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民
春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相对于“秋实”的具象满足,“春华”更令人心旷神怡。陕西省地情专家的入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尽使这十多年的志缘、志事、志人历历浮现眼前。

“失志者”修志与“得志”
涉足地方志是2009年春天的事,从许庄镇副书记的任上平调进城,做了县志办首位专职副主任,初来乍到,里里外外说啥话的都有。圈内人高论“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修志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工程,有年轻人的接续传承好事一桩。可在社会人眼里屁屁都不是,功利社会、浮躁人心,“年轻轻到这单位来欻咧!”“失志者修志,看来你毕咧!”“混啊,估计也就退到这了!”形形色色的冷言热讽不绝于耳,现实残酷却也如此:志办属县政府办内设机构,“星光单位”没财权物权人权只有干事权;临聘13位退休同志“专业”编修,哪里黑了哪里歇的弄法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一间房子档案柜一分为二,隔出的斗室是学习园地、工作阵地更是编修基地。条件艰苦更显精神可贵,任务艰巨更需踔厉奋发,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正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体悟感召吗!志办是业务单位,只有修志的兵没有弄权的官,大家手都往面盆里插,实干实绩自会改变被动局面。2009年9月完成资料收集,2010年11月形成志稿长编,2011年8月通过县级初审,2011年12月通过市级复审,2012年10月通过省级终审,2013年8月出版发行,一步一个脚印直达顶峰。《大荔县志》(1990—2005)荣获陕西省二轮修志优秀成果奖,省上专家学者评价:《大荔县志》23编、58万字,质量上乘,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载了大荔县十六年的发展变化,指导思想明确,思想观点正确,内容多彩,资料丰富、系统、翔实,结构严谨,分类合理,层次分明,要素齐全,文风朴实、严谨,行文简洁、流畅,是一部高质量的地方志。成绩是无声的语言,一群人用成果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成长和发展,其优秀者如已过世的“大荔文坛旗帜”马行健、“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刘永强,如至今笔耕不辍的“民俗学者”张升阳、“诗联高手”王志健,如依然扎根志坛的“后起之秀”张亚林、张晓莉……金子在哪都发光,六载修志路是最好的证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你埋头苦干、果实累累的时候,社会方方面面自会欣赏你、重视你。
修志不光是闭门啃书
编修方志界属行政事业的“非主流”,平时甚少有人关注,这倒也平添了难得的静谧与安然。翻阅审看资料是主编的常态,那四五年,120万字的收录资料和28万字的参考资料过手的可不是一遍两遍,用同事的话说:别人喝茶看报,你在埋头苦干;别人聊天吹牛,你在忙里忙外;别人陪伴家人,你在熬夜写作。咱从不抱怨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做人做事,在好的工作环境里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幸福感快乐感满满。学习着、蕴藏着,县域历史文化、社情民意、人文地理诸方面情况日积月累在心里扎下了根,融会贯通古今中外、发展建设、人情世故,自身得以前所未有之充实,继而条件式地学用结合、参与获取了不少社会学探索成果。史册上一些谜团千古未解或多解,如古芮国到底在山西芮城还是在陕西韩城、澄城,经过大量的田间踏勘和走访,我所提姬姓芮国根在大荔赵渡的探究得到广泛认可;如一直徘徊在洛河流域的春秋洛阴城所在、游离于渭北一带的北魏华州城李润堡所在,我陪同市上专家杨树民、刘百宽查资料走现场,终是把具体方位确定在了大荔羌白明水和许庄尧头;如日本“遣唐使”圆仁法师千年前的入唐求法路径,我和同事董辉硬是陪着陕西省政府参事、西安市社科院邓友民研究员徒步近百公里确定下这条东亚合作的地理轴线、经济轴线和文化轴线;还有如名震华夏的著名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祖籍地归属,我从其出生地甘肃玉门追寻到创业地黑龙江大庆,缜密严谨地求证出大荔羌白焦家的荣光。事实胜于雄辩,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一个人一辈子不必刻意去争夺,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枯燥无味的平凡岗位上执着奉献着,为社会做一些、给后人留一些,结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果实、证实自身价值、实现自我愿景,是最最美好的人生快事、乐事!
得把“冷板凳”坐热了
志办“偏”、修志“冷”,“三苦”(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苦中有喜有乐。志书包罗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注定业务发展存在着广阔的接触空间、学习空间、提升空间。干好主业(编修县志),落实规定动作(编辑年鉴),创新自选动作(编写地情图书和文史资料),大荔方志人始终勇毅前行着,而且于人、于事、于己受益良多。修志积累资料,死物活用、古为今用,志办编纂了《大荔人》《五彩大荔》《朝坂英华》等地情书籍;修志积累资源,跨界联合、博古鉴今,志人支持县政协整理出《风情同州》《沙苑沧桑》《印证大荔》等文史资料;修志积累人脉,担当作为、贯通古今,志同道合者陆续出版发行《大美大荔》《幸福大荔》《大荔清风》等文化作品。志书是桥梁、编修是纽带,大荔县志办的网站、报刊特别是与时俱进的纸质图书、网络平台等媒介,激发起县内外大荔人火热的爱乡恋土情怀,志办在充分发挥“聚心”作用的同时赢取了人心,更迎来了众多乡贤的鼎力支持。时任八鱼油脂公司董事长李振尧慷慨解囊助印了“大荔文化”台历,时任渭南市财政局副局长蔚沛霖多次协调解决修志经费,著名画家张蒲生慨然为志书免费提供画作多幅,著名词作家党永庵妙笔生花题写地情图书序言,摄影家李世居屡屡无私奉献佳作美照……美丽大荔的多姿多彩、美丽大荔人的多情多才,以“志”为媒展现的淋漓尽致。坐得“冷板凳”,产生“热效应”,是我这多年最强烈的感受。回顾投身于被称为“坐冷板凳”的志书编纂工作,埋头于清冷的故纸堆、资料丛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寻寻觅觅,孜孜不倦,默默耕耘,土里淘金,一干已是年过半百眼看二线。也曾感言“修志的欢愉和痛苦、惊讶和无奈能有几人知!”然坐在“冷板凳”上陆续主编、编纂、指导、参与写作和审定志类书籍近30部,推出“副产品”史料文章200余篇、形成文史专著16部的“热效应”,足可慰藉心胸矣。
忝职所谓专家的新时代悄然而至,卸下特定工作任务的重压重担,兼职而为的精神品飨更让人乐此不疲。以所积学业为基础,广学博采,奋力在史志领域纵深推进,挖掘腹中精华、凝聚新的知识,针对社会需求,续写修志故事,够小民后半辈子受用了!
作者简介:王小民,大荔羌白人,1971年生。陕西省地情专家,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协理事,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出版有《风情同州》《大美大荔》《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等著作。