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相迎(dào xǐ xiāng yíng),也作“倒屣而迎”,意思是因为急于迎客,把鞋都穿倒了;形容非常热情地迎接客人。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年山阳郡高平县人。王粲出身名门望族,其曾祖王龚曾在汉顺帝时担任太尉,祖父王畅曾在汉灵帝时任司空,其父王谦则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王粲不仅出身高贵,而且才华横溢,从少年时期起便因才学而闻名,虽然年纪尚小,但在朝野间已是小有名气。
初平二年(191年),迫于关东地区的局势,执掌朝政大权的董卓,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并将洛阳付之一炬。此次西迁,董卓裹挟了大量官员、士族、百姓,王粲便是其中之一。
王粲当时虽然年仅十四岁,但当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后,却认为他是个奇才,对其多有称赞。
蔡邕乃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早年也曾入朝为官,后因得罪权贵被流放朔方郡,最终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之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征召各地名士入朝,蔡邕因为声望卓著,也在征召之列。
面对征召,蔡邕最初以生病推辞,奈何董卓却以灭族相威胁,蔡邕不得已只得入京,被任命为博士祭酒,后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遍历三台,并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拜为左中郎将。
蔡邕入朝之后,董卓对其颇为尊敬,而蔡邕则借此多次规劝董卓,勉力维持朝廷秩序,不过董卓却是少有采纳。
由于蔡邕在朝野间颇有名望,又受到董卓的尊敬,因此经常有官员士子前去拜访,其家中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
一日,王粲前去拜访蔡邕,正在招待宾客的蔡邕得知消息,连忙起身出迎,因为心情急迫,甚至都没注意到自己竟将鞋子穿反。
见到蔡邕如此急迫,宾客们全都十分吃惊,毕竟平日里前来拜访蔡邕的,也不乏高官名士,却从未见其如此失态。于是,宾客们全都看向门口翘首以盼,想要知道来人是谁。
不多时,蔡邕将王粲热情迎入门内,当众人看清楚来人模样,发现王粲不过是个身材矮小、年纪轻轻的少年后,全都大失所望。蔡邕看见众人神情,连忙介绍道,“这位是司空王公的孙子王粲,乃是当世奇才,就连我都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理应全都送给他才是。”
听到蔡邕这么说,众人这才对王粲刮目相看。经此一事,王粲的声望更为显著。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王允凭借诛杀董卓之功,得以统揽朝政。王允掌权之后,却开始居功自傲起来,蔡邕因替董卓哀叹,当面遭到王允斥责,并因此被下狱,纵使太尉马日磾等出面求情,王允仍拒不理会,以致蔡邕最终冤死狱中。
不久,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率军反攻长安,吕布兵败出逃,长安城随之告破,王允也随之被杀,长安再次陷入混乱。
初平四年(193年),王粲受到朝廷征召,但王粲因长安局势混乱,并未应召,而是前往荆州投奔了刘表,但因状貌不扬并未受到任用,于荆州蹉跎数年。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举兵南征荆州,次月刘表病逝,其子刘琮即位,王粲与蔡瑁等人极力劝说刘琮投降,刘琮投降曹操后,王粲因劝降有功,被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自投入曹操麾下后,凭借着文学才华,王粲颇受曹操器重,先后跟随曹操西征马超和南征孙。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位魏公,建立魏王国,王粲出任魏王国侍中。次年,王粲再度跟随曹操南征孙权,不幸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