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旅行家”徐霞客四次远行,一路上到底有多艰辛?

哄动这史记 2024-05-19 05:43:14

文丨哄动一史

编辑丨哄动一史

徐霞客生活在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最后岁月之中,但朝政的腐败并没有阻碍他踏遍祖国山河的雄心壮志,自二十二岁开始,他便在母亲王氏的支持下,走出家门,带着两个家仆开始了最为漫长而艰辛的旅游。

纵观徐霞客一生,在短暂的五十四载的生命中,他先后远游四次,足迹踏遍相当于现代的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可谓不折不扣的“旅游达人”。

每到一处地点,徐霞客必定将那里的地貌地质,所见所感清楚地记录下来,可惜由于一路上颠沛流离,屡遭劫难,不少珍贵遗稿已然失传,在他死后不久,好友季会明将他的遗稿整理成册,于是,便有了我们广为熟知的《徐霞客游记》……

殷实子弟,励志远游

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一个殷实之家,其祖父乃是生活在弘治年间的徐祯卿,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吴中四子”。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

然而,在一次科举舞弊中,徐祯卿受到牵连,遭到贬黜。这一变故,直接导致徐家后代对官场名利的厌恶,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踏入仕途,对游山玩水,遍览名胜古迹投入了浓厚的兴趣。

父亲的这番行为,对儿子徐霞客产生了影响。但父亲却依然期望儿子能仕途顺利,恢复他老徐家的清誉。这从他给儿子取名“徐弘祖”便可窥一斑。

然而,当爹的却并不能左右儿子的思想,徐霞客从小就对家里的地理类藏书产生浓厚兴趣,并发下宏愿,有朝一日,必要“朝碧海而暮苍梧”,用双脚去亲自丈量每一寸大好河山!

对于考取功名,家里人并没有对他做出硬性要求,毕竟,家中殷实的家底足够支撑起徐霞客一生的开销。十九岁那年,徐父溘然长逝,从此,徐霞客便承担起了家庭重担。

但他心中那个周游天下的夙愿始终没有搁浅,只是看着年迈的母亲,恪守着“父母在,不远游”的道德红线。

但通情达理的母亲李氏却给了儿子一张“游必有方”的通行证——心灵手巧的她亲自给儿子缝制了一顶“远游冠”,鼓励儿子向着远方阔步进发!

于是,带着母亲的无限信任,二十一岁的徐霞客便带着家仆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

周游山河,波澜壮阔

对于李氏竭力支持儿子徐霞客远游的行为,史书上用了八个字一言以蔽之:“弘祖之奇,孺人成之”。这其中蕴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与深深期许,从此,对中国地理深深沉迷的徐霞客便带着家仆顾行走向了那些他未知的千沟万壑,壮阔的浩荡山河与磅礴大地。

在守孝期间,徐霞客曾对《大明一统志》认真研读,书中对雁荡山的详细记载让他神往已久,于是,他便将远游的第一站定在了这里。

雁荡山的绝美风景让徐霞客心醉不已,那犹如白练一般的瀑布,更是让他欣喜若狂,人生中首次远行就能见到这般奇景,这让徐霞客对未来的人生充满期待与希望,然而,此时的他也许不知道,无数让他感到绝望与痛苦以及生离死别正在未来等待着他。

三十一岁那年的初春,徐霞客随家仆来到黄山,登上峰顶,他在洗完温泉过后,独坐山间,此时山上仍然飘着盈盈白雪,此时他不禁想起来好友陈继儒说过:“春听鸟鸣,夏听蝉音,秋听虫声,冬听雪落。”这般痴迷浪漫的行为,大抵也只能在他们这帮失意文人之间才能产生共鸣。

当年,“霞客”二字也是陈继儒赠予他的,有着无论行至何处,都能霞光万丈的美好寓意,从此,老徐家的这位“旅游达人”便以此为号,这才有了在后世人那里如雷贯耳的“徐霞客”。

母亲王氏去世后,徐霞客守孝期满,便开启了自己的“万里遐征”。当时,中国的西南区域鲜有人至,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年过半百的徐霞客开始了人生最壮丽的西南之行。

这一次,王二也加入了他的远行队伍。此外,江阴迎福寺的静闻禅师有一个夙愿,那就是将他倾尽毕生心血写就的《法华经》亲手供奉于位于滇境的佛教圣地鸡足山,当听闻徐霞客“万里遐征”计划后,他也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硬是要跟随徐霞客一路向西南而去。

这年九月十九日,远行正式开始,由于山路陡峭,所以他们选择走水路,沿着河道一路西行。然而,仅仅只过去半个月,那名叫王二的家仆就因畏惧路途遥远,选择不辞而别。

徐霞客只得伴随顾行与静闻禅师沿着赣江,逆流向西南而去。船到梅林渡口时,暴雨突至,徐霞客等人只能选择让船靠岸,休憩一夜。

次日清晨,他们便遇到水盗劫财,幸亏徐霞客反应机敏,没等水盗上船,他便已跳入河中,凭着多年练就的好水性躲过一劫,然而,当他狼狈地上岸后,却与静闻禅师及顾行失去了联系。

那段日子,他心急如焚,想着静闻禅师德高望重,对自己万分信任,倘若此次遭遇不测,那他岂不罪过大矣。幸而不久后,他们三人再次重逢,而且俱各安然无恙,只是船上的财物、细软或被水盗劫掠,或落入河水之中,两手空空的他们叫苦不迭。

幸亏徐霞客平时有藏匿财物,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他从头发内掏出一支银耳挖,将它拿到当铺,换了几两银子,给三人置办了衣物,买了些药物,为顾行包扎好伤口后,便继续向西南而去。

三人劫后余生,本该庆幸,无奈此时已身无分文,再无财力支撑前行之路。原本应该打道回府,但是徐霞客心有不甘,他知道,如若此次半途而废,那他此生断然没有机会再来一次西南之行!

于是,徐霞客便借道衡州城,找故友筹集路费,无奈任凭他与静闻禅师如何努力,筹集的路费仍是杯水车薪,于是,静闻禅师就索性留在衡州继续化缘,徐霞客则带着顾行继续南下。

到了广西融城后,静闻禅师早已到此与他们会合。由于岭南炎热气候,瘴气弥漫,静闻禅师与家仆顾行疾病缠身,不能启程。

后来,经过慢慢调理,顾行病情渐渐好转,然而,静闻禅师却奄奄一息,他自知来日无多,便央求徐霞客在他死后,将他的著作《法华经》与骨灰带到云南鸡足山。

静闻禅师圆寂后,徐霞客悲痛万分,他含着热泪将大师火化,并暗暗发誓,一定要早日抵达云南,完成大师遗愿!

老来无憾,友助成书

徐霞客与顾行两人抵达昆明时,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徐霞客来不及欣赏昆明城的风景,就急急赶往鸡足山,将静闻禅师的骨灰和他那本呕心沥血写就的《法华经》一并交与寺中僧人。

当僧人们听闻徐霞客等人的途中遭遇后,无不为之感动,立刻着手为静闻禅师筑塔诵经,超度亡魂。同时,寺中僧人还竭尽所能地帮助徐霞客解决许多困难。

只是这个时候,始终跟随徐霞客走南闯北的家仆顾行却突然叛变了,他不仅不辞而别,而且还将主人的财物一卷而空,面对此状,徐霞客并没有怒意与悔恨,他回想顾行十几年来的忠心耿耿,誓死跟随,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心中翻滚,所以,对于他的这番行为,他一点也恼恨不起来。

后来。孤身一人的徐霞客对金沙江水系进行了详尽的考证,最终确认金沙江就是长江上源,从而为证实了我国长江是世界第二长河提供了最为原始的依据。

其次,徐霞客还对《大明一统志》进行了一系列的勘误工作,对中国的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做了专门研究,按此推算,他比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罗曼,足足早了尽一个世纪,其对世界地理的贡献可谓意义非凡。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五十四岁的徐霞客病逝于江阴老家,这位用双足走完大半个中国的伟大的地理学家,最终在好友季会明的帮助下,让耗尽半生心血的游记手稿编篡成册,对后世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我们很多人都特别向往诗与远方的浪漫生活,但真真正正舍得像徐霞客这样付出实际行动的又有几人?从他戴上母亲亲手缝制的“远行冠”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他必将经历不平凡的一生!

虽然徐霞客先生已经远离了我们四百多年,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许下“朝碧海而暮苍梧”的那份豪气,面对重重艰险的那份勇气,以及矢志不渝,一心向着梦想出发的英雄气!

参考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徐霞客》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