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信滩到韩信墓,西安在发展的时候,也应该给他留一席之地

云水终南 2024-12-26 10:39:00

胯下之辱一饭千金推陈出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鸟尽弓藏解衣推食战无不胜国士无双十面埋伏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兵仙神帅功高震主独当一面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看出来了没有,这些成语都和谁有关?没错,曾经的楚王后来的淮阴侯——韩信。

估计没有几个西安人知道:在浐灞这里,还有个韩信墓,还是全国三个韩信墓中最靠谱的一个,虽然名气太小了,而且这个韩信墓看着太“潦草”。

韩信故事多,有关韩信死亡的流传更广。

说当初韩信功劳大,刘邦封韩信为"三齐王":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还封他"五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但是吕后召韩信进长乐宫大钟之内,不见天日,脚悬于地,无法顶天立地。用竹刀(削尖的竹子),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

在汉长安城遗址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做韩信滩。

这个地方土色焦红,两千年来只长野草不长庄稼,据说当年吕后杀韩信后,韩信头颅滚落,热血喷洒之地,所以不长庄稼了。

这个地方窦寨村旁边,我以前来过这个地方,只是因为土地变化,早就看不到这种景象了。

但是韩信的头颅怨气不散,一直向东滚到灞河西岸,灞水闪出一条通道,就留下灞河西岸上水腰村和下水腰村的村名。

韩信头颅过灞河东岸停歇地方得名“停园头”,就是现在灞桥区的“杏园头”。这个时候韩信头颅怨气大发,喷火烧了13村,当地得名火烧村,转音变成灞桥的贺韶村。

火烧村的烟雾向西南弥漫,因此得名雾庄。

老天爷看着实在不行,就派龙王爷行云布雨灭了火收了烟雾。人们赶紧把韩信的头颅就地掩埋,为了纪念龙王爷恩德,把这个地方叫做“龙王庙村”,就是我今天来到的新农村。

有意思的是韩信滩所在是窦寨村,而这个新农村也是以窦姓为主,这里有什么渊源吗?

现在的新农村周边属于港务区,周围的村子拆迁的差不多了,过了纺渭路上的窑村猪蹄不久右转,就看到路边有个崭新的石牌坊。

石牌坊的后面就是一脸不高兴。有些怒气的塑像,下面有字:汉淮阴侯韩信。韩信一手捧符印,一手按剑,眼睛却朝上看着。

这个形象和汉中拜将坛塑像倒是很相似,只是这个看着有些生气。

塑像后面是文化墙,“兵仙”“国士无双”“淮阴侯”“汉初三杰”“兵家四圣”“神帅”各种文字。

左后方有个碑亭,碑上文字是“汉淮阴侯韩公信墓”,碑石立在一个大大的赑屃上,其余别无他物。

没有封土,说是原来有的。

这个韩信墓是有记载的。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载:“汉淮阴侯韩信墓在古长安城东三十里新店(今新筑镇),墓前有小庙,有多人题诗的石碑。”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编撰的《关中胜迹图志》同样记载:“汉淮阴候韩信墓在长安城东三十里新店(今新筑),墓前有庙。”

清朝嘉庆年间《咸宁县志》卷十四的《陵墓志》中记载的更为详细:“淮阴侯韩信墓在古长安城东三十里。昔墓高数米,四围有墓垣,占地两亩余,千年古柏四株耸其上,形若虬龙,婆娑有势。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立一龟座石碑于冢南,上书“汉淮阴侯韩公信墓。”按记载还有守墓户一户。

1926年刘镇华围城期间,兵士崇拜战神韩信,还修建了韩信墓碑楼。

之后这里没有人管了,抗战前后韩信墓古柏被焚,解放后破四旧碑楼破坏,墓碑被推倒,平田运动时这里的墓冢也夷为平地。

据说当年坟墓中曾挖掘出铁剑、铜头盔。

现在的韩信墓,石牌坊塑像石碑都是新修建的,但是确实有历史渊源。目前韩信墓山西有一个,江苏有一个,要是从实际考虑,西安这个算是最真实的了。

新农村还流传着“9冢36坡”之说,残存的墓冢不少。旁边西安港务区搞建设的时候,就挖出了不少汉墓。

唉,千古英雄兵仙神帅,我们在搞建设的时候,给他留这么一方纪念之地,也是应该的。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