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31:塞涅卡《论发怒》(上)

永哥历史 2024-11-07 03:04:34

1、塞涅卡于公元前4年出生在罗马帝国西班牙行省的科尔多瓦,他曾任尼禄皇帝的导师及顾问。塞涅卡是一个头脑冷静、思维理性、富有道德感的哲学家。他生不逢时,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罗马政治的旋涡,一面竭尽所能往好的方向引导一位癫狂的罗马暴君,一面孜孜不倦地从事自己的伦理著作。

2、当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对罗马宫廷有所影响的时候,他孤独地全身而退,全身心投入智者的沉思和写作。皇帝因为他的离去而迁怒于他,给他编造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并命令他自我了断,因此他就以切开血管的方式自杀了。

3、但是,对于塞涅卡这个历史人物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描述:塞涅卡本没有身世背景,全凭心计过人,一路攀升,终于进入罗马的权力核心。塞涅卡将自己打扮成为一位智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到处敛财,成为罗马最富有的人之一。

4、他参与了罗马宫廷最肮脏,最见不得人的罪行,却用美好的文字为自己的道德操守涂脂抹粉。当皇帝的敌意威胁到他的性命安全时,他躲进哲学的小天地里避祸,但仍然参与策划谋反的阴谋,因此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5、塞涅卡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斯多葛主义者,他一生倡导宁静澹泊、内敛自省、自我克制的斯多葛哲学。这似乎与他活着时那个残暴血腥、纵欲无度、淫乱癫狂的朱利奥—克劳狄王朝完全格格不入,而他自己时不时地在这种肮脏、疯狂的政治中随波逐流,淈泥扬波。这也正是塞涅卡的人格饱受诟病的原因。

6、塞涅卡在朱利奥—克劳狄王朝时代见证了暴君卡利古拉的暴政,而且在卡利古拉和克劳狄时代有两次与死神擦身而过。不难设想,这样的亲身经历会让他对人生有命运难测、运数在天的感受。他每日每时都尝到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滋味。

7、塞涅卡49岁那年成为少年尼禄的教师,从尼禄11到17岁,整整5年他几乎与其每日相伴。我们无法知道塞涅卡是以怎样的心情担任这项职位的,但可以设想,他一面战战兢兢、尽心尽力,一面也从这个职位得到了巨大的权力和财富报酬。正因为如此,他的道德人格受到许多人质疑和诟病。

8、塞涅卡对尼禄的教育做不了主,除了尼禄的尊贵身份,另一个原因是,他有一位野心勃勃、到处插手的母亲。在皇帝克劳狄统治时期,1世纪40年代中期,塞涅卡就已经写作了《论发怒》,可以设想,他在任尼禄老师的时候也会提出类似的建议。

9、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尼禄的学习过程显然出了问题,这可能与尼禄的先天品质有关,也可能与他母亲不让尼禄学习哲学,并认为哲学不适合一个注定要成为皇帝的人有关,也可能与塞涅卡为了让尼禄在演说这方面永远依赖于他,而让尼禄不要阅读古代演说家的著作这类的行事作风有关。

10、结果是,尼禄至多学了一点修辞学的皮毛,而根本没有哲学的根底,他的教育实际上与罗马贵族那种更全面的教育不同,缺乏伦理的实质内容,只是注重在表演性方法。有人责怪塞涅卡,说他是在培养一个言听计从的门生,而不是一个罗马未来的全面的领导者。

11、斯多葛哲学是一种古希腊哲学流派,其核心思想强调美德是唯一真实的善,提倡运用理性来管理情绪,只关注生活中能控制的事情,避免被无常的变化所伤害;实践方法就是冷静、隐忍和顺应自然,即使在面对逆境时,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

12、塞涅卡的斯多葛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坚韧顽强,第二是极简人生,第三是积极的公共行动,前面两个是斯多葛主义的普遍特色,最后一个是塞涅卡对罗马斯多葛哲学的特别贡献。

13、斯多葛主义强调通过改变个人对事件的判断和态度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认为快乐和痛苦都可以被重新定义以维持自我满足。然而,塞涅卡认为斯多葛主义不应仅仅追求个人的心灵安宁,而应鼓励人们按照理性,即人的自然本性,去履行在社会和国家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14、塞涅卡作品如《论发怒》和《论怜悯》体现了积极行动的特点,这些作品应放在斯多葛主义的背景下理解,而非简单的伦理说教。在塞涅卡的哲学中,节制是核心,要求在各个方面约束激情和欲望,通过意志力量和坚韧来实现。

15、然而,塞涅卡在实践中未能完全做到节制,尤其是在抵抗欲望和追求名利方面。这种失败不应仅视为个人伪善,而应结合他的斯多葛行动主义来理解,即他为了影响罗马政治而牺牲了部分哲学原则。

16、塞涅卡和西塞罗都是古罗马时期的著名人物,但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西塞罗活跃于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共和晚期,他通过演说才能影响政治。而塞涅卡生活在1世纪的帝国时代,尤其是在暴君专制下,他失去了通过公共活动影响政治的机会。塞涅卡试图通过写作如《论发怒》和《论怜悯》等作品来规劝暴君,这些作品后来被视为“白银时代的拉丁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伦理学和教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7、塞涅卡在被流放到科西嘉岛期间写成《论发怒》,当时罗马由狂怒无常的皇帝卡利古拉统治。《论发怒》旨在提升斯多葛主义对情感冲动和克制的理解,同时隐晦地批评卡利古拉,进行劝谏。塞涅卡讨论了公共生活中的发怒,指出发怒是人类的敌人,也是君王的敌人。

18、《论发怒》以长信形式写给他的弟弟,一位非哲学家的罗马公共事务从业者。信中提到皇帝克劳狄对发怒的“半哲学式”论述,并不断影射卡利古拉的发怒和罪行,使其成为对任何皇帝都有助益的政治伦理进言。

19、美国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认为,《论发怒》是一种治疗性论证,既针对个人也具有社会性,个体是否认识到自己灵魂的缺陷决定了塞涅卡为公共生活开出的药方是否有效。

20、塞涅卡在《论发怒》中指出,发怒是所有情绪中最丑恶、最疯狂的,其后果和损失极其可怕。他通过一系列正反例子论证制怒对军事和政治判断力的重要性,正面例子包括费边、大西庇阿、小西庇阿、尤利乌斯·恺撒和奥古斯都,反面例子包括亚历山大、苏拉和卡利古拉,以及其他更丑恶和恐怖的例子。

21、今天,很少有人将《论发怒》视为罗马暴政时期的政治谏言,大多数读者更倾向于将其作为一般的“戒怒”或“制怒”的道德教诲来阅读。这种解读方式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戒怒”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和背景下有多种阐述方式。

22、相比之下,塞涅卡的“戒怒”观念不仅限于个人层面,还包含了一种特殊的政治伦理意义。他特别强调了愤怒与邪恶之间的关系,指出暴君的残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脾气暴躁,而是因为他们的残忍本质。愤怒只是残忍的表现形式,而“正当”的愤怒往往被用来掩盖残忍和邪恶。因此,残忍成为理解愤怒的一个重要视角。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