有政治任务,到访国不管是沙俄还是英法都是“强盗兼债主”,希望对方能够在某些地方“网开一面”。

这位肩负重任的人,就是李鸿章。对于这个刚刚从战败的阴影中爬起来的国家来说,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期待。

身为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心中装着的是一份对海军的自豪,可惜他的这份自豪在两年前被日本给毁掉了。

此行的目的地之一英国,海军百余年来都是世界一流,既然来了,李鸿章自然不愿意错过亲眼一睹其风貌的机会,他也希望能够借此解决一些内心长期的困惑。

虽然是手下败将,但毕竟为他们创造了巨大财富,所以英国还是挺重视李鸿章一行的。他不仅与女王、首相分别面谈,还得以参观了很多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难得一见的先进代表,如银行、军工厂。

彼时,恰逢海军阅兵,可惜的是时间不凑巧,清廷代表团到达的时候刚好已经结束了。不过,参与的舰船还没有全部离港,还有三分之一继续停留。

于是,当时的首相就陪着李鸿章等人到了朴茨茅斯。一下车,海风迎面扑来,带着一丝咸味,似乎在告诉他这里是海洋的国度。

随行的官员们都在兴奋地讨论,然而李鸿章却默默凝视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波涛汹涌。那一艘又一艘的高大威猛的舰船,就像一群沉默的巨兽,傲然伫立在港口,水面泛起微波,似乎在诉说着它们的壮丽和强大。

想象一下,整整47艘铁甲舰整齐地排列在港口,闪耀着阳光,令人目不暇接。李鸿章的眼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自愧不如。

他曾经拼命组建的北洋水师,如今在这些舰艇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舰艇的规模、装备,甚至是水手们的训练,都是他无法想象的。

在他的心里,北洋水师曾是他引以为傲的事业,而此刻,却成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失落:“这就是我费尽心思打造的海军与他们的海军之间的差距啊。”

这一幕幕在他脑海中不断回放,似乎让他回到了当年辛苦建设北洋水师的那些日子。那些年,他经历了无数的波折,然而今天站在这群舰船面前,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显得那么苍白。

随着一声炮响,李鸿章被震撼的心情驱动着,走上了甲板。舰上气氛热烈,水手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训练,舰长面带微笑,仿佛在向他展示他们的骄傲与自信。

他不禁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海军力量。”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既为这些年轻水手的士气所折服,也为自己国家的现状感到悲哀。

铁甲舰的盛景与反思

此时的港口,简直成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海军盛宴。李鸿章走在甲板上,感受着舰艇的坚固与威严,仿佛每一艘舰艇都在向他述说着海军的荣耀。

他的脑海中闪过北洋水师当年风光的场景,想起自己曾引以为豪的舰队。可如今,看到这些技术先进、装备齐全的铁甲舰,他不禁心中一凉,明白了科技与实力之间的巨大鸿沟。

每一艘舰艇都在展现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这让他对未来的中国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自己国家的落后让他不得不反思,难道真的只能在这样的对比中永远自愧不如吗?

然而,他的眼光中又闪现出了一丝希望。在对比中,他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非已然结束,反而更需努力。

李鸿章在心中下定决心,回国后一定要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奋起直追。他想到了海军的未来,想到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想到要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

这一切,似乎都在他心中交汇成了一股力量,虽然面前的艰难困阻让他倍感压力,但他知道,只有前行才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他心中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正如他在北洋水师中所做的一切,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文化碰撞的趣事

李鸿章的行程中,不仅有对军事力量的震撼,还有文化上的诸多碰撞。在英国的接待中,他感受到了热情与尊重。

女王的接见、政府官员的盛情款待,这一切都让他倍感荣幸。然而,正是这份荣誉背后,也隐藏着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

在宴会上,李鸿章与英国贵族们的交流初始非常愉快。西方的餐桌礼仪让他既惊讶又好奇,品尝着异国的美食,他的思绪却回到了故乡的那一桌团圆饭。

在谈到各自国家的文化时,李鸿章引用了麻姑仙像的故事,想以此祝福女王长寿,却因为翻译的问题,竟让对方误以为是中国的圣母玛利亚。

“哎呀,真是误会啊!”李鸿章在心中无奈地摇头,面上却依然保持着微笑。虽然小小的误解引发了笑声,却也让他意识到,中西文化之间的隔阂依然存在。

接下来,他们又聊到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列座的英国人聚精会神地听着,眼中流露出好奇。

在英国的这些日子,他希望能够让西方更多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好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技术。虽然路途漫漫,但他心中的那份信念始终坚定。

访英之行,是夹在众多大事中的一件小事,却也是整个时代的缩影。

参考资料:

长篇历史纪实报告 落日无魂:晚清岁月写真.红旗出版社.2002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