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乡土志》——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乡土教材

吉利社会 2024-11-03 03:06:11

前些时候,受街道领导指示要求,做一些地名方面的探索研究,搜寻资料时,好友王益来先生给我推荐了《泰州乡土志》,没有纸质版本,就将该书的影印本发给了我。说实话,在我而言看电子本比翻实体书更方便省事,弱点一是费眼睛,二是不容易做记录,所以只能是循章索句,要什么找什么。最近时间宽裕了些,就将这本书的电子本翻开仔细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与感动。毫不夸张地说,《泰州乡土志》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乡土教材。

《泰州乡土志》不是地方志,而是一本初等小学的乡土教材。光绪朝,海安属泰州管辖,相信海安巡检署所属范围内的学堂都曾使用过这本教材。

这本乡土教材的编写,正逢清末新政时期,其时清廷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旨在摆脱落后局面,实现强国目标。例如: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1902年又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并颁布实施意见。1904年朝廷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办理学堂,首重师范”。清廷强制学堂“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并晓喻“各府州县学官,应责令学堂对诸生严加管教……,以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加强教育,除了教师培养之外,教材建设是关键。用以新式学堂教学的教材是相当严肃的一项工程,传统蒙童使用的是四书五经,也是经过千百年的精选锤炼挑选出来的适合中国小孩读的书。新式学堂创立后,其教材编选由“总理学务处代奏编书局编成乡土志附片”,然后各地按此编辑,“再根据编书局监督翰林院候补侍读查对”,“初等教育章程历史、舆地(相当于今天的地理)、格致(类似于现代的思政)均就编课用意”有“至为精善”的要求,各地“谨遵照定章编成例目”,奏请批准。光绪帝对呈报的乡土志例目的批示是“知道了”,照请准行。

可见编成一本乡土志,就算是晚清时期,也要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要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过学识渊博(翰林院候补)且有教育(侍读)经验的饱学之士监督审阅后,方可最后呈皇帝老子钦批准行。为了能够编出优质合格的乡土教材,清政府“责令各省督抚(总督和巡抚合称)发交各府厅、州、县,在士绅(士族和乡绅)中选择博学能文者,按目考查、依列采录……始限一年,清本邮寄京师编书局。”想来该书应该就是应政府要求编写而成的。

《泰州乡土志》由马锡纯编著,泰州教育会助学所发行,上海锦章书局印刷,定价每本大洋一角。这些都印在版权页,各司其责,权益明确。编得好不好,编者承担责任。印刷是否清晰精美,印书局负责。官方发行,确保权威。公开定价,避免猫腻。传至今天,这本书的印刷也堪称精美,与同时期官方出版的普通志书相比,不仅字体大,而且清晰度很高,体现了当时印刷的最高水平。印制最好的书籍是教材,此言不虚。

《泰州乡土志》包括两大部分:泰州地理,泰州历史。仔细阅读全书,尤其是结合《泰州志(光绪)》看,这本乡土教材,不是照搬志书上的现成材料,而是精心提炼了泰州乡土地理历史中最精华的要素,并结合了编者的研究与深化,明确阅读对象,突出编撰目的,融入了教育的要素。既有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又有生动形象的可读性。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枯概念,在历史脉络中间以人物故事,在山川地理中穿插典故传说,读来趣味盎然。

有趣的是这本《乡土志》将地理篇放在前面,历史篇则放在了后面,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方土地滋养了这里的人民,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物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土地是本,历史是流,无本则流不生,无流则本不旺。

在地理篇中,明晰山川疆域(此处,州域也),勾勒古今形胜,描绘人文物产。对山河水利,行政区划,桥梁道路,著名街巷,风物特产,古迹名胜,土地职官等等都有生动记述,让人读后对家乡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有比较清晰的印象。在这里我们看到海安当时所属的永吉乡,看到海安镇北的凤山,看到上官运盐河、杨冒河、阔河、串场河,看到凤凰桥、百子桥、徐家坝,看到长江淮水东海在这里通连。

而在历史篇中,总揽历史变迁,汇聚古今英才,萃取域中大事,理清文化脉络。对域中人类、户籍、氏族亦有概论。看了之后,就能够对泰州建制废立变更的历史、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有比较清晰的印象。这些人物要么对泰州生存发展居功至伟,要么对泰州人民福祉做出过重大贡献,要么至贤至孝,感动泰州,总之堪称后世榜样,世人楷模。

《乡土志》虽然依历史、舆地、格致三科要求编写,并没有单独的“格致”篇目。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始终蕴涵贯穿在这本乡土教材的字里行间。纵观全书,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弘扬爱国爱乡精神,树立道德品德标杆,坚定历史文化自信。

在地理篇开篇的乡土释义里面,编者说:“脚踏者为地,地面上小部分,为吾等最爱之中国,中国一小部分,为吾等现居之乡土。”学习了解家乡地理,就是为了树立爱国爱乡的志向与理想。既是编写目的,也是衷心期望。在历史篇的“历史总论”里,编者这样说:“儿童入学之年,正如未开化之日,一切教育,当准其脑力之所容受,则谈话善矣。泪乎稍增知识,而效慕之心生,于是进以适宜之史,导之亲观祠宇,瞻拜乡贤,于直接观察中启其爱情,是乡土史尤为切近而有味者也。”

将思想道德教育融于乡土地理历史之中,让孩子们纯洁的心灵里驻入爱国爱乡之情,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先贤榜样,在瞻拜家乡先贤的过程中,找到学习效仿的榜样,这才是乡土教材应该完成的任务。

《泰州乡土志》出版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百多年过去,马锡纯老师编写的这本乡土教材依然闪烁着史学光芒,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范本,也是我们编写乡土教材的极好借鉴。

《泰州乡土志》编者马锡纯简介:

马锡纯(1870~1929),字东侯,号莼颖,又号东皋子。泰州城区人。优贡生。年轻时以诗文著名,为南社早期社员。擅长书法,有黄山谷笔意。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民国7年发起创设淮东中学,曾任泰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以及江苏省第四师范、私立淮东中学、时敏中学国文教师。马锡纯热心乡土教育,编有《泰州乡土志课本》上下两册,上册为历史,下册为地理,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石印发行。此外著有《南洋劝业会纪要》、《征兰小志》、《国文范本》等。——《泰州志》(1998年版)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