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叫停!美国大量收养中国儿童,88%都是女孩,背后有何深意?

科普10克 2024-09-13 17:24:40

前言

中国政府调整了跨国收养政策,从当日起,除了有血缘关系以外的子女、继子女,任何外国人不得领养中国儿童。

这一调整让人不由得深入思考,毕竟跨国领养这件事在我国持续了多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突然让我国禁止了呢?那些被美国领养的中国儿童,他们的日子过得究竟如何?

政策转向:跨国收养的终结

这个平平无奇的日子却在中美两国的收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政府突然宣布:从即日起不再接受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

这消息一出,顿时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唏嘘不已,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出台?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政策的出台确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要知道,自1991年中国开放跨国收养以来,已经有超过8万名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

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双赢”的局面却被政府一纸令下给叫停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歇后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细究起来,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从我国开放跨国领养到如今也有20多个年头了,虽说美国领养的中国儿童数量十分庞大,但这并不意味就是件好事。

因为谁都不能完完全全的保证每一个孩子在美国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然,这个幸福的生活并不说要多么富裕,但起码衣食住行都能够无忧。

可自从互联网盛行后,我们也不是没有听过那些中国儿童在美国惨遭虐待的事件,虽然案例不多,但有没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说,这个因素可能是我国结束跨国领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既然我国当初愿意开放跨国领养,难道就没有提前想过这个后果吗?如果想过,为什么还要开放政策?

善意之举:跨国收养的兴起

回想当初,国家选择出台跨国收养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那代人的思想过于老旧和条件不好,所以不少孩子都被遗弃。

在这些可怜的孩子中,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当然也有一部分来自城市,可无论是城市和农村,当时的贫富差距其实并没有现在那么大。

所以这个数量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有两点是共性,一是这些孩子有一部分是因为患有先天性疾病,父母无法承担治疗费所以选择遗弃。

二是“重男轻女”,要知道,当时我们国家的重男轻女那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在进行计划生育后,不少家庭为了生个男孩而“铤而走险”。

因此,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几乎有三分之二都是女童。

但和咱们中国的“重男轻女”不同,在美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女孩子的性格会更好,且更融入家庭。

说白了,就是他们颇有点“重女轻男”的意思,所以从1999年到2016年间,约有8万多名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其中女童占比高达88%。

在这个对比之下,中国的老旧思想就显得有些退步,不过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不少家庭不仅想要个女宝宝,甚至“重女轻男”的厉害。

有很多家庭里只有一个女娃娃,那也都是捧着手心里长大的,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那些根深蒂固的老旧思想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回归正题,就综合评价来看,那些被收养到国外的儿童最终过得还是不错,甚至有些美国家庭专门收养那些身体有先天疾病的孩子。

面对这样善意的行为,曾经也是收获了不少中美两国的赞美与敬佩,但这些赞美之声却被那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给遮盖了...

跨越文化的爱与挑战

跨国收养的事还真是一把双刃剑,有人说它是爱的传递也有人说它是文化的割裂,这里面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咱们先说说那些美好的故事吧,就拿盖比来说,这姑娘可是个幸运儿,她被美国养父母收养后不仅生活幸福,还有了四个同样被收养的兄弟姐妹。

可以看出,这个大家庭俨然就是个小型联合国,热闹得很。

但更让人感动的是格林夫妇他们收养了四个中国孩子,其中两个还是先天兔唇的男孩,可这对夫妇丝毫不嫌弃,反而倾注了更多的爱。

可俗话说得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跨国收养的故事也不全是童话,就在2023年,一个叫奥利维亚的华裔女孩把自己的美国养父母告上了法庭。

这姑娘从3岁起就被关在地下室遭受虐待,70页的起诉书,字字泣血,句句控诉,这哪里是收养,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更令人心碎的是12岁的阿颂塔,这个被西班牙夫妇收养的中国女孩最后竟然惨遭杀害,原因令人发指:养父母为了她的遗产竟然下此毒手,这哪里是父母,简直就是魔鬼。

这些案例无疑给跨国收养蒙上了一层阴影,它们揭示了跨国收养存在的巨大风险,同时也是中国叫停跨国收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非常重要,那就是身份的认同与思想的接受。

许多被收养的中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身份认同问题,你想啊,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金发碧眼的家庭里,这种文化反差得有多大?

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我到底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的根在哪里?我的文化认同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恐怕连成年人都难以回答,更何况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

有些孩子为了融入美国社会选址刻意淡化自己的中国特征,有些则对自己的文化根源产生强烈的好奇,开始寻根问祖,还有些孩子则在中西文化之间左右摇摆,找不到归属感。

所以说,跨国收养这件事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既是一份跨越国界的爱也是一场跨越文化的挑战。

在这场爱与挑战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目睹了现实的残酷。

那么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我们的政府为什么会做出叫停跨国收养的决定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深层次的考量?

政策转变背后的深层考量

我国的任何政策出台那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咱们国家这些年发展得可不是一般的快,经济腾飞、社会进步,连带着咱们的福利事业也是蒸蒸日上。

现在的孤儿院哪里还是当年那副破破烂烂的样子?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连伙食都赶上星级酒店了。

再说了,现在国内的收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你看看周围多少年轻人喊着“丁克”,可到头来还是架不住那份爱心的选择去收养一个孩子,这样一来,咱们自己就能解决孤儿的问题,何必还要劳烦外国友人呢?

但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咱们自己的面子,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对儿童权益的重视。

毕竟一个孩子从小就跟随外国养父母漂洋过海的离开故土,他们不仅要接受新的父母,更要努力融入新的环境、学习新的习俗、语言等等。

这些压力都是很大的,如果在遇到一些对其身份质疑的同龄人,那可是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中的。

更何况,还有些不法分子打着收养的幌子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这种风险咱们可不能不防啊。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文化传承问题,一个中国孩子从小在外国长大,可能连中文都不会说,甚至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

这样的孩子还能算是中国人吗?这不仅是个人身份认同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大问题。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跨国收养确实给很多孤儿带来了新生。

就像周江雯,她被美国家庭收养后不仅生活幸福,还考上了耶鲁大学,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根,还组织了近3000个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一起寻根。

所以说,叫停跨国收养并不是否定这份爱,而是为了让这份爱更加纯粹,更加安全,我们希望每一个中国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得到足够的关爱。

正所谓有舍才有得,我们舍弃了跨国收养这条路,但换来的是更多中国孩子能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赚的。

结语

叫停跨国收养并不意味着我们否定了这份爱,相反,它体现了我们对儿童权益的更深层次考量,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国内福利事业发展的信心。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爱与善意,但这份爱应该建立在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基础之上。

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让每一个孩子不管在哪里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